老人買銀行理財虧了18萬,告了銀行只賠7萬,這合理嗎?

時間 2025-03-17 06:45:24

1樓:阿黃侃社會

在這一次的事情當中,北京的一位62歲的老人買了乙個銀行的理財產品,結果最後直接導致自己虧損了18萬。所以他認為銀行可能在這中間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就起訴了銀行。最後經過法院的判決,認為銀行應該賠償7萬塊錢。

很多朋友在看到這樣的判決結果的時候,都認為銀行的做法這一次應該沒有任何的問題。為什麼法院要讓銀行賠償7萬塊錢。而且銀行一直以來的做法都是不再剛性兌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下這樣的做法到底合理不合理。

第一,為什麼要讓銀行賠償7萬塊錢?

其實銀行理財產品的案例當中就有過這樣的事情,在當時也是老人購買的理財產品,但是最後卻出現了虧損。所以在經過最後的判決之後,法院認為銀行應該給予他賠償7萬塊錢。這主要是因為這位老人的年齡已經比較大了,銀行沒有考慮到她的年齡,就給他推薦一些不適合他的理財產品。

法院認為銀行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不符合老人的投資實際要求。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在推薦的時候保證年利率不低於6%,但是最後卻出現了虧損,而且銀行工作人員也不能夠直接在交談的過程當中保證利益。<>

第二,這是屬於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

正是因為工作人員在進行交談的過程當中,向這位老人保證了它的基本收益率,所以他才會選擇購買這樣的理財產品。而且如果你在現實生活當中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要你能夠保留證據,當你的理財產品虧損的時候,同樣可以拿出這些證據直接起訴銀行,可以獲得相應的賠償。而且這一次員工推薦的理財產品跟作為老人的風險等級很明顯並不是相適應的。

如果這個理財產品的風險高於他的適應等級,那麼肯定是可以向銀行提起訴訟的。<>

第三,銀行員工的職責。

在這一次的事情當中,之所以銀行會要被判決賠償7萬塊錢,主要就是因為銀行理財工作人員在購買之前沒有充分提及到這位理財產品的風險。因為任何的理財產品其實都是有很大風險的。儘管這位推銷員一直保證這次低風險的產品。

但是很明顯,從現在的虧損可以看出,這樣的風險已經遠遠超過老人的承受能力。雖然理財保險不再存在剛性兌付,但是因為他們的操作失誤,所以老人才能夠獲勝。

2樓:強哥遊戲辣評

我認為這樣也是比較合理的,畢竟買理財肯定會有虧的可能做任何投資都不會保證只賺不賠。

3樓:每日話題心說

合理。因為理財本身就是有風險的,銀行賠了7萬算是一種補償,所以我覺得合理。

4樓:百花果

不合理,我個人認為應該由銀行全額賠償老人。老人在銀行買理財的時候,肯定工作人員承諾是風險低的。感覺老人的投資是被誤導,所以應該由銀行賠償全款。

5樓:陳歸bu離

答:不合理,因為這位老人明明因銀行的原因而損失瞭如此多的錢財,可見,銀行應該承擔很大責任。

6樓:小新愛科技

合理。理財產品本身就有風險,需要自己慎重選擇。

7樓:溫柔的女人

其實這很合理的,畢竟理財是自己去做的,別人又沒有勉強你,但是投資之前你應該有乙個很好的考慮,才可以現在陪了,然後去找人杭告狀,那麼就是無理取鬧,還是7萬已經很不錯了。

8樓:不著急上課

這是不合理的行為。但理財虧了是屬於自己的行為,和銀行沒有關係。

老人買理財產品虧損,銀行到底要不要賠錢?

9樓:冷言旁**社會

老人是弱勢群體固然沒有錯,但是不應該什麼時候都扯上」老人「這兩個字,誰還不會老呢?憑什麼老人就該高人一等的樣子,什麼事情都要去遷就他們?

不管你是老人、青年人還是中年人,你的本質都是大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有覺悟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既然你選擇了購買理財產品,就應該承擔相應的風險。銀行又不是慈善機構,也沒***你本息不會損失,對吧?那為什麼出現虧損了就要求銀行賠錢呢?

銀行有什麼理由去賠你的錢?

如果人人都像你們這樣,那以後買理財產品都叫家裡的老人去買了,反正盈利了自己的,虧損了可以要銀行賠!

真的很懷疑能想出這種」道德綁架「的人腦袋是不是還沒有進化完全,沒給老人讓座不行,沒給老人插隊不行,現在連老人理財虧了沒賠都不行了?

這是什麼奇怪的邏輯呢?難道老人的錢是錢,年輕人的錢就不是錢了?

如果你怕虧損你不要買,就存活期存款;如果你想掙錢,又不想承擔風險,這跟白 嫖有何區別?

只要銀行沒有欺騙老人,有跟老人說明其風險的情況下,老人依然決定購買理財產品,那就無需賠償老人。

每年因為投資理財而損失大筆金額的大有人在,還真沒有人去想過要銀行賠錢的,銀行只是乙個機構,賠不賠錢是市場說的算的,又不是他們自己內部可以操作的。如果不信,你們虧損了去銀行看看,銀行還不把你當搗亂的掃地出門!

天底下沒有那麼好的事情,讓人淨佔便宜的。

10樓:網友

老人買理財產品虧損銀行也是不會賠錢的,因為任何理財產品購買時都會有提示,投資需謹慎。像這種投資型理財都要自負盈虧。

11樓:梅子

銀行應該不用賠錢,理財產品本來就存在風險,有盈利當然也會存在虧損,在買之前銀行都會告知風險並且簽訂理財協議的。

12樓:恕我難以從命

不用賠吧,理財產品本來就是後期自己操作,可如果是在銀行那裡買之前就簽署了相關的違約合同等,這時候銀行就要負責了。

13樓:轉身回眸之間

購買理財產品是有一定的幾率會虧損的,如果虧損的話是自己的原因,銀行肯定不會給賠償的。

14樓:冰雹呼叫狍子

銀行是不需要賠錢的,因為理財產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在購買之前都是說清楚了的。

15樓:活寶

針對這種事情兒,我個人認為銀行沒有必要對老人進行賠錢,有兩方面原因,一,這個理財產品的購買是你情我願的事兒,並不是銀行強迫購買的。二,購買理財產品是正規的合法的,並沒有違反那條規定。

16樓:網友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利用別人的無知造成別人財產損失要依法賠償。

17樓:網友

自願買的,不用賠。被騙買的,起訴。

老人在銀行買理財虧18萬,法院判銀行賠7萬,銀行吃癟在**?

18樓:今天的你很好看

有很多的老人家老了之後他們都是捨不得花錢的,而且平常的時候也是會去存一些錢。現在有很多的人他們都知道老人的養老金是很多的,於是就開始去欺騙著老人,像這樣的做法也是讓大家都覺得非常的憤怒。

同樣的這件事情也就提醒了很多的年輕人,一定是要經常的去給家裡面的老人打**,或者是回去看看他們,也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的人都會去買理財產品,如果說這些理財產品能夠成功的話也就是會賺很多的錢。有很多的老人,他們在老了之後覺得自己總是去花子女的錢,心裡面過意不去。

所以說他們也就會想著去賺錢,因此也就會受到一些欺騙。

而有一名老人在銀行裡面滿了理財產品虧了18萬,這名老人在銀行當中購買了100萬元的理財產品。但是在最後的時候卻只拿回了77萬,也就讓大家都覺得不能夠接受了。因為老人年紀大了,本身就不應該去購買理財產品,而且銀行在看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去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也應該讓老人去給家裡面的孩子打乙個**,現在很多的銀行都是十分的黑心。

其實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自己只是推薦了乙個理財產品,跟自己並沒有關係,能不能夠賺錢完全就是看對方的運氣了。

但是在推薦產品的時候,如果說超出了客戶的風險承受等級的話,那麼雙方都是要去承受相應的等級。也就是跟本次事件當中的這件事情是一樣的,因為這是銀行推薦老人最進行購買的。所以說在後來的時候老人賠錢了,那麼銀行業是需要去賠償老人一些錢的。

而這一次老人也是虧了很多的錢,這也就告訴了我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是不能夠去相信別人說的話。而且我們在賺錢的時候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去賺錢,不可能說去**理財就能夠讓自己變成億萬富翁。

天上是沒有掉餡餅的事情,所以說大家也不要總想著去用一些不用勞動的努力去付出一些成果,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銀行也應該合理的去跟人群推薦理財產品,像老人的話是絕對不能夠去推薦的。而且我們也經常要跟家裡面的老人去宣傳這件事情,也應該讓老人知道這種做法是非常的不對。

19樓:網友

老人在該銀行做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是「平衡性」,但案涉金融產品合同中顯示的風險等級都偏高,不是低風險理財,超出老人的承擔風險能力。

20樓:

老人在該銀行的風險測評等級為「平衡型」,而理財經理推薦、並勸投資者「別贖回」的**產品的內部風險評級均為高風險,且這名理財經理並未用書面形式告知老人本次購買的產品內容、風險提示以及購買和贖回方式等事項,也沒有對老人做書面的風險承受度評估。

21樓:你到底敢不敢

這件事情本身就是老人自己投資失敗了,但是因為出現了一些漏洞,所以銀行也要承擔一部分的費用,應該就是在這個部分。

22樓:lw年

銀行不應該推薦超過這個老人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給他,更不應該在賣的時候說這款產品是低風險的,這兩個行為都是不對的。

老人買銀行理財虧18萬獲賠,為何能夠獲得賠償?

23樓:小錢看戲

因為銀行在向老人推銷理財產品的時候,並沒有明確告知老人理財產品也是具有風險的,老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銀行人員推薦的歷程產品,這才導致虧損了18萬。

事情發生的經過

一位老人想要購買銀行裡的一款理財產品,但老人去的時候,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老人這款理財產品已經賣完了。

因此,銀行的工作人員就向老人推薦了另外一款理財產品,並且向老人保證這款理財產品的年利率在百分之六,還有分紅。

老人聽到這款理財產品是低風險理財,又有那麼高的利率再加上分紅,那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因此,老人就花了100萬購買了這款理財產品。

但沒想到的是老人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虧損了18萬,這樣的操作讓老人感覺到非常的氣憤,於是,就把銀行告上了法院。

老人在將銀行告上法院的時候,一審的時候,老人的訴求被駁回了,在二審的時候,法院判決了銀行賠償老人七萬塊錢。

銀行為什麼要賠償老人七萬塊錢呢?

那是因為銀行在向老人推銷理財產品的時候,並沒有明確告知其產品的風險性,也沒有對其進行評估,只是說了該理財產品的年利率和分紅情況,其他的情況並沒有說明。

而且銀行方面也沒有證據證明自己當初跟老人說過這個情況的,再加上老人當時的要求是購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而銀行推薦的那款理財產品卻是高風險的,因此,銀行要賠償老人的一部分損失。

雖然,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購買理財產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老人能夠賠償真的是匪夷所思,但事實確實如此,很多人可能遇到這種情況之後,就會自認倒黴了。

投資確實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的,就像理財產品也是一樣,雖然別人向你推銷的時候,可能會說一年的利率有多麼的高,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他們只要把理財產品推銷出去就行了,後續是賺還是虧,完全看投資者自己的運氣了。

因此,在銀行向推銷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要聽信所謂的保證,因為銀行的工作人員只要能夠把產品賣出去就行了,如果是賺了,還好,那如果是向這位老人一樣,虧了呢?又該找誰說理去呢?老人運氣好,獲得了七萬塊的賠償,但並不是人人都有老人一樣的運氣,能夠獲得賠償的。

所以,投資還是需謹慎啊。

銀行5萬理財產品收益多少存銀行還是買理財產品

勇素芹代雨 沒錯,是3000的利息,一萬的本金百分六的利息,就是600塊,五萬就是3000千塊,這個利息還是很高的,還有你要諮詢銀行這個有沒有管理費啥的,還有就是有的是預期收益而已,今年銀行出現了好多違約的,說是百分六,但後來只有定存的百分三而已,希望能幫助你! 有舍社群 1 辦理活期 存款利率 相...

200萬買銀行理財和200萬買房,哪個會更加划算呢?

我個人覺得要是我的話肯定會用來買房子,因為房子相對而言比較保值,存在銀行裡面的話,錢會一點一點的貶值掉,划不來。還是房子吧,實物比較穩當,哪怕是自己住。買理財風險高,你的錢未必還是你的錢,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握在自己手裡的最安全。200萬買銀行理財更加划算,因為銀行理財收益還是非常高的,也非常的穩定...

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怎麼防止被騙,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在銀行買到假理財

風生水起天地變 想不有任何損失,就選保本理財!就不可能被騙!謝謝 希望採納 配資期如意 理財條件看清楚,合同要自己多注意看,不要光聽別人將,不知道的地方問清楚在投資 一般來講,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還是比較靠譜的,但是要警惕 飛單 的出現。所謂的 飛單 是指有些銀行員工可能會被其他投資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