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名臣張良後來為什麼不吃五穀?

時間 2025-03-16 05:40:20

1樓:土地婆婆講故事

01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曾擔任過南韓宰相,秦國滅南韓之後,張良為了替南韓報仇,曾經費盡心思刺殺秦始皇但都沒有成功,反而因此被通緝。

02張良隱姓埋名逃到了下邳,有一次在過橋時看到一位仙風道骨的老人坐在橋上。老人看到張良走近,故意把鞋子甩落橋下,讓張良去撿,張良沒有爭辯照做了。結果老人又甩落了鞋,讓張良去撿,反覆三次,張良雖然心有不滿,但終究還是幫老人撿回來了。

03老人認為這個年輕人謙遜有禮,是可塑之才,便傳給他《太公兵法》,並說仔細研讀後能懂得用兵之道,足可以讓他做帝王師。張良拜謝,後來得知這位老人是傳說中的仙人黃石公。

04張良後來輔佐劉邦推翻秦朝,成為漢朝的開國元老。功成名就之後,張良卻對做官不感興趣了。張良曾經形容自己說:

如今我憑藉三寸之舌,成為了帝王的軍師,封地列侯,享受著一般老百姓所能享受到的最高待遇。我現在希望摒棄一切人間的俗事,跟隨赤松子去修道。」

05張良說到做到,總是稱病不去上朝,同僚們也見不到張良的蹤影。張良常常用辟穀的方法養身修煉,所謂辟穀就是不吃五穀。道家認為,人間的煙火糧谷不潔淨,五穀的渾濁積累在身體中會阻礙人們成仙。

於是修煉辟穀的人們就模仿《逍遙遊》中「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不吃五穀雜糧,以求延年益壽。

總結:一直到劉邦去世後,呂后苦勸張良進食,他才勉強開始吃飯。張良提到的赤松子是道教中的一位神仙,相傳他是神農的雨師

赤松子的道行很高,能夠任烈火燒灼而不會受到絲毫傷害。傳說他常常遊歷崑崙山,可以在西王母的石室中休息,還能夠隨風雨自由上下。

2樓:井靖荷

劉盈的太子之位穩固以後,呂雉很感激張良在關鍵時刻的幫助,但張良依然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從來沒向呂雉邀功,他潛心修行黃老之學,基本上脫離了世俗之人的視野,甚至還靜居不食五穀近三年、足不出戶近五年。

3樓:欣欣天空藍

張良向呂澤提出了尋找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的意見,呂雉遵照張良的計策照辦後,劉邦很快便打消了廢掉劉盈的念頭。

劉盈的太子之位穩固以後,呂雉很感激張良在關鍵時刻的幫助,但張良依然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從來沒向呂雉邀功,他潛心修行黃老之學,基本上脫離了世俗之人的視野,甚至還靜居不食五穀近三年、足不出戶近五年。

呂雉瞭解到張良的情況後,內心感覺十分過意不去,她對張良說道:「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張良這才稍微調整了一下日常生活習慣,但他歸隱出世的人生基調並沒有改變。

4樓:亢秋梵平

張良才高八斗,卻不想捲入政治鬥爭,幫呂太后穩固了劉盈的太子地位後,居不食五穀近三年、足不出戶近五年,呂后見狀,才放他歸隱山林,張良明哲保身的處事方式非常高明。

漢代的張良有什麼流傳下來的著作,漢代張良的詩詞

冰晶雪a凌 西晉時期,天下大亂。盜墓賊發掘了張良的墳墓,在頭底下的玉枕中發現了這本 素書 共計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題有祕誡說 不允許將此書傳於 不道 不神 不聖 不賢之人 否則必遭禍殃 但是如果遇到合適的傳人而不傳授,也將遭殃。秦朝末年的隱士黃石公的 素書 共有六章。大多數人以為黃石公在圯橋傳授...

張居正之死 一代名臣張居正死後,為何還遭貶官

北巷遠人 張居正在職期間曾經一直致力於新政改革,損害了一些大臣的利益,張居正因病去世後,他們開始在皇帝面前讒言,使得皇帝信了他們的話,剝奪了張居正生前得到的官爵。張居正小時候就很聰明,很快考取功名,並且在明神宗時期擔任宰相,輔佐明神宗改革新政,一直勤奮刻苦,為百姓著想,為皇室著想,深得皇帝信任,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