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竹報平安
噻呋醯胺誤與嘧菌酯混配,不會產生藥害。
只是藥的效果被破壞了,等於是白白浪費人力、物力。
嘧菌酯,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農藥,高效、廣譜,對幾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鞭毛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病害如白粉病、鏽病、穎枯病、網斑病、霜黴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於莖葉噴霧、種子處理,也可進行土壤處理,主要用於穀物、水稻、花生、葡萄、馬鈴薯、果樹、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劑量辯仔為25ml至50/畝。
嘧菌酯不能與殺蟲劑乳油,尤其是有機磷耐灶汪類乳油混用,也不能與有機矽類增效劑混用,會由於滲透性和展著性過強引起藥害。
在保護地番茄上,曾經發現過嘧菌酯的藥害,番茄幼苗移栽2周內須謹慎使用。研究發現,蔬菜白粉病已對嘧菌酯產生了抗性,連續施用2次以上,效果有明顯下降。
嘧菌酯的原藥及復配均已過專利期,2013年3月開始,國內有大量廠家進行了單劑和復配產品的生產與推廣,對其他類別殺菌劑產生了較大的衝擊。
國內主要劑型及含量:
25%sc、50%wg和嘧菌酯苯醚sc、20%至32%嘧菌酯丙環唑sc、20%至50%嘧菌酯戊唑醇sc;10%至50%嘧菌酯烯醯嗎啉sc/wg等(不包括種子處理)。
功能特點。1、殺菌譜廣:一藥治多病,減少用藥量,降低生產成本。
2、增加抗病性:少生病,長勢旺,昌仔早生快發,提早上市。
3、提高抗逆力:氣候不良也高產。
4、延緩衰老:拉長收穫期,增加總產量,提高總收益。
5、持效期長:特效期15天,減少用藥次數,蔬菜農業殘留少。
6、高效安全:內吸強滲透效果明顯,天然低毒安全無公害。
2樓:法律助手傑老師
不能和嘧菌酯伍或配伍使用,因為嘧菌酯配伍具有強內吸傳導性和常持效性,如果這兩種藥物混在一起使用會產生很大的藥消橘則害,對動植物都會有拿棚有不良的影響。
提問。知道已經遲了所以想問解決方法。
嗯嗯。我幫您想想。
提問。謝謝老師。
一、沖洗由於很多的農藥都不耐水洗,如果誤噴或者是多喚畢簡噴的話,用清水沖洗,就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如果噴施的濃度過大的話,要數敏用噴霧器裝滿清水,反覆沖洗果樹的葉子,以便更好沖掉殘留在表面的藥劑。二、施肥水要結合澆水補和褲充一些化肥,然後中耕鬆土,可促進果樹儘快恢復正常的生長發育。
同時,葉面噴施的尿素、的磷酸二氫鉀可改善果樹營養狀況,增強根系吸收能力。三、噴施高錳酸鉀高錳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氧化分解的作用,如果噴施6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的話,對於緩解農藥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提問。謝謝老師,我誤打的是大葉黃楊扦插小苗。
不用謝。
嘧菌脂禁配哪些農藥
3樓:惠企百科
嘧菌酯禁配有機磷農藥,比如毒死蜱、樂果等,也不可與有機矽、乳油、微乳劑農藥等混用,不可與強鹼或強酸性藥劑混合使用,因為嘧菌酯效能比較獨特,儘量單獨進行施用。
該藥是甲氧基丙酸酯類新型農藥殺菌劑,採用熱帶雨林中的一種食用蘑菇天然抗菌素為模板,經過人工仿生合成的一種全新的病害防治的高效產品。
該藥不僅具有較高的殺菌活性,而且也保留了對哺乳動物低毒與環境友善的特性,也就是高效、低毒、廣譜的特點。
4樓:人間一粟
嘧菌酯可以和復硝酚鈉十氟蟲睛十農鏈復配嗎。
呋蟲胺和苯甲嘧菌酯混用嗎
5樓:
摘要。您好,親,很高興為您解答:呋蟲胺和苯甲嘧菌酯不能混用。
您好,親,很高興為您解答:呋蟲胺和苯甲嘧菌酯不能混用。
苯甲。嘧菌酯不能與乳油或助劑混用。苯甲。嘧菌酯與其混合後,滲透性會更強,對個別作物有傷害。
為什麼不能配呢。
您好,親,很高興為您解答:呋蟲胺胡拆盯屬御悔於殺蟲劑。苯甲嘧菌酯是不可以和殺蟲劑一起混用的,原來是苯甲嘧菌酯和殺蟲劑,它們兩種藥水的屬性是不一樣的,而且他們兩種藥水的用褲和途也各不相同,他們兩者如果一起混用沒有互助互補的作η,所以它們兩者是不能一起混用的,如果混用會對農作物傷害,
苯甲.嘧菌酯不能與什麼農藥混用
6樓:網友
苯甲。嘧菌酯不能與乳油或助劑混用。苯甲。嘧菌酯與其混合後,滲透性會更強,對個別作物有傷害。
苯甲·嘧菌酯最好單獨使用,避免與乳油類農藥產品或表面活性劑桶混使用。另外為獲得最佳的防治效果,應於病害發生之前或不晚於田間零星發病初期施藥。而且整個生育期使用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不超過3次。
7樓:校珈藍穎
蔬菜上可能不能和乳油混用~水稻上可以混用。
8樓:令蔭
能與農用有機矽混合嗎?
苯甲.嘧菌酯不能與什麼農藥混用
9樓:
摘要。助劑在醫學中定義是生產藥品和調配處方時所用的賦形劑和附加劑,即除了主要藥物活性成分以外一切物料的總稱,是藥物製劑的重要組成成分。助劑可分為合成用助劑、交聯性助劑、功能性助劑、穩定性助劑、工藝用助劑5大類。
助劑用量要適宜,多則不行,少了也不成,應根據助劑的品種和膠黏劑的效能要求確定佳量。助劑多為危險化學品,有些易燃,有的還具**性,不少助劑還有較大的毒性,必須防止火災、避免**、遠離中毒,保證人身和財產的安全。
苯甲。嘧菌酯不能與什麼農藥混用。
你好。苯甲。嘧菌酯不能與乳油或助劑混用。苯甲。嘧菌酯與其混合後,滲透性會更強,對個別作物有傷害。
什麼是助劑。
助劑在醫學中定義是生產藥品和調配處方時所用的賦形劑和附加劑,即除了主要藥物活性成分以外一切物料的總稱,是藥物製劑的重要組成成分。助劑可分為合成用助劑、交聯性助劑、功能性助劑、穩定性助劑、工藝用助劑5大類。助劑用量要適宜,多則不行,少了也不成,應根據助劑的品種和膠黏劑的效能要求確定佳量。
助劑多為危險化學品,有些易燃,有的還具**性,不少助劑還有較大的毒性,必須防止火災、避免**、遠離中毒,保證人身和財產的安全。
簡單通俗點,就是農藥的附加藥劑。
吡唑醚菌酯與噻呋醯胺混用嗎,附作用和用途
10樓:俊慕若窗紳
<>雖然吡唑醚菌酯與噻呋醯胺防治的病害有所不同,但二者可以混合使用,混合使用可以擴大防治病害的範圍,增加藥物的效果,減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吡唑醚菌酯與噻呋醯胺混合使用主要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
一、吡唑醚菌酯與噻呋醯胺混用嗎
1、吡唑醚菌酯主要防治葡萄白粉病、霜黴病、黑腐病、褐枯病、枝枯病,而噻呋醯胺主要防治水稻和麥類的紋枯病和立枯病,雖然二者針對的病害不同,但是二者可以混合使用,從而可以擴大防治病害的範圍。
2、二者混合使用還可以減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比如棉花立枯病菌。
3、在**水稻稻瘟病時,90%吡唑醚菌酯微囊懸浮劑兼治效果不如20%吡唑醚菌酯·噻呋醯胺微囊懸浮劑。
4、吡唑醚菌酯與噻呋醯胺混用可以延長柑橘沙皮病的藥效期。
二、附吡唑醚菌酯與噻呋醯胺的作用和用途
1、在馬鈴薯開花和收穫期時,每公頃土地使用200-300g的30%吡唑醚菌酯·噻呋醯胺懸浮劑,可以防治馬鈴薯黑痣病。
2、在水稻孕穗和齊穗期時,每公頃土地使用450-525ml的20%吡唑醚菌酯·噻呋醯胺微囊懸浮劑兌水噴霧,可以防治水稻紋枯病和稻瘟病。
3、使用25%吡唑醚菌酯·噻呋醯胺懸浮劑,可以防治小麥枯紋病。
噻菌銅可以與氟啶胺混用嗎
11樓:
摘要。您好,噻菌銅可以與氟啶胺混用。噻菌銅是一種農用殺菌劑,可以與大多數農藥混用,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1、噻菌銅+殺蟲劑噻菌銅可以與絕大多數殺蟲劑混用,其中有些還具有增效作用。
2、噻菌銅+殺菌劑噻菌銅也可以與大多數殺菌劑混用,具有增效作用,發揮1+1>2之協同增效功能。3、噻菌銅+調節劑噻菌銅也可與各種生長調節劑混用使用,起到殺菌、控病、促進生長和提高抗病力的增效作用。4、噻菌銅+微肥噻菌銅可以與各種微肥、葉面肥、衝施肥、液體肥及氮磷鉀等混合使用,使用後效果比較好。
噻菌銅能混用殺蟲劑、殺菌劑、調節劑、微肥、葉面肥、衝施肥、液體肥及氮磷鉀等藥物,混合使用後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發揮各自的功能,效果是比較好的。感謝您的諮詢,希望本次服務能夠幫助到您,您可以點選我的頭像關注我,後續有問題方便再次向我諮詢,最後祝您生活愉快!
您好,您的問題已收到,打字需要點時間,還請稍等一下,請不要結束諮詢哦~!
您好,噻菌銅可以與氟啶胺混用。噻菌銅是一種農用殺菌劑,可以與大多數農藥混用,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1、噻菌銅+殺蟲劑噻菌銅可以與絕大多數殺蟲劑混用,其中有些還具有增效作用。2、噻菌銅+殺菌劑噻菌銅也可以與大多數殺菌劑混用,具有增效作用,發揮1+1>2之協同增效功能。
3、噻菌銅+調節劑噻菌銅也可與各種生長調節劑混用使用,起到殺菌、控病、促進生長和提高抗病力的增效作用。4、噻菌銅+微肥噻菌銅可以與各種微肥、葉面肥、衝施肥、液體洞純肥及氮磷鉀等混合使用,使用後效果比較納正咐好。噻菌銅能混用殺蟲劑、殺菌劑、調節劑、微肥、葉面肥、衝施肥、液體肥及氮磷鉀等藥物,混合使用後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發揮各自的功能,效果是比較好的。
潛殺通與噻蟲嗪能治蚜蟲嗎,噻蟲嗪是預防蚜蟲的,能殺蚜蟲嗎
解憂 你好,潛殺通和噻蟲嗪是一種全新結構的第二代菸鹼類高效低毒殺蟲劑,對害蟲具有胃毒 觸殺及內吸活性,用於葉面噴霧及土壤灌根處理。其施藥後迅速被內吸,並傳導到植株各部位,對刺吸式害蟲如蚜蟲 飛蝨 葉蟬 粉蝨等有良好的防效。那麼噻蟲嗪具體都可以防治哪些害蟲呢?一起來看一下!1 稻飛蝨 每畝用25 水分...
高分子絮凝劑與聚丙烯醯胺的區別
聚丙烯醯胺就是一種高分子絮凝劑,絮凝劑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以聚丙烯醯胺為代表,聚丙烯醯胺及其共聚物佔有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無機高分子絮凝劑以聚合氯化鋁 聚合硫酸鐵為主。高分子絮凝劑一般具有 澄清淨化 沉降促進 汙泥脫水 造紙助劑 過濾促進的作用。高分子絮凝劑較無機絮凝劑具有特性粘數高 產品...
分析化學的檢驗與消除系統誤差,分析化學上誤差的來源及消除方法?
塞禕 對照試驗是檢驗分析過程中有無系統誤差的有效方法。用含量已知的標準試樣或純物質,以同一方法按完全相同的條件,平行測定,由分析結果與已知含量的誤差對結果進行校正,可減免系統誤差。對於新建立的分析方法,一般要求與經典方法對照,對同一試樣進行測量,比較測量結果的精密度與準確度,以判斷所建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