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沒鑽透過地心,怎麼斷言地球內部的層層結構

時間 2025-02-07 05:40:22

1樓:網友

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寶貝。

人們現在可以認識到極微小的世界;可認識到極遙遠的世界;可認識到極深的世界。

對於內部的認識,人們可以通過鑽孔來了解,這種認識有優點,認識更準確更細緻更清楚。

但也有缺點,成本高時間長,而並且深度有限。

對於地球內部的研究,通常採用的是地球物理方法,尤其重要的是利用**波的傳播變化進行研究。**波分為縱波(p)和橫波(s)。縱波質點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它在傳播時只引起物質的疏密變化,不要求物質有固定的內部結構,因此可以通過固體和流體,並且傳播的速度比較快;橫波的質點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相垂直,傳遞的速度比較慢,只能通過固體。

這是由於固體可以具有穩定的晶體結構,當質點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不一致時,晶格內緊鄰的、有序排列的質點可以將振動傳播開去。而在液態或氣態物質中,質點位置不固定,並且質點之間間距較大,不能傳遞剪下變形,橫波就無法傳遞。**波的傳播速度隨著所通過介質的剛性和密度的變化而改變。

根據地球內部**波傳播曲線分析,可以看出震波在向深部傳播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波速隨深度而增加,並且沿多種曲折路線傳播,在有些地方還發生突然變化,由此反映出地球內部物質具有不均一性,而且還存在許多介面。**波在地下若干深度處,傳播速度發生急劇變化的面,稱為不連續介面(圖,其中最主要的不連續介面有兩個。

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欲嫁丸

不是直接觀察,是通過研究**波,當**發生時地下岩石受到強烈衝擊,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波。**波又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隨著所通過的物質的性質而變化。從地球內部**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波在一定深度發生突然變化。

3樓:碎片記

人類挖了10年,都還未挖穿過地球,是如何得知地球內部結構的。

科學家是通過什麼知道地球內部結構的,鑽孔到地心了嗎?

4樓:胖墩科學

要清楚的瞭解地球的構造,在地球上鑽個孔無疑是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可是到目前為止,人類在地球上鑽出的最深的孔也就只有12公里,與地球12756公里的直徑相比,這實在是少得可憐。既然不能直接鑽孔,科學家們就只能通過其它的方法來測量了,觀測**波就是乙個很好的選擇。

安德里亞。莫霍洛維奇。

**一直都是人類生存的一大威脅,從20世紀初開始,世界各國就陸陸續續的建設了一些**觀測臺,專門從事收集**的資料。1909年,克羅埃西亞科學家安德里亞。莫霍洛維奇通過對收集到的**波資料的研究發現,在地下54公里處,**波的速度會明顯的增加,從而推斷出地殼和地幔的分界。

後來科學家們沿用他的方法,發現地殼在地球表面的各個地方,其厚度差距是很大的,例如在海洋深處,地殼就只有幾公里厚。人們為了紀念這個科學家,將地殼和地幔的邊界稱之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介面,簡稱莫霍面。從此人們就知道了,自己腳下看起來堅實的土地只不過是地球外面一層很薄很薄的皮,在它之下,就被稱之為地幔。

賓諾·古登堡。

莫霍面的發現大大的激發了科學界的熱情,**研究開始蓬勃發展,各種**監測儀器紛紛研發成功並投入應用,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資料。1914年,德國科學家賓諾·古登堡通過研究發現了**縱波和橫波的陰影帶,具體點說就是假設震中為0度,那麼離震中110°到140°這個範圍觀測不到直達縱波,而離震中110°以上又觀測不到直達橫波。如果地殼以下全是地幔,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對於這個奇怪的現象,他大膽的提出了乙個推測:

在這裡有乙個液態的地核存在。

英厄。萊曼。

隨著**監測技術的提高,**波的資料變得越來越詳實。1936年,丹麥女科學家英厄萊。曼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在地下2900公里處,**縱波速度驟然下降,橫波則突然消失不見。

這一發現完全證實了賓諾·古登堡的**,這裡確實是有液態的東西,現在人們稱之為外核,從此地幔和外核的邊界被確定,而這個邊界也被命名為古登堡不連續介面。英厄。萊曼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發現,在4000多公里以下的地心深處,縱波的速度又增加了,橫波也出現了。

這表明在地心最深處,物質又變成了固體了,這也被稱之為核心。

通過科學家們不懈的探索,現在的我們才會知道,地球內部結構分成地殼、地幔和地核,而地核又分為外核和核心。

5樓:技術小輝

沒有。因為地心非常堅硬,而且溫度很高,所以鑽孔沒有到地心,科學家是通過計算知道地球內部結構的。

6樓:曼徹斯特

科學家們是通過橫波和縱波等波來探知地球的內部結構,依據波的特點能推斷出具體的構成等。

7樓:含淚不言敗

通過一些現代科學的裝置,再加上自己知識的研究,就慢慢的知道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既然不能鑽穿地球,那科學家們是怎麼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的

8樓:血魘

不能鑽穿地球,但是科學家們還有別的方法,並不用物理鑽穿也能看到地球中間的結構和物質,再綜合合理推測,得到地球內部結構也不是什麼難事。

地殼、地幔和核心等地球內部結構只能由研究地球的科學家根據**和火山常年觀測的資料來計算。這種說法是否與地球的真實結構相同,只有在科學家繼續努力探索之後才能知道。 我們目前的技術仍然很難研究地球。

在前蘇聯,1970年在科拉半島附近的挪威邊境進行了一次科學鑽探。 其中乙個鑽孔在1989年底達到了12,262公尺的深度。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朝著地球中心垂直鑽的最雀豎胡深的鑽孔。

如果要鑽更深的井眼,那麼許多技術問題必須首先解決。

**一直是對人類生存的威脅。自20世紀初以來,世界各國相繼建立了一些**觀測站來收集**資料。1909年,克羅埃西亞科學家安德里亞·莫霍洛維奇發現**波速度將在地下54公里處顯著增加,從而推斷出地殼和地幔之間的邊界。

後來科學家們遵循他的方法,發現地殼的厚度在地球表面的纖判不同部分變化很大。例如,在海洋深處,地殼只有幾公里厚。 為了紀念這位科學家,人們稱地殼和地幔之間的邊界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介面,簡稱莫霍面。

從那時起,人們就知道他們腳下看似堅頃攔實的地面只是地球外的一層薄薄的**,下面被稱為地幔。

以此類推,科學家們就是這個樣子,綜合生活經驗和相關研究慢慢的推算出了地球的樣子,但是地球中間到底是不是這個樣子到現在還是個未知數,畢竟我們不能切開地球。

地球的內部究竟是怎樣的?為何人類不能鑽透地球?

9樓:可樂與小山竹

地球的內部就是地核,分為內地核,外地核。地球內部的溫度還很高,人類不能鑽透地球是因為地球內部溫度高,還很堅硬,很難被鑽透。

10樓:射手座的

內部是岩漿,人類不能穿透是因為沒有能抵抗高溫的材料,岩漿高達上萬度,目前已知的材料都會被融化。

11樓:teddy說

因為地心內部溫度高,挖掘難度大,並且耗費資金眾多,且地幔層物質為熔融狀態,這些物質具有流動性,可以隨時匯聚。

既然不能鑽穿地球,那科學家們是怎麼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的?

12樓:萌萌不知道

這個並不一定需要鑽穿,還可以用一些聲波雷達之類的探測。

13樓:天下第一一一

他們是根據紅外線進行透射來研究地球內部的。

14樓:夔恰子

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方式來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

15樓:我要堅挺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那些科學家有著和你不一樣得大腦吧。

為什麼我的炫舞紫鑽自己開通了,我以前重來沒開過

蘋果和水果 可能是你參加了活動送的,或者是別人不小心充錯了,在有可能是他的伺服器錯誤。 電商運營之路 呵呵 這是好事呀 可能是你參加了什麼活動贈的。也可能是別人充錯了。我的號今天過年時就自己開過會員,紅鑽,黃鑽。每個一個月。呵呵,但不是同一天開的。 你注意哦,770t c35是ddr2記憶體。如果新...

如果恐龍沒滅絕的話會有人類嗎,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世界上還會有人類的存在嗎

記得吃飯 而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人類其實是有能力跟他們一較高下的,畢竟在人類的進化過程當中,並不是以蠻力統治了自然界,而是通過智慧。只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恐龍作為遠古物種肯定會佔據大多數的社會資源,人類的起步會更加的困難。說不定在跟恐龍的鬥智鬥勇當中,人類會進化出體質不同的派系,有智慧型的也有力量型的,...

為什麼只有人類出現了現代文明,難道動物就沒有嗎

三 動物不像人類這樣擁有著強健的大腦。最後一點就是之所以動物沒有進化像人類這樣的社會,主要是由於動物不像人類這樣擁有著強健的大腦,憑藉這樣的大腦來製造整個社會,也正是如此,人類和動物的差距也正在這裡。我們知道,當今人類已朝著對科學和技術文明進行非常高階的比較。過去,我們已經做出了巨大的改變。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