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軍營失火殺了救火的,為什麼 10

時間 2025-01-12 10:50:19

曹操軍營失火殺了救火的,為什麼?

1樓:蘇州知府

今天終於有了個覺得說得通的理由。

許昌失火一事之後,曹操將耿,金,韋三家全部斬首。然後問文武**當時誰出門救火,誰呆在家裡。後來他將出門救火的人全部殺掉,理由是出門救火的人當時並不是去救火而是想助賊。

我以前一直在想,為什麼他會這麼武斷的下這個定論呢?肯定這群人當中有真的是在救火的,可為什麼全被殺掉呢?唯一的結論是救火人群之中可能還有同謀,寧可殺錯,不可漏殺,不過還是感覺有點牽強。

今天重讀這一段,突然想到,曹操這麼做可能並不是為了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做出懲處,而是對將來做乙個威懾作用。如果將來再有類似情況發生,那麼只怕誰也不會再出來救火了。那麼混在人群之中助賊的固然沒有機會,叛亂局勢也不那麼混亂,更好控制了。

這麼一想,阿瞞的權術還真是難以望其項背啊。想想當時救火而背斬的人一定覺得冤。不過用楊修的話來說,那是「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爾。」

2樓:星宿二

按三國演義上說有乙個神算說許昌會在某時因為叛亂而失火果然在那時就**了,其他出去的是幫助叛徒所所以殺。

在火燒之戰中曹操犯了哪些錯誤?

3樓:chenqiuyu你好

說到三國中的經典戰役,赤壁之戰絕對可以排到前三,這樣戰役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完成了諸葛亮為出茅廬而三分天下的**。很多專家評說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得主要原因是中了周瑜的離間計,不習水戰卻殺了水軍將領蔡瑁和張允。其實殺蔡瑁和張允雖然失策,但這起不到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

曹操真正失敗的原因在與他用人上出現了嚴重失誤。

首先來說,曹操因猜疑中了周瑜的離間計,殺了蔡瑁和張允,這當然是乙個重大的失誤。但是這個失誤其實是可以挽回的,因為蔡瑁和張允雖然熟悉水戰,但在統帥能力上不不是很強,換句話說他們可以給出一些水戰的基本知識和建議,但是要統領整個水軍做大規模的戰鬥還是差了些。

曹操殺蔡瑁和張允後也很後悔,但他仍然有自信能贏下戰役,為什麼呢,因為他還有別人,曹操手下能人無數,知道水戰的也絕不止蔡瑁和張允兩人,比如曹操的大將文聘。

文聘原是荊州大將,自然熟悉水戰,而且文聘的統帥能力比蔡瑁和張允是強上不少的。所以,曹操吧防守江夏的重任交兩個文聘。文聘也沒讓曹操失望,有一拒關羽、二拒孫權的戰績。

但是曹操殺了蔡瑁和張允後,卻沒有把赤壁之戰水軍的擔子教給文聘,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要說到曹操用人的致命缺點了,那就是多疑。諸葛亮的基本點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曹操不同,他希望所有人都為他所用,但是卻只對自己心腹幾個人委以重任,其餘人看心情分配任務。

這文聘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是出身曹操本部人馬,他跟蔡瑁和張允其實差不多,是後來投降到曹操的。而且文聘不喜歡巴結逢迎,為人耿直,也曾多次拂逆曹操的意思,這讓曹操有所不滿。

最關鍵的是,曹操知道自己殺錯了蔡瑁和張允,但是他不認為文聘就一定是對他百分百忠心的,萬一他也跟周瑜有所勾結,那自己會死的更慘。所以曹操不敢輕易把赤壁之戰這麼重要的人馬交給文聘。

火燒赤壁這場大戰給我們的印象是曹操連續性犯了幾個重要錯誤,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慘敗。其實曹操的這種用人思想是一直存在的,這也是三國之所以能三分天下的關鍵。如果曹操沒有這種致命得個性,那麼以曹操的地利優勢和強大的實力,早就一統三國。

4樓:網友

第一,曹操在發動戰爭之前才擊破了來自外族的入侵 將士們都很疲憊。曹操急忙想統一,匆匆出兵。第二,曹操的軍隊南下時,已是夏天過後,糧草補給十分困難。

加上曹軍大多是北方人。到南方後感染了瘟疫不得 第三,低估了孫劉聯軍的實力。第四佔領荊州沒有多久就進攻江東。冒進,

為什麼曹操賜給荀彧空盒子他就自殺了

洛維斯先生 君已無祿可食,請自裁。三層果品皆空 既以代表荀彧輔佐曹操三十餘年功勞,終而因道不同皆成空,無祿可食。所以沒飯吃了,請自己自盡吧! liuzijing真 盒者 盛物之器也。空盒 無用之物也。送空盒與荀比之,無物之盒,乃無用也.三層果盒都為空,三十年輔佐意為漢,國以無漢,君無漢祿可食.空盒子...

為什麼人困在火裡卻叫救火,明明就的不是火

知竹常樂 因為救火說明 有人被困在火裡 又說明人危險的原因 是火造成的 晴天便好 為什麼人困在火裡去叫吼救命?明明就是不是火?又是一個奇怪的問題 每個人在生死關頭被活燒了,都會叫救命救火,肯定是叫救命啊! 貪玩的晨小北 你好,遠古時代為了保護火種,一旦火種出現偏差,就說救火,演變至今。再一個喊救火比...

「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

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當面錯過,豈不好笑?後半句很少有人提到,是因為這句話是用來嘲笑呂布的,呂布多次奉命追殺曹操,而曹操化成一個老婦人的模樣,從呂布面前直接走出了村莊,這個故事被傳揚出去,大家都笑話呂布眼拙。當時的人們不敢在當事人呂布和曹操面前提起這件事。所以很少有人提及。說曹操,曹操到 的下半句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