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三巨頭」是誰?

時間 2025-02-10 03:55:24

1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威爾遜。

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 主宰巴黎和會。

的三巨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威爾遜,被稱作巴黎和會的「三巨頭」。和會期間,他們在嚴守秘密的情況下碰頭開會,決定和會的一切重大問題。他們中的克里孟梭還被選為和會的主席。

克里孟梭(1841—1929)是法國頑固的資產階級。

政治家,已有50年的從政歷史。他站在本國的立場上,堅持自己提出的要求,拒絕做出任何讓步。他要求確保法國免遭德國侵略。

他說他一生中已經歷過兩次入侵,不要讓他的國家再遭受第三次侵略。在防止侵略的旗號下,他要求以最嚴厲的手段處分德國,儘可能地肢解這一強大的鄰國,以確立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勞合·喬治(1863—1945)是英國自由黨首領,有30年從政經驗,原是一位威爾斯。

律師。他矮小、精明、圓滑。就在和會召開的頭一年,他還在自己的競選綱領中提出「絞死德皇」的蠱惑人心的口號,以迎合群眾對德國的激憤情緒。

但在和會上,卻常與威爾遜一唱一和,對法國極力削弱德國的要求加以批評和抵制,似乎在某些問題上成為德國利益的維護者,以致引起克里孟梭極大的反感,指責他對歐洲的形勢一竅不通。克里孟梭還不無諷刺地說「我猜測這個人是會念書的,但是我懷疑他從來就沒有念過什麼書」。實際上勞合·喬治清醒得很,這就是維護歐洲大陸的均勢,讓法德兩國相互牽制。

威爾遜(1856—1924)是連任兩屆的美國**。他是乙個固執己見的資產階級理想主義者、民主黨。

人,當過教授和普林斯敦大學。

校長。1918年1月,大戰即將結束前,他就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儼然以世界領袖自居。他打破美國**不離開本國的一貫作法,親自跑到巴黎參加和會。

他深信,只有他自己才能說服協約國締造出他所憧憬的那種「公正和平」。他反對過多削弱德國,要利用德國來同英法相抗衡。

2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威爾遜、法國總理克里蒙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

3樓:匿名使用者

1919,巴黎和會三巨頭有:

美國威爾遜。

英國勞合喬治。

法國克里孟梭。

中國很落後!唉!

4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威爾遜 [他在山東問題上偏袒日本,犧牲中國利益。]所以他說,把山東給日本吧~

法國克里蒙梭,竭力要確立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所以他說,這個無所謂的嘛~但是有關於歐洲的條款,必須要由我們法國簽署!

英國勞合·喬治,竭力維護大英帝國的利益,所以他說,不不不~這個可不行啊,這個必須由我們大英帝國來參與決策啊!

巴黎和會中國代表人是誰?

5樓:小吳學姐**解答

巴黎和會中國代表人是陸徵祥、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

1919年舉行的巴黎和會,名義上是一戰後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戰後的和平安定所舉行的一場會議,疫情帶動經濟,實際上卻是由美、英、法三國主導的有利於列強們自身利益的分贓大會。

中國作為勝利協約國集團中的一員,也是參加了巴黎和會。當時的所謂中國當局,派出了以外交總長陸徵祥為首,駐美公使顧維鈞、南方*****長王正廷、駐法公使施肇基、駐比利時公使魏宸祖為輔的五人全權代表,組成中國代表團,前往巴黎。

巴黎和會上三巨頭到底指誰?

6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指的是法國,美國和英國。這三個國家勢均力敵,誰也不服誰。而且還都各自佔領了中國的領土。

7樓:放手的田園

巴黎和會上的三巨頭指的是,威爾遜,克里孟梭,勞和·喬治,當時參加該次會議的國家就有27個。

8樓:啥地方

巴黎和會上的三巨頭指的是參加會議的克里孟梭;勞合·喬治以及威爾遜三大風雲人物。

9樓:id太長了不好唄

巴黎和會的「三巨頭」分別是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和威爾遜。

巴黎和會三巨頭是指哪三個國家

10樓:惠企百科

巴黎和會三巨頭是指英、美、法三個國家。

巴黎和會三巨頭"是指巴黎和會中參與會議的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和威爾遜三位風雲人物。

克里孟梭(1841-1929),法國總理,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

勞合·喬治(1863-1945)英國首相。

1916~1922年),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1856-1924),美國第28任**(1913~1921年),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

巴黎和會三巨頭

11樓:生活常識百事通

巴黎和會三巨頭由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威爾遜組成,是巴黎和會實際的三個操縱者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締結和約的分贓會議。參加巴黎和會的國家有27個,與會的各國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權代表70人,各類工作人員1萬多人,中國是戰勝國,也派出了外交總長陸徵祥、駐美公使顧維鈞等5名「全權代表」參加。

和會湧現了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威爾遜、奧蘭多、牧野、顧維鈞等六位風雲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勞合·喬治和威爾遜成了和會的主宰,被稱為「巴黎和會三巨頭」。

巴黎和會對世界的影響

在巴黎和會以後,各國列強暫時在歐洲等地區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隨後,建立起了被稱為凡爾賽體系的國際地區「新秩序」。

凡爾賽體系不但包括對德條約,還包括對奧地利的《聖日爾曼條約》,對保加利亞的《納伊條約》,對匈牙利的《特里亞農條約》,土耳其的《色佛爾條約》,但是對土條約遭到土耳其的資產階級的反對,後來聯軍被凱末爾打敗,最終簽定了《洛桑條約》,由上述幾個條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其實質是一戰後帝國主義重新安排的國際體系。

誰主宰了巴黎和會,巴黎和會還與哪些戰敗國簽訂了條約

會議的機構 巴黎和會自始至終在帝國主義戰勝國的操縱下進行。大國會議,凡和會一切重大問題均先由五大國會議討論決定。先有 十人會議 由美國威爾遜和蘭辛 英國勞合 喬治和貝爾福 法國克里孟梭和畢盛 義大利奧蘭多和桑尼諾 日本西園寺公望和牧野伸顯組成。十人會議 為五大國 經常的正式會議 和會期間共舉行60多...

巴黎和會的目的,巴黎和會上各國的目的分別是什麼

穆子澈想我 法國 英國和美國已經表明了對和會的不同目的。1 法國因深受戰爭傷害及對歷史上德國數次對法國的侵略主張嚴懲並儘可能的削弱德國。2 英國出於傳統的政策考慮希望能保持一個相對強大並在經濟上能夠自立的德國以保持歐陸均勢 3 美國希望儘快建立一個能保證長久和平的體系並從該體系中獲益,同時主張德國進...

如何評價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舉措

折柳成萌 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帝國主義分贓會議 討論戰後問題。美 英 法 意 日等帝國主義大國的代表都是懷著各自的爭霸野心和掠奪計劃來參加巴黎和會的。為了實現各自的目的,臺前幕後充滿了激烈鬥爭。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在和會上反而成為被宰割的物件,中國要求索回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的主權,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