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長平之戰後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趙國,是為何呢?

時間 2025-02-19 22:15:18

秦國與趙國發生的長平之戰,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樓:三棵樹

當時秦國攻打南韓,想要將南韓的土地佔為己有,而南韓將土地送給了趙國,引起了兩國的戰爭,戰爭在長平發生,被稱為長平之戰。

2樓:網友

爭奪土地,趙國拿了秦國將要奪得的上黨地區,隨後雙方了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秦國出動了全部主力攻打趙國,為何楚國不趁機攻秦呢?

3樓:樹瑰

長平之戰最終雖然是秦國最終獲勝,但是勝得並不容易,雖說斬殺了趙國45萬人,但是秦軍自身也好不到**去,秦國的**也達到了了25萬之多。按照司馬遷的說法是:「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也就是說這一仗秦國雖然是獲勝方,但是給秦國帶來的消耗也是十分嚴重的,不僅兵力折損過半,而且國力幾乎都耗空了。

當時的秦昭王為了打贏趙國,親自去河內徵兵,而且徵兵的年齡竟然已經下放到了15歲,由此可見,當時秦國為了打贏長平之戰已經消耗到了什麼地步!而地廣人多的楚國,為何不趁秦國攻打趙國的時候,襲取秦國呢?按理來說,這時候的秦國已經出動了全部主力對付趙國,國內根本沒什麼軍事力量,要是楚國這時出擊,豈不是最佳時機?

那麼為何楚國沒有對秦國動手呢?

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秦國佔地大約8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餘萬,那麼素來以地廣人多著稱的楚國具體怎樣呢?楚國當時的佔地大約150萬平方公里,人口500萬。那麼按理來說,楚國的實力足以對抗秦國,而且就算當時的秦國已經是各方面強於列國,但是就其在長平之戰的消耗,已然不再那麼強大了。

而楚國看起來完全有可能趁秦國舉全國之力打趙國的時候,在背後狠狠地攻打秦國一把。這麼好的機會,為何楚國沒有抓住呢?難不成連這種絕佳戰機都沒看出來嗎?

當然不是,其實不是楚國不想這個抓住機會攻打秦國以再次擴張版圖,壯大自身的實力,而是當時的楚國雖然地廣人多,但是確實沒有這個能力出兵攻打秦國。為什麼這麼說呢?

長平之戰的這一年,楚國的政權正面臨劇烈的動盪,楚傾襄王病重,但是太子熊完卻在秦國做人質,後來熊完偷偷回到楚國繼承了王位,但是因為熊完在秦國做了十年的人質,因此楚國實際上毫無根基,也就是說他雖然坐上了王位,但是軍政大權卻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說,熊完在楚國本身的處境就很不好,那當然是沒有能力出兵,趁機襲取秦國了。而且不僅沒法攻打秦國,還要與秦國示好,以保證獲得秦國的支援以穩定自己的政權。

不然的話,要是秦國站在熊完敵對的一方,那麼他的處境就會更加的危險。

所以說,並不是楚國沒有看到這個襲擊秦國的機會,而是當時楚國的局勢根本不可能讓楚王出兵。不過這樣也好,秦國一心用在了長平之戰上,也就沒有心思干預楚國的內政了。那麼熊完就有足夠的時間處理好楚國朝政的事情了。

4樓:你真的好嘛

我覺得是因為,它們兩國之間有乙個一些聯絡的關係,而使得楚國不能夠攻打秦國,不然就會顯得不仁義的。

5樓:浩宇星辰

因為當時的楚國國王比較昏庸,而且楚國的實力也特別的弱。

6樓:js懂提莫

因為楚國被秦國打怕了,不敢主動挑釁秦國。長平之戰楚國雖然知道秦國出動了全部主力在趙國,但楚國還是懼怕虎狼秦軍,怕打不過秦國反被秦國反過來打。

秦王做了何事,讓白起在長平之戰後不受待見了??

秦王嬴稷讓白起返回咸陽,不讓他去攻打趙國都城,而是讓蒙恬蒙毅的爺爺去攻打趙國都城,但是三年都沒打下來,秦王想再請白起出山,但白起抱病不出。他架空了白起的軍權。將白起的權力收到了自己的手裡,所以白起一下就不受別人的重視了。秦王削弱了白起的官職,甚至讓他歸隱,因為後來秦王再讓白起率軍攻打趙國,但不遵從。...

長平之戰後,殺敵無數的白起為何被賜死

白起是在宣太后羋月和魏冉的手中提拔起來的,秦昭王繼位後,重用范雎,聽從范雎之言,奪取宣太后 魏冉的權柄,而白起憑著戰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卻與秦相國范雎不合。白起熟知兵法,善於用兵,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在長平之戰中更是以坑殺40萬趙軍...

為何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無力抗秦?

根本原因在於 六國不行變法,還是實行貴族分封制,沒有把王國的資源和權力都統一到國王的手中。相反秦國則不同,在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且以法制國。當時能和秦國一戰的只有趙 齊。齊國對秦採用 綏靖政策 而長平一戰趙國人被殺了大半,剩下的只是老幼婦孺。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逐漸強大,而范雎提出的 遠交近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