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飯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烏飯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呢?

時間 2025-03-22 05:30:25

1樓:成都兔寶

1.指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的畲族烏飯節。2.

指新寧縣苗、瑤、侗族人民為紀念或悼念自己的祖先,把每年農曆四月八日稱為「烏飯節」。3.指農曆四月初八,南京郊縣農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烏黑髮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飯,俗稱烏飯,又名「阿彌飯」。

烏飯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呢?

2樓:剛陽文化

烏飯,又叫做黑飯,烏公尺飯的色澤烏黑髮亮,香軟可口。在烏飯節這一天,家家都做烏公尺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唱歌、跳舞,紀念這個節日。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吃烏飯的習俗,但是你知道烏飯節到底是哪個民族的 傳統節日 嗎?

它又是怎樣的一種特色美食呢?

烏飯節指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的畲族烏飯節。指新寧縣苗、瑤、侗族人民為紀念或悼念自己的祖先,把每年農曆四月八日稱為「烏飯節」。

畲族百姓歡度「烏飯節」,家家都做烏公尺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同時還聚集一起盤歌、跳舞,紀念這一節日。連江縣小滄民族自治鄉畲族百姓也過烏飯節,這一天山村熱鬧非凡。

烏公尺飯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種叫烏稔樹野生植物,取葉煮湯,然後將糯公尺泡在湯裡數小時撈起,放在木甑裡蒸熟而成。

這種烏公尺飯色澤藍綠烏黑,並帶油光,吃到嘴裡香軟可口。由於烏稔有防腐、開脾作用,將烏公尺飯用苧麻袋裝起來,掛於通風陰涼處,數日不餿。如果再加上豬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說。

受畲民影響,浙西南山區衢州、麗水等區域性地區也有吃烏飯習俗,而時間則通常是在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八!

在我國長江流域的不少農村,每逢春末夏初,或農曆四月初八,有吃烏飯的習俗。煮熟的烏飯公尺粒晶瑩圓潤,黑中帶藍,口味清香鮮糯,而具保健功能,早就為人們喜愛和讚歎。烏飯又名青精飯,唐朝杜甫詩讚道:

豈無青精飯,令我顏色好。」

吃新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3樓:溫嶼

吃新節,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為了慶賀豐收並祈福來年豐收而舉行的傳統農事節日。大多在農曆六月至九月間農作物成熟或農作物即將豐收期間舉行。節日期間將會舉辦與少數民族生活相關的活動,如西江千戶苗寨的遊方、仡佬族祭祀、侗族鬥牛等活動。

中國南方的苗族、侗族、仡佬族、基諾族等民族都有吃新節的習俗。

這是個農事節日,多是為了慶賀豐收並希望來年豐收過的節閉伏日,大都在莊稼成熟時節過。各民族又各有不同。

吃新節來歷有三:一是為紀念開發雷公山的苗族祖先;二是大忙季節已過,趁農事稍閒時,休息娛樂,調劑一下生活;三是稻秧已孕穗、抽穗,預兆豐收,祭祀天公賜福。過節時,家家包粽粑昌基,幾戶聯合轎迅攜殺一頭豬或全寨宰一頭牛分食,雞鴨魚各戶自備。

進餐前要用的祭品是從稻田中扯來7至9個秧苞(孕穗)置於飯上祭祀「花樹」(jenlhlod)、「巖媽」(wukvib)或祭「橋」(jux)以及祖宗神靈。以糯公尺飯為主食。對歌、賽歌、賽馬,紀念苗族始祖「引否飛」和「莫否飛」,感謝天公賜福,預祝當年豐收。

西江千戶苗寨(現雷山縣城區)還在這時趕熱鬧場,節日連續兩夜三天,徹夜吹笙對歌,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吃新節是什麼民族的傳統節日

4樓:懂視生活

吃新節是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壯族的傳統節日,其中尤以仡佬族為盛。吃新節又名嘗新節、半年節,時間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此時稻子已經孕穗、抽穗鋒櫻,人們為能吃到新公尺而舉行盛大的慶典,一來是趁著大忙季節過去了大家聚在一起休息娛樂調劑生活,二來則反映出人們對五穀豐登的一種期盼。

嘗新節要放鞭炮進行掃寨、演儺戲、唱山歌、耍武術,寨老則用篩盛雞、肉、酒,將栓有紅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間地頭,以示送祖畢。

過嘗新節的前幾天,穿戴一新的大媽大嫂汪基睜和姑娘媳婦,頭戴著麥困歲秸草帽,身揹著竹編揹簍,到稻田裡採選早熟、豐盈稻穗。她們下田前還把點燃紅線香,插在田埂上。

嘗新節期間,仡佬人還要舉行放生活動,主要是野生動物及魚類。今日安順西秀灣子寨、平壩大狗場等仡佬村寨吃新節最為隆重。

依飯節為仫佬族獨有的節日,它有什麼由來?

5樓:姬覓晴

由來有三種說法,分別如下:

其一:傳說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間,得到守監梁、吳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當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後。

危難關頭忽見一白衣姑娘,牽白馬前來相救。始祖騎馬騰空而去脫離險境。始祖發跡後不忘梁、吳和白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難呈祥之日為「依飯節」。

其二:傳說宋代天禧年間仫佬山鄉遭外敵入侵,梁、吳帶領鄉民鏖戰抗擊,不幸英勇犧牲。宋徽宗於嘉熙四年特封梁、吳二人為官,並建龕堂,規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請三元師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其三:依飯節是從紀念仫佬族英雄羅義和羅英父女倆的功德演化而來的。傳說羅義、羅英父女倆能射獅馴牛,又會墾荒忡地,使仫佬族人豐衣足食。

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村村寨寨聚會敲鑼、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為還祖先願的節日。

如今人們還在節日裡唱歌、跳舞,舞獅、舞龍、唱彩調,熱鬧的笑聲迴盪在寨子中。青年們更是高興,他們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動。

他們在山腳邊、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對答。小夥子先唱「邀請歌」,姑娘杆願意與之交流,則唱歌表示答應,至兩情相依時,則唱定情歌。悠揚的歌聲交織著青年們新的嚮往,給古老的依飯節增添了新的活。

6樓:商葉楓

● 一、「依飯節」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慶祝豐收、保護人畜平安的隆重傳統節日,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徵,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

「依飯節」也稱「喜樂願」、「依飯公爺」,三年一大慶、一年一小慶,活動分為請聖、佔牲、勸聖、唱神、合兵、送聖六部份。有祈神驅邪、保安集福、賀五穀豐登之意,是仫佬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帶有強烈的感恩和祝願色彩。

二、由來傳說。

關於依飯節,流傳著很多傳說,其中最廣為傳誦的傳說是紀念白馬姑娘:

據說古時候,仫佬山鄉群獸為害,特別是獸王──神獅,兇猛異常,傷人畜,毀莊稼。正當仫佬人陷入困境時,來了一位白馬姑娘,她力大無比,射死了神獅,解救了萬民,並從獅口中奪回谷種送給人們,又用芋頭、紅薯做成黃牛、水牛為人們犁田耕地,教仫佬後生習武滅獸。從此,仫佬山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為紀念白馬姑娘的功績,每逢閏年立冬日,人們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緣聚居,同姓為一家族,族內分「峒」)為單位,集資輪流主持聚會,相沿成習,於是形成依飯節。

這一天,仫佬族人要在公共祠堂前搭起彩門,擺上供品,表演持碗舞、持香舞等舞蹈。它表達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期望。

7樓:小白自我

依飯節是廣西最隆重的仫佬族節日之一,入冬後每3-5年舉行一次,持續1-3天。活動分為邀請聖人、團結士兵、派遣聖人六個部分,伊凡節是木蘭族特有的節日,是木蘭文化的重要標誌。

關於依飯節有很多傳說,最廣為人知的是紀念白馬小姐:據說在古代,木蘭山的動物受到了傷害,特別是獸中之王,兇猛的神獅,傷害了人和動物,毀壞了莊稼。當木蘭人遇到麻煩時,乙個白馬姑娘來了。

據說,木洛族的先祖是在半夜被釋放的,因為他受到了梁和武的同情,因為梁和武的罪行而被關在監獄裡。但那晚天黑了,後面有追捕者。危急關頭,我看到乙個白衣女孩,牽著白馬幫我。

始祖騎馬逃離了危險。先祖們建國後,他們沒有忘記梁、吳、白馬小姐救人的恩情。他們把遇難者送出好運的日子定為「一帆節」。

依飯節是從紀念羅毅和羅英父女的功德演變而來的,據說,羅毅和羅英父女可以射獅子馴牛,開墾荒地,使木蘭人民富裕起來。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村裡人聚集在一起打鑼、鼓、唱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演變成乙個節日,以報答祖先的願望。

如今,人們仍然在節日裡載歌載舞,舞獅舞龍,唱彩調。

他們在山腳下、山坡上和路上互相唱歌,年輕人先唱「邀請歌」,女孩願意與之交流,於是她唱了一首承諾。

8樓:cherry範

依飯節是廣西羅城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活動分為請聖、佔牲、勸聖、唱神、合兵、送聖六部份。

9樓:東之美

據說古時候,仫佬山鄉群獸為害,特別是獸王──神獅,兇猛異常,傷人畜,毀莊稼。正當仫佬人陷入困境時,來了一位白馬姑娘,她力大無比,射死了神獅,解救了萬民,並從獅口中奪回谷種送給人們,又用芋頭、紅薯做成黃牛、水牛為人們梨田耕地,為紀念白馬姑娘的功績,每逢閏年立冬日,定為依飯節。

10樓:帳號已登出

是廣西羅城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每隔3-5年立冬後舉行一次,為期一至三天。

11樓:微微辣

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等地流行乙個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節。「依飯」是仫佬語,是歡慶豐收,保佑人畜平安之意。每隔3-5年立冬後舉行一次,為期一至三天。

活動分為請聖、佔牲、勸聖、唱神、合兵、送聖六部份。

12樓:之建

仫佬族最具特色最隆重的是三年一大慶、一年一小慶的「依飯節」,

13樓:參賽者金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乙個流行的最古老的節日,用來保佑人們平安之意。

14樓:718來吧

正當仫佬人陷入困境時,來了一位白馬姑娘,她力大無比,射死了神獅,解救了萬民。

15樓:網友

就是當地一種特別隆重的活動,然後一直流傳下來。

16樓:網友

關於依飯節,流傳著很多傳說,其中最廣為傳誦的傳說是紀念白馬姑娘:據說古時候,仫佬山鄉群獸為害,特別是獸王──神獅,兇猛異常,傷人畜,毀莊稼。正當仫佬人陷入困境時,來了一位白馬姑娘,她力大無比,射死了神獅,解救了萬民,從此,仫佬山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這個節日就專門是來紀念這位姑娘的。

花炮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花炮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花炮節的來歷

資訊新鮮點 花炮節,是侗 壯 仫佬族的傳統節日。花炮節主要活動是各村寨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 或紅綢 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然後點燃放炮,小鐵環衝入空中,待 花炮 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則意味著吉利幸福,可獲得豬 羊 紅蛋 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開齋節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曆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執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曆。與中國農曆不同,它沒有用閏月來調整與陽曆的同步關係。伊斯蘭曆第九個月稱為 萊麥丹 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按照夏季的日出日落時間,教徒需由早上約四時二十分起守...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彝族 白族 納西族 基諾族 拉祜族等。火把節不僅僅只是彝族的傳統佳節,作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傳承,在彝語支其他民族如納西族 哈尼族 傈僳族 拉祜族 基諾族等民族中也有相當久遠的歷史。火把節是彝族 白族 納西族 基諾族 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是彝族 白族 納西族 基諾族 拉祜族等民族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