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如何避免成為群體意識的囚徒?

時間 2025-01-30 05:50:26

1樓:小採聊生活

那就不要拘束自己的想法。因為之所以成為群體意識是因為自己有想法,但是不敢言。害怕大家會笑話或者是覺得自己不好。

2樓:待我醉吟

要具有明辨是非地能力,不能跟風隨大流。遇到事情要獨立判斷對錯,不能人云亦云。要理智地看待自己身邊的事情。

3樓:小努力哇

首先我們不能道聽途說,親眼看到的才是真的,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總是別人說什麼就隨之附和,這樣你永遠就沒有自己的意識。

囚徒困境及社會因素干擾

4樓:溫嶼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最早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來的。他當時編了乙個故事向史丹福大學的一群心理學家們解釋什麼是博弈論,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博弈論中最著名的案例。故事內容是:

兩個嫌疑犯(a和b)作案後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8 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則因證據不足各判1年。

囚徒困境經典案例:

我們知道,在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遊戲中,如果參與雙方能相互拆輪肆合作,他們就會有更好的結局,但他們誰也不相信對方會與自己合作。博弈論**,雙方都不會冒著自己吃虧的風險去合作,因此他們會選擇不合作。不過,大量實驗研究表明,人們實際合作的次數要高於理論**。

對於上面這個案例,桐磨改變一下條件:告訴半數參與者,他們玩社群遊戲(community game),對另一半參與者說他們玩華爾街遊戲(wall street game)。在其他方面旅轎,兩組人完全相同。

結果,在社群遊戲那一組,70%的人一開始就相互合作,而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始終如此。而在華爾街遊戲那一組,比例正好相反:70%的人不相互合作,30%的人開始時合作,但當別人不怎麼搭理時也就作罷了。

這個改造後的遊戲說明很多人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甚至遊戲的名字都會影響到人們的決定。如果參與者如果認為這個遊戲是社群遊戲,他們就會傾向於合作,如果他們這個遊戲是測量競爭,他們就會傾向於不合作。

在當今的社會下,如何避免成為相對意義上的功利主義者

要避免成為相對意義上的功利主義者,那麼就應該讓自己理性一點,淡然點,能夠看淡一些事情,就不會去計較一些事情了,也不會去專注自己的利益了。首先,你不應該把任何東西看的都很重,這樣你就會對功利主義相對而言就會遠了一些,許多功利主義者,他們就是因為考慮的功和利太多太重了。要避免成為這種功利主義者的話,那麼...

在群體生活中如何做到儘量避免別人的干擾?

必須強大起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氣場,一個有能力的人有強大氣場的人是很難受外界影響的。有能力的人都是引領者,一般員工都是被動跟隨工作。如果幹擾是持續性的,或者干擾者有意為之,那就需要採取措施 一 溝通協商,表達出你的不滿,說明對方的不對!讓對方停止干擾,世界上只有三種事情 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如何評價近代社會群體對待外洋事物的態度

國人的文明程度不高,弱勢群體更低,差距帶來的俾視隨處可見,改變這一現狀一是改變陋習提高文明程度,二是樹立仁愛精神真心的幫扶。態度是有變化的,從看不起到覺得有點用,再到覺得非常有用,到現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個人認為這是我們國家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產物,有一定必然性,我們不應該拒斥,也不能全盤接受。盲目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