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看情況,如果兩地的道路比較暢通,還是能比較快的到達對方手中的,但是一般路都不好走。
2樓:煦日和風
古代的快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鏢局,不過古代的鏢局押送效率是非常低的。
3樓:一紙荒誕
那時的速度不快,平民百姓是享受不到的,只有官方才能享受到,那種800里加急,連續不停的快馬運送,但是這個成本極高。
4樓:生活h大偵探
**涵蓋了吃穿住用行、自然科學、生命科學、歷史文化、心理學、人際交往、網際網絡等等知識,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下,讓你一夜之間腦洞大開,無所不知。
中國快遞發展史是什麼樣的?古代是怎樣送快遞的?
5樓:孽龍華魂
中國古代快遞叫做「急傳」,最早出現在夏商時期,那時主要是捎帶。到周代已經有**性質的快遞,叫行夫。秦漢時期,全國已有成熟的快遞網路,主要是通過人或人騎馬快速的送遞重要書信或物品。
6樓:喬見萱寶
一開始由一家發展為多家,然後又建立了菜鳥驛站, 成為幾家快遞的綜合存放點,古代送快遞,主要是通過私人馬匹, 還有就是鏢局。
7樓:馳名雙標酷露露
中國快遞的發展是由官方到民間、由**到普及的發展順序,古代送快遞是通過官方驛站遞送,大宗貨物需要僱傭鏢局。
8樓:玉籽醬兒
郵政發展史!古代也有快遞?人家是郵驛。
古代的快遞有多快?
9樓:學院派魚多多
古代人騎馬行路,快馬一天走96公里左右。
以隋唐時期為例,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
可見,快馬一天走180裡是基本要求,應為古代人騎馬行路的基本速度。
古代裡,現在被稱為華里、市裡。隋唐時期一里等於約540(標準)或530公尺,180裡就是至千公尺之間,既96公里左右。
古代時期官辦的快遞業速度真的很快嗎?
10樓:釣史公
據歷史記載,在我國古代快遞的發展對乙個國家或者朝代來說是一件極為重要的過程,如果遇到戰爭的話快遞就在其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不論是在戰爭還是叛亂期間,乙個具有很大傳達資訊能力的快遞,往往都能從最及時的時間把訊息傳給朝廷,從使進一步得到安全,那麼快遞業在當時速度真的很快嗎,我來帶你們一起一**竟。
在沒有航空式的古代生活中,他們為了提高效率,也是花了不少的努力,在唐朝的規定中有這樣一條:快遞每天要送出一百多公里,要是重要檔案的話要求的最遠距離也在三百公里,如果是皇帝下達的指令,每天都要步行五百公里。五百里在我們現代的時候看起來也不遠,但是對於唐朝的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了,畢竟當時的交通工具也只有馬能行三百多公里路了,為了達到一定的要求,他們也採取了不少辦法,比如他們走的道路,是從秦漢時期傳下來的,成為了私人唯一的專用通道,極大地提高了快遞的送達速度。
在鼎盛時期的時候,唐朝一共有1639個快遞站,各個快遞站都有各個地區設定的人,這樣龐大巨集偉的快遞模式,自然也有嚴厲的管理制度,唐朝規定:在送快遞的時候,每次經過下乙個快遞站的時候都必須換馬,不然不換馬的話,馬會在半路上因為沒有喝水或者沒有進食,會累死在路上,會阻礙後來的快遞送達速度,所以在經過下乙個快遞站的時候要換馬,否則要受到八十杖的懲罰。
最後可以說有了快遞站就像有了千里眼順風耳的專屬技能,這樣來說在隨後的時代發展中隨波逐流,一望無際,在歷史的時代中依舊存在不止。
11樓:不知道有好大
並不是很快,最高階別的也就是一天四百公里的速度,只不過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算是很快的了。
12樓:阿樂秋季雨
並不是很快,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快遞行業本身就非常的慢,所以不可能快的,想要快遞一件東西的話,也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13樓:王祿
是的。因為古代的時候權力是集中的,一些快馬也是集中在這個地方的,所以快遞的速度也是比較快的。
14樓:自己滴定
速度的確是非常的快,基本上就是不休息,然後到驛站去換著馬騎。應該是很快就會送到。所以古代的快遞業發展的還是非常不錯的。
15樓:史蒂芬斯
在古代的時候快遞並不是特別的快,如果想寄一件東西的話需要半個多月,這還是比較近的乙個地方。
古代時期交通並不發達古人有沒有快遞之類的行業呢?
16樓:小徐談生活
對於如今這個社會,由於網路和交通的發達,所以即便我們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無論是網購還是快遞,都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便利。一些物品可以通過火車或者是汽車進行運輸,還有一些物品可以通過飛機運輸,速度也會更快。
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可以如今有著很大的差別,古代雖然也有類似於快遞的產業,但是速度卻是相當慢。
古代有什麼類似於快遞的產業古代其實也有類似於如今快遞這樣的產業,就比如說物品的數量不多,並且價值並不是那麼昂貴,比如說書信等等,是可以通過驛站進行運輸的。而一些較為貴重的物品或者是物品的數量比較多的話悶正滾,那麼就可以通過鏢局進行約束,這樣的運輸方式速度也有一些慢,但是則相對於安全一些,古代也有很多從事這樣職業的人,比如說壓鏢師。
古代的驛站在古代其實是有很多驛站的,而大多數驛站是為了運送者的中轉和休息,還有就是馬匹的更換。只不過速度就會相對慢一些,而且在整個過程當中清弊也會發生一些意外,比如說由於雨雪天氣而導致物品的損壞。所以在古代的時候,想要運送一封書信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而對於運送物品來說,則更是困難,比如說古代在運送荔枝的時候就是如此,為了保持其新鮮程度,就要加快其中的速度,這對於運送者以及馬匹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甚至還要不眠不休。
古代的鏢局除了通過驛站進行運送之外,古代還都會通過鏢局這樣的方式進行物品的運送,這通常需要很多的押鏢員。通常通過鏢局進行運輸的貨物,基本上都是數量比較多或者是比較貴重的物品,但是在這其中也很容易遇到土匪或者是路霸,所以對於物品來說,在安全方面還是沒有太多的保障的。而通過鏢局進行運送,其螞餘速度肯定比不上800里加急這樣的速度。
所以說所運送的物品大多都是不著急的物品。
到了如今交通方式逐漸增加,甚至連飛機也成了一種運輸工具,而飛機的速度總是非常快的。即便有的時候是跨省的物品進行運輸,僅僅兩天到三天也能夠收到物品,這是相當的便捷和快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17樓:嘉玉玉寶貝
是有快遞行業的。不過他們當時會叫快遞為納扒瞎驛站。只要此滑有洞空信界來往,他們就會快馬加鞭的送往每個驛站進行分發。
18樓:天悅
是有的,在古代的時候有個地方叫作驛站,那裡用來傳遞書信,而且人們也可以在那裡過夜休息。
19樓:春季的風啊
當然有了,古代地方叫做驛站,它可以幫助人們輸送東西送書信,非常的方便,只不過要耗時很多天。
快遞這個行業其實古代就有,古代的快遞行業稱之為什麼?
20樓:債務梳理師未來可期
古代稱之為鏢局。也是有你償把東西從一方送到另一方手中。
21樓:宛贍
古代快遞員稱為驛足遞夫,秦統一全國後對快遞有了快慢之分,騎馬傳承的叫遞,其餘的叫驛,同稱郵驛,從事郵驛的人員統稱為驛足。
22樓:一起吃香菜叭
如今快遞行業的發展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找到一些對其的描述。在夏商時期,快遞還只是順便幫別人帶一下東西的,我們稱之為捎帶;到了周朝就開始有國家設立專門的快遞官職——行夫。到了明末的時候就出現了鏢局,就是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看見的鏢局就是古代快遞發展的乙個標誌。
23樓:木
古代快遞這個行業稱之為鏢局,負責押運貨物或者人,也分陸運和水運,押運之人稱之為鏢師,一般貴重物品才會請鏢師運送。
古代快遞行業有多發達?八百里加急有多快?西瓜**科普物流發展
24樓:第覺默
現在中國的物流發展得很快,湧現出了許多的快遞品牌,如某豐,某通等。
在2019年七月的時候,僅某豐就有近34萬工人,可想而知中國的物流業有多麼地龐大,物流的發展壯大方便了人們的購物。
物流就是線上商店與線下個體的乙個聯絡媒介。現在發快遞的時間也很快,幾乎幾天就能到達了。那麼不禁讓人好奇古代的物流速度有多快呢?
瞭解下古代的物流發展史吧。
其實八百里加急這個說法,是源自於唐玄宗時期。那時唐玄宗為博美人一笑,命令下屬八百里加急,特地從千里之外的嶺南送來了荔枝。
才知道,原來在盛唐時期從事物流行業的人數就近兩萬人了。其實所謂的八百里加急不是指騎手一天跑八百里,而是表示送的東西的緊急程度。
而且唐朝的五百里是相當於現在的公里,這度量衡是不同的。
既然"八百里加急"代表的是送件的緊急程度,那麼古代的物流究竟是如何的,它公升兄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朝廷就有了負責郵驛的官職,稱為行夫。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交通工具的公升級換代促進了物流業的發展。
那時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吵巧襲自然送信就以單騎互相接力的方式實現物流的運轉,要不然馬兒一直跑會累死的。
秦朝一統天下後,快遞業被稱為"驛傳",而且送東西也有了是否緊急之分。公文從某地送往其他地區,如果緊急可以標為"急"字文書,如此就能與普通的文書相區別。
急字文書是當天立刻發出,不可耽誤的。
到了漢朝,物流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系統性的制度。各地有著郵、亭、驛、傳不同等級的平臺,**文書的傳遞還需要標明時間,次序,明確責任分配。
如此分配清晰的制度促進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到了魏晉時期,中國 歷史 上第一部有關郵遞業的法律公文出臺了,它就是《郵驛令》。南北朝時期,對於物流運輸的速度做出了明確要求,緊急公文的傳輸必須達到每日四百里。
到了隋唐時期, 社會 發展迅速,出現了陸驛、水驛、水路三種運輸方式,當時要求陸上運輸每日得達到500裡。
到了宋朝,基本的制度都沿襲於唐制,快遞業的發展出現了"急遞鋪",這急遞送件會配有銅鈴,就是提醒路人有急遞通過,速速避讓。
各朝各代物流業的發展,也能看出當時國家的繁榮程度。
古代物流業的發展也是一步一步來的,到了唐朝時期,才出現了八百里加急。但其實八百里加急不是說負責送物的人日行八百里,這八百里加急僅代表乙個物件的緊急程度而已,在唐朝最快也就日行五百里罷了。
古代有快遞嗎?古代的快遞是怎樣配送和發展的?
25樓:網友
古時候的驛站有點像快遞的雛形,驛站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在各地設定驛站,主要是為軍事情報以及皇室服務,配送方式是以騎馬的方式。以前的鏢局也有點像快遞。
26樓:旺仔小泡芙
古代的快遞就是鏢局,鏢局的買賣叫出鏢和走鏢,按遠近、貨物所值取不同的費用,慢慢發展成現在的快遞物流。
27樓:網友
古代是有快遞的,快遞也分為民營和官家。古代的驛站就可以承擔**。和朝廷所需的運輸功能,老百姓卻要靠民營,比如銀莊商埠。
28樓:玉籽醬兒
郵政發展史!古代也有快遞?人家是郵驛。
中國古代絲織業中心變化的情況,古代中國的紡織業發展情況是什麼樣的?
蘑菇西餐 先秦文明之中的沒有留下絲織品的影子,甚至於到了漢代,江南地區的絲織品的存在感都十分的弱,漢包括漢之前的朝代裡,絲織品一直是被中原地區把握著話語權的,而到了三國時期情況發生了改變。三國時期國家動亂,尤其以北方的中原地區為甚,當時的南方相較於中原地區要安穩的多,絲織業也就這樣發展了起來。尤其是...
古代人當時地方不同也有方言吧?那麼古代人是怎麼交流的
傑艾文文 在古代官話的性質類似於現在的普通話。漢族的先民開始時人數很少,使用的漢語也比較單純。後來由於社會的發展,居民逐漸向四周擴充套件,或者集體向遠方遷移,或者跟異族人發生接觸,漢語就逐漸地發生分化,產生了分佈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漢語方言分佈區域遼闊,使用人口在9億以上。官話方言 通稱北方方言,即...
古代也有耳環,那麼古人都是怎樣穿耳洞的
豌豆 據說古代人穿耳洞是用花椒粒把耳垂使勁的搓,搓到耳垂麻木了,用尖銳的針扎耳洞。 喜歡毛絨絨的 古代都是把耳朵弄麻,然後直接用針穿過去就打成了耳洞,剛打的時候不疼打完之後可是很疼的。 今天不想吃肉肉 我老家一般都是用豆子把耳朵搓的麻木了,然後用針過一下火,然後扎進去,一點也不疼哦。 家常美食分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