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認得你
節氣分類。反映季節。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二分、二至是太陽高度變化和季節的轉折點。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
反映氣候特徵。
冷熱: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一年中最熱、最冷時期來臨以及寒暑變化。
降水: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表明降水、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也反映出溫度逐漸下降的過程和每個節氣溫度下降的程度。先是溫度開始降低,水汽凝露較多;以後溫度下降更甚,不僅露更多,而且涼起來,但還未結冰;最後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從農業生產上看,這三個節氣的熱量意義大於它們的水分意義,具體而生動。
反映物候現象。
小滿、芒種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
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向天地萬物通報春回大地的資訊。
2樓:幸福飛過海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什麼叫節氣?節和氣是分開的嗎?
3樓:假面
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
廿四個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兩者是分開的。
4樓:網友
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乙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
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節氣(節)與12中氣(氣)一 一相間,每月有一「節」與乙個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
秋季的6個節氣分別是?
5樓:iam神之寵兒
1、立秋。
立秋指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乙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2、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黃河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3、白露。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4、秋分。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
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
5、寒露。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9日。是太陽到達黃經195°時。
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6、霜降。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乙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這時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7樓:網友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
8樓:匿名使用者
立秋,處暑,寒露,霜降,小寒,大寒。
9樓:廣東健康有道
秋季有6個節氣,應該如何根據節氣進行養生,專家給出養生建議。
10樓:網友
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鵝。
節氣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11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24節氣各自的特點如下:
春季。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晝夜平分。
清明: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穀雨: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夏季。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小滿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小滿江河滿。
芒種:「芒種」是「忙種」的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
夏至: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時,便是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秋季。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冬季。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慶攔稿: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乙個週期作為乙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二十四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一年四季由「四立」開始,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譽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
冬至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而夏至剛好相反,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迴歸線穿越我國,自西往東依次是:雲南、廣西、廣東、臺),即古人所謂「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衡旅、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12樓:絕帶
1、立春: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2、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銀敬3、驚蟄: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4、春分:表示晝夜平分。5、清明:
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6、穀雨:雨生百穀。
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7、立夏:夏季的開始。
8、小滿: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小滿江河滿。9、芒種:
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10、夏至:黑夜最短,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
11、小暑:天氣已經很熱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12、大暑:
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13、立秋:秋季的開始。
14、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15、白露:
天氣轉涼,露凝而白。16、秋分:晝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18、霜降: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19、立冬:是冬季的開始,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族運物收割之後鋒穗慎要收藏起來的意思。
20、小雪: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21、大雪:
大雪前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了。22、冬至: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23、小寒: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24、大寒:
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驚蟄是什麼意思24節氣節氣驚蟄有什麼意義
蟄 就是蟄伏 藏 的意思,冬天的時候小蟲子在土地裡或者保暖隱蔽的地方藏著,就和冬眠一樣,到了春季,大約進入三月份,它們就會逐漸甦醒,從土地裡鑽出來了,這樣就有了驚蟄,大致就是這樣的一個節氣。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節氣的由來和含義有什麼
節氣的由來和含義如下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我國古代,春秋時期就開始實行了,二十四節氣最初用來指導農業生產,並且將天氣的變化和氣候變化與農作物生長聯絡在一起,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科學的時間表。淮南子 中有這樣的描述 黃帝始以正月為元,立石為標 所謂的 立 就是立起 豎立的意思,正月所指農曆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
為什麼把一年分為四季和月二十四節氣
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傑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 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 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他主持編訂的 授時歷 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北宋科學家沈括提倡改革歷日制度,按節氣定月,以立春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