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百忍堂。百忍堂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全靠「忍」字,因而得到了唐高宗的賞譽,從此各地張姓大都以「百忍」為堂號,並列為祖訓。其後人以此為堂號。
主要分佈於山東,河南等省。
百忍堂的家譜
2樓:帛靜佛
橋北張百忍堂現在儲存下來的張氏族譜是清代雍正年間續修的,從張公藝的祖父開始,據該譜所載,其祖父名德、父名興,興有十子,依次是:溫、良、惠、茂、儉、藝、成、讓、秀、嚴。張公藝居六,本名藝,公字是對他的尊稱。
這是一部記載世系比較長的族譜,上迄北齊,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現江蘇宿遷有一支由山東遷來的百忍堂張姓,據我輩份所排吉、苗、衣、用、成、先、葉、緒。
現江蘇宿遷宿豫區東邊鄉鎮也有一支由山東遷來的百忍堂張姓,據老輩門和家譜資訊,輩份依次為:巨集、維、克、紹、士(聖)、學(我的輩分)
有百忍堂的嗎
3樓:識與知
百忍堂, 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宗十分讚譽便賜號『百忍堂』,從此各地張姓大都以「百忍」為堂號,並列為祖訓。其後人以此為堂號。
據《舊唐書》中《孝友列傳》記載:壽張縣(今濮陽市臺前縣)張家莊村張公藝以 「忍、孝」治家,九世同堂,和睦相處。唐高宗路經其家訪賢,詢問治家之道,張公藝寫百餘「忍」字受唐高宗嘉獎。
張公藝一生正德修身,重禮重義,忍讓齊家,自北齊至隋朝九代未曾分家,闔家九百餘人,家道和睦仁善,世人譽稱「九世同居」。史書記載,北齊時,東安王高永樂前往張公藝家撫慰旌表;隋開皇中,大使邵陽公樑子恭也親自前往撫慰旌表;唐貞觀中,太宗特別命人前往旌表。
唐毀敬麟德二年,唐高宗去泰山封禪,路經壽張縣,聽說張公藝一家九世 同居,每朝都對其表彰,因此慕名造訪張公藝家。唐高宗問張公藝為何能九世同居。當時已經經八十八歲的張公藝答道:
老夫自幼接受家訓,慈愛寬仁,無殊能,僅誠意待人,一『忍』字而已。」隨即請紙筆,書寫了一百個「忍」字呈給皇上,並講述了「百忍」的差餘顫具體內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姑娌不忍鬧分 居,婆媳不忍失孝心……」唐高宗聽後連連稱好,賜給他縑帛以示表彰,當即封張公藝為醉鄉侯,封張公藝的長子張希達為司儀大夫,並敕修百忍義門。
唐高宗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虛敗字。
張公藝高壽九十九歲,於唐儀鳳元年(676年)去世。後人稱其為「張百忍」,為紀念這位「忍、孝」治家的賢人,為其修建「百忍堂」,以示紀念。
百忍堂的介紹
4樓:情義光頭
百忍堂, 張姓堂,唐代時號,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宗十分讚譽便賜號『百忍堂』,從此各地張姓大都以「百忍」為堂號,並列為祖訓。其後人以此為堂號。
張氏的由來,百家姓張氏的由來
張氏家族的起源,始祖張揮,因發明弓,而賜姓張。百家姓張氏的由來.張姓由來主要有 1 源於姬姓 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這一支張姓以青陽 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 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 天下張姓出清河 的說法。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屬於以字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
百家姓 各家家譜?百家姓有姓家的麼?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帶,後逐漸向周邊地區遷移,漢唐之際在陝西 甘肅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 南安郡為郡望。宋代以後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區。如今在山西,甘肅,陝西,等地有少量分佈。目前家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姬家父的 節南山 一詩被載入 詩經 而千古流傳,他的忠誠和正直為世人所欽佩。...
百家姓中 吳 姓怎麼由來的,姓氏 吳 的由來
吳姓起源源流 吳姓的起源稍稍有點複雜,涉及炎帝 黃帝,還有少數民族。總的來說,大致有5個起源。起源一第一個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為圖騰。騶虞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仁獸,傳說它虎身獅頭,白毛黑紋,尾巴很長,生性仁慈,連青草都不會踩踏,只吃自然死亡的動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