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的由來,下元節又叫什麼節?

時間 2025-04-02 11:45:31

1樓:小酪關注社會民生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上元九炁賜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

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天官賜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下元日。

節令食品:飲食風俗是節日習俗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在長期的、眾多的節日活動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的節令食品,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它同其它風俗習慣一樣,作為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共同心態統一著人們的節日行為,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

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下元節又叫什麼節?

2樓:圈內早知道

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

3樓:帳號已登出

下元節只是乙個傳統的祭祀節日。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等。

4樓:帳號已登出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下元節在道教中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後人多以祭祖的形式來祈願。其實下元節本來是祭祀的節日,但後來隨著日月的流逝跟演變,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代表自己對於祖先的緬懷,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

上元中元下元節的來歷?

5樓:kimi蕭

有關下元節的來歷和習俗介紹:

元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來自於道教,道教中有著三官的說法,其中三官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的誕生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地官的誕生日,是農曆七月十五;水官的誕生日,是農曆十月十五。

其中三官對應的農曆日期,人們也將其作為乙個傳統節日。天官,對應的是「上元節」;地官,對應的是「中元節」;水官,對應的是「下元節」。

由此,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被稱為下元節,這一天也被認為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的生辰,民間會舉行一些活動來祭拜水神。其中就包含有修齋設醮和享祭祖先兩大項活動,目的都是祈願神靈。

6樓:薄荷紅茶

「三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

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俗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下元節的來歷?

7樓:暴走愛教育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

十。五、七月。

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上元節」就是我們我們所說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節」即農曆七月十五,我們所說的「鬼節」,而「下元節」一般被人們遺忘,與此相關的民俗也幾乎不明顯。其有待復興。以使其中的優秀文化內容被傳承下來。

節令食物

飲食風俗是節日習俗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在長期的、眾多的節日活動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的節令食品,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它同其它風俗習慣一樣,作為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共同心態統一著人們的節日行為,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

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8樓:小七七七七七七七

下元節 為 中國節日 之一,時間在 農曆 十月十五 ,是「水官大帝」的生日,相傳當天該神會下凡人間為民解厄之日,這天人們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

下元節是什麼節,有哪些習俗,下元節是什麼節,有哪些習俗?

據 中華風俗志 記載 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農曆十月十五,是民俗節日,下元節,也叫 下元日 下元 道教有天官 地官 水官 所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生誕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 五 七月十 五 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 上元節 中元節 下元節 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的...

下元節是什麼意思?下元節是什麼意思啊

下元節也叫 完冬節 客家人這天打樓粑做米果,煮芋子包,做豆腐,美餐一番,俗稱 做完冬 也有些鄉村打醮祀神,請親友看戲,捉傀儡。前往佛廟燒香。餈粑分送親友,做紅燒肉等菜餚下酒,作為過節家宴。有的也請親友同食。客家人是說 十月朝,餈粑粄子碌碌燒。似一個 金包銀 的餈粑拿在手裡軟乎乎的,但千萬要注意避免燙...

七夕節又叫什麼,七夕節又叫什麼節?

乞巧節 七月七日,習稱七夕 七月七,相傳為牛郎 織女雙星相會之日,故亦稱雙星節 情人節。這個傳說雖在 詩經 中就已肇其端,但當時並無七夕渡河的記載,到漢代 淮南子 中始有 烏鵲填河而渡織女 之說,風俗通 亦記有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從東漢崔 c85c 的 四民月令 和東晉葛洪的 西京雜記 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