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長夜熒熒
拼音:mì sī
部首:糸,部外筆畫:0,總筆畫:6
五筆86&98:xiu 倉頡:vif 鄭碼:zaaa筆順編號:554234 四角號碼:2290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cf8
基本字義。 糸。
mì 細絲。
么。 微小。
量詞,絲的二分之一。
其它字義。 糸。
sī 古同「絲」。
系。拼音:xì jì
部首:糸,部外筆畫:1,總筆畫:7
五筆86&98:txiu 倉頡:hvif 鄭碼:mzvv筆順編號:3554234 四角號碼:2090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cfb
基本字義。 系。
系)xì ㄒ
有聯屬關係的:~統。~列。~數。水~。世~。
高等學校中按學科分的教學單位:中文~。化學~。
關聯:幹~。關~。
聯結,栓:~縛。~絆。~馬。維~。名譽所~。
牽掛:~戀。~念。
是:確~實情。
把人或東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從井下把土~上來。
某些學科中分類的名稱:漢藏(zàng )語~。寒武~(地質學名詞)。
詞賦末尾結束全文之詞,如「~曰」。
其它字義。 系。
系)jì ㄐ
結,扣:把鞋帶~上。
相關百科。偏旁。
偏旁,是指對合體字進行切分後得到的某個部分。以前稱合體字的左方為「偏」,右方為「旁」;現在把合體字的組成部分統稱為「偏旁」。位於字的左邊,叫「左偏旁」;位於字的右邊,叫「右偏旁」。
檢視詳細百科。你。
2樓:本月桃
系」和「是」在生活中,表示「是」的概念通常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就是「是」本身,另一種則是用「系」字表達。那麼在表示「是」這個含義的時候,「系」和「是」兩個字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系」和「是」使用語境不同。
先拿兩個新聞標題舉例:
國產巨無霸出海 自主完成實現大總包系國內首次。
b站up主有多大的商機?賺錢的只是少數。
經過對比可以發現,「系」和「是」兩個字在具體應用中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上面兩個標題中的「系」和「是」如果進行互換,都會感覺不如原來的用法。這也說明「系」和「是」都分別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語境。
從上面兩個標題我們可以看出:「系」字主要用在較書面化、較正規的語境,而「是」字則帶有明顯的口語化色彩。如果上面的兩個標題語境對調,則「系」和「是」兩個字也可以對調:
國產巨無霸出海啦! 是國內首次自主完成實現大總包哦!
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是較為書面化的語境,選擇「系」顯得更加正式、妥當,而如果是比較口語化的語境,選擇「是」才會比較順口、自然。當然也很多時候「系」和「是」可以通用,這和具體使用語境相關。
系」和「是」有啥區別?
系」和「是」在一些地區方言中區別明顯。
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系」為本字,「是」為後造的專用字。「系」本來的含義是吊著的生絲(吊絲233),後來引申為「聯絡,關聯」的含義,是把名詞作為動詞使用的結果。而「是」在一開始的時候無論發音還是含義都與「系」相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兩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都有所變化,到今天普通話的口語中「系」已經不能直接用在生活中了,僅在一定語境下的書面語言中可以通假借用。
但是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比如在粵語中,「系」仍然保留了古漢語的特點,在生活用語中沒有被「是」取代,比如「唔系」就是「不是」的意思,「系」字仍然保留在於口語中。
粵語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特點。
此外,廣東話中「系」和「喺」完全不是乙個意思,後者通常表示「在」的含義,而表示「是」含義的「系」字,也經常會寫作「系」字,這些要注意區分。
「又 雙 叒 叕 」怎麼讀?什麼意思啊?
3樓:wyp駱遙
「又 雙 叒 叕 」的讀法分別是:
1、又,讀作yòu,本意是手,多指右手,引申義是重複。
2、雙是乙個漢字,讀音為shuāng,左右結構,部首為又,總筆畫數為4。出自《說文》,指一對。雙可作名詞、動詞、量詞、形容詞。
3、叒是乙個漢字,讀音為ruò,部首為又,古同「若」,a.順;b.指「若木」。古人發明取友之義,從三又會意,同心同德,彼此可相輔相成之意。
4、叕,讀作zhuó,本意是連綴,短處,如「聖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讀作yǐ,本意是張網的樣子;讀作lì,本意是系;讀作jué,本意是速。
4樓:熱詞替換
"又雙叒叕是乙個網路用語,通常讀作""yòu,shuāng,ruò,zhuó""。表示強調之前經常出現的某一事物再次出現或經常發生的某一事件再次發生。"
5樓:阿維
讀音:yòu shuāng ruò zhuó。意思是:強調某頻繁發生的事件再一次發生。
出處:2012年12月17日晚間,日本朝日新聞中文網微博又釋出了一條微博,「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這句話的關鍵在「又」字,四個漢字拆開就是10個「又」字,反映日本頻繁換首相。
又雙叒叕是網路語言,新詞的誕生更多的是靠約定俗成,大家共同認可,它就有生命力,《現代漢語詞典》要收錄的也就是這一部分新詞。網路語言的發展將來也會有這樣的乙個趨勢: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樣自生自滅;另外一部分將從網上走下來,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用語。
網路語言分類。
1、詞意變異型。
在網路上,以文字、片語或英語單詞等原生詞衍變而來的諧音化用語相當普遍,變異後的網路詞,其表達的含義與字面原意已相差甚遠,但它的流行程度和使用環境決定了多數網民不會產生歧義。這類網路詞比較常用的如:粉絲——英語fans 的音譯。
2、口語型網路。
語言絡聊天雖然主要是字面交流,但其實質還是類口語化,故日常生活中的語氣助詞在網路中應用也非常普遍, 加上網路缺少面對面交流所具備的其他肢體和表情語言, 語氣詞便能充分烘托和調動網路交流時的氣氛。
3、縮略和擴張型。
網路語言追求簡約、創新、生動和表達清晰,不會去迎合傳統語言的規範,這就為它的任意發揮消除了障礙, 構成的片語或句子也就充滿了與傳統語法相悖之處,如:「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這四個成語的縮略用法。
6樓:網友
讀成『有爽若桌』
又雙叒叕,口吅品㗊,水沝淼㵘,土圭垚㙓,這幾個片語都是同乙個意思,表示好多類似的玩意兒,集合起來搞事情,反反覆覆沒完沒了。
7樓:網友
又雙叒叕——四個漢字拆開就是10個「又」字,比喻次數過於密集和頻繁。出處:2012年12月17日晚間,朝日新聞中文網微博釋出了一條微博,「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
簡單的一句話在網上瞬間走紅,兩個小時就被**了9000多次。這句話的關鍵在「又」字,四個漢字拆開就是10個「又」字,反映日本頻繁換首相。
8樓:啦啦啦隨機
讀:「yòu,shuāng,ruò,zhuó」,意思是表示強調之前經常出現的某一事物再次出現或經常發生的某一事件再次發生。
9樓:梅花美鹿
又yòu
基本釋義。1.表示重複或繼續,指相同的:今天~下雨了。
2.表示加重語氣、更進一層:你~不是小孩!
3.表示幾種情況或幾種性質同時存在:~高~大。
4.再加上,還有:~及。十~五年。
5.表示轉折:這個人挺面熟,一下子~想不起來他叫什麼。
雙shuāng
基本釋義。1.兩個,一對:一~鞋。
槓。~重(chǒng)。~方。
管齊下。~豆塞聰(耳被堵塞,一無所聞)。~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
智勇~全。蓋世無~。
2.偶,與「單」相對:~數。~號。
3.加倍的:~料。~份。
4.姓。叒ruò
基本釋義。古同「若」(a順;b.指「若木」)。
叕 多音字。
基本釋義。 zhuó ]
1.連綴。2.短,不足:「聖人之思脩,愚人之思~。」
yǐ ]張網的樣子。
lì ]1.止。
2.系。 jué ]速。
讀著大學可以一邊讀一邊復讀嗎即系邊讀大
10樓:網友
不可以,你已經取得大學學籍,不可以再來參加高考了,這是高考制度規定的,除非你退學以後才可以重新參加高考!
廣東話 「矛理」(音)究竟系邊兩個字?我淨系知道呢兩個字嘅讀音。佢嘅意思大概係指我哋成日講嘅爛仔。
11樓:朵裡公尺
不會就不要叫,意思是不理他,
廣字頭下面乙個林在下邊乙個系讀什麼?
12樓:毀諾城北辰
縻,讀作:mí。漢字基本字義是指牛韁線。也有捆,拴的意思。
13樓:樂筆曉新
縻 mí
牛韁線捆,拴。
縻繫 míjì
拘禁,束縛。
共下邊系讀什麼字
14樓:網友
綦。讀喚碼音:[qí]
部首:糸。五筆:adwi
釋義:1.青黑色:~巾。 2.極,很:~難嫌談。~切。言芹鏈碰之~詳。 3.姓。
有無邊個知道「媛」字廣州話點講吖,跟邊隻字讀音系相同噶?
15樓:包詏頸
「媛」在粵語中是個多義多音字,其注音(粵拼)和讀音如下。
1、wun4,讀「垣」字音。一般用於人名。
2、jyun4,讀「元」字音。嬋媛(牽連;相連)。
3、jyun6,讀「願」字音。美女,~女,才~。
讀音見以下網頁。
16樓:匿名使用者
即系「愛」!有邊讀邊啊!
又雙叒叕的讀音,又雙叒叕是什麼意思?又雙叒叕怎麼讀
又讀音 y u 字義 1.表示重複或繼續,指相同的 今天 下雨了。2.表示加重語氣 更進一層 你 不是小孩!3.表示幾種情況或幾種性質同時存在 高 大。4.再加上,還有 及。十 五年。5.表示轉折 這個人挺面熟,一下子 想不起來他叫什麼。雙讀音 shu ng 字義 1.兩個,一對 一 鞋。槓。重 c...
“又雙叒叕”是什麼意思,又雙叒叕什麼意思
熱詞替換 又雙叒叕是一個網路用語,通常讀作 y u,shu ng,ru zhu 表示強調之前經常出現的某一事物再次出現或經常發生的某一事件再次發生。 表示某事物變化更替相當頻繁 正確讀音 y u shu ng ru zhu 出自 2012年12月17日晚間,日本朝日新聞中文網微博又釋出了一條微博,我...
「又雙叒叕」是什麼意思,又雙叒叕什麼意思
xting薯條 又雙叒叕 的意思 表示某事物變化更替相當頻繁 又雙叒叕 拼音 y u shu ng ru zhu 釋義 表示某事物變化更替相當頻繁 用意起源 2012年12月17日晚間,朝日新聞中文網微博釋出了一條微博,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簡單的一句話在網上瞬間走紅,兩個小時就被 了90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