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麥小粒
這是上聯,下聯要與之對仗 建議你可以這樣對它:
後生可畏,江河總由胸前流。
2樓:網友
地位清高 日月每從肩上過——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白丁混世 天時安自指間流——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3樓:卷枋茵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求下聯!!!
前一句形容的是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後一句形容的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樓:網友
作風謙遜,江湖總能腹中藏。
5樓:唐梧藏
山襟寬大,風雲皆在袖中藏。
6樓:遊覽you飛龍
處世通達,怒喜皆在心內藏。
7樓:網友
門庭開闊,山川常在掌中瞧。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對聯
8樓:網友
題贈類 - 名人名家題聯。
上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
下聯: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摘自:朱熹題福建漳州白雲岩書院。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是什麼意思
9樓:網友
指精神境界的高大。地位高到日月的公升落都只是在肩膀,門庭的廣闊江山也不過就是手掌那麼大。
我自己的淺薄看法,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10樓:網友
我覺得是雖然地位高,但任然憂國憂民。
11樓:秋池倦客
一副對聯,總的來說是指地位超然胸懷開闊,拍對方的馬屁。
日月每從肩上過江山常在掌中看是何意思
12樓:網友
這是宋**學大師朱熹在福建漳州任知州時,為創辦白雲岩書院題寫的一副對聯。該聯對仗工整,文字優美,充滿詩情畫意,有著豐富內涵和深刻寓意。上聯說儒者肩負社會道義,兩袖清風,可昭日月;下聯說儒者讀萬卷、品萬物、識時局,身在書齋,心繫天下。
寥寥數語,把儒者的責任以及應具備的境界和品質說得清楚明白,給人以深刻啟迪。下聯最後乙個字「看」古音為kān,讀平聲。
其實,朱熹的這副聯語借用了唐宣宗李忱的七律《百丈山》的頷聯。全詩為:大雄真跡枕危巒,梵宇層樓聳萬般。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仙峰不間三春秀,靈境何時六月寒。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鍾朝磬碧雲端。
李忱為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有「小太宗」之譽。這是他為光王時遊歷江西奉新縣百丈山大雄峰時寫的一首律詩。因為唐武宗所忌,李忱常晦跡外遊,但他對將來登基即位充滿信心,故吟出了「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常在掌中看」詩句,流露出欲君臨天下的雄心。
幾年後,他果真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寶座,實現了平生夙願。朱熹將其頷聯借用,巧妙地將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化用為儒者的責任擔當。
13樓:無所不知文豪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朱熹(南宋)。
釋義:儒者肩負社會道義,兩袖清風,可昭日月;儒者讀萬卷、品萬物、識時局,身在書齋,心繫天下。
14樓:西窗紅燭
我是這樣理解的。不知你有沒有看過《巨人轉》,謳歌人文思想抵制神學主義的西方著作。不過你看我們的思想更加徹底,太陽月亮從肩上生起落下,高山大川就坐落手掌上。
你能感受生活的豪壯就算理解這句了。
15樓:喂謀謀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
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上看。
16樓:網友
比喻運籌帷幄、能擔當大事的人。
朱喜的詩:《日月每從心頭過》,的下一句是什麼。
17樓:網友
宋**學大師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時,曾為創辦的白雲岩書院寫過一副對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但在掌中看 的出處
18樓:網友
這是一副對聯。
福建漳州白雲岩書院。
朱熹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
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上看。
宋**學大師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時,曾為創辦的白雲岩書院寫過一副對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
19樓:東子
c試題分析:①②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這種精神追求凝聚著自信自尊,是決定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體現著與時俱進,是弘揚時代精神的重要契機和體現,蘊含著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操,體現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故入選。④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這種精神追求沒有充溢著從容淡定的情懷,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