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弟子 記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翻譯

時間 2025-04-11 04:30:28

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的意思和註釋是什麼?

1樓:匿名使用者

應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學這本書,學習灑掃應對及六藝等,再來深究四書當中修齊治平的大學問。

論語是孔老夫子教學傳道的記錄,一共有二十篇,內容是孔子的學生記載聖人的言行,談論為人、處世與為政行仁的言論,包含了夫子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問答的記錄,十分難能可貴。

孟子這本書共有七篇,是學生萬章與公孫丑等記錄老師言行的書。內容都是講述道德仁義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闡明性善闢斥邪說等,是從政治國的典範。

**規之泛愛眾的翻譯

2樓:網友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註釋:覆:遮蓋。

譯文: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要關懷愛護,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天地之間。乙個品德高尚的人,名聲自然高遠。人們所重視的是乙個人的品德,而不是他的相貌。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註釋:望:名望,聲望。訾:詆譭,指責。

譯文:才學豐富的人,他的聲望自然會高。人們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並非說大話的人。自己有才能,不可自私自利;別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輕易誹謗。

勿陷害,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註釋:驕:在別人面前驕傲自大。故:故舊,老朋友。

譯文: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不要厭棄老朋友,不要一味喜愛新朋友。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用閒言碎語干擾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註釋:勉:盡力,努力。

譯文:別人有缺點,不要去揭穿;別人的私隱,切忌去宣揚。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努力。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註釋:且:就,不久。作:產生。規:規勸。虧:欠缺、短少。

譯文:宣揚別人的短處,是一種惡行。如果宣揚得過分,會惹出禍患。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損害。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註釋:取與:取得與給予。分曉:清楚。已不欲: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已:停止。

譯文: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給得要多,拿的要少。強加於人的事,先要問自己喜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註釋:貴端:以端莊為貴。然:這樣。

譯文: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對別人的怨恨要儘快忘記;對別人怨恨的時間越短越好,對別人報恩的時間越長越好。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品行端正很重要,若能做到仁慈寬厚,那就更完善了。

用勢力壓服人,對方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對方才會心服口服,無話可說。

求 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王曰,善.翻譯

3樓:達人方舟教育

有人對梁王說:"惠子說話的時候喜歡打比方,大王讓他說話不用比方,他就不能說話了。"梁王說"好".第二天見惠子,對惠子說"我希望先生你說話的時候直接說,不要用比喻。"

惠子說:「現在如果有乙個不知道『彈』是什麼東西的人在這裡,他問你:『彈的做毀形狀象什麼?

如果說:『彈的形狀就象彈』,那他明白嗎?」梁王說:

不明白。」惠子接著說:「在這扒巧時就應該改純此備變說法他:

彈的形狀象把弓,卻用竹子做它的弦』,那麼他會明白嗎?」梁王說:「可以明白了。

惠子說:「說話的人本來就是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真正弄懂它。現在您卻叫我不打比方,這就行不通了。

梁王說:「你講得好。」

列子說符中「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與這段的翻譯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楊子的學生孟孫陽從楊子那裡出來,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心都子。有一天 心都子和孟孫陽一同去謁見楊子,心都子問楊子說 從前有兄弟三人,在齊國和魯國一帶求學,向同一位老師學習,把關於仁義的道理都學通了才回家。他們的父親問他們說 仁義的道理是怎樣的呢?老大說 仁義使我愛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聲放在生命之後 老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