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弱冠 幼 小 稚 孩 童
想不起了。。。
求古文中形容年齡的詞語
2樓:阮某人之歌
不滿週歲——
襁褓;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
15~20歲——舞象;
12歲(女)——金釵;
13歲(女)——豆蔻,
15歲(女)——及笄;
15歲(男)——志學
16歲(女)——破瓜、碧玉,二八;
20歲(女)——桃李;
24歲(女)花信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杖鄉、還歷;
70歲——古稀、杖國、致事、致政,從心、懸車;
80~90歲——耄耋;
90歲鮐背;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希望大家採納!??
3樓:存在的貓
豆蔻年華 年輕力壯 牙牙學語 蹣跚學步 血氣方剛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過半百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4樓:匿名使用者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杖鄉、還歷;
70歲——古稀、杖國、致事、致政,從心、懸車;
80~90歲——耄耋;
90歲鮐背;
古文中對20歲年輕人的稱謂?
5樓:匿名使用者
弱冠:bai指男子20歲, 也稱加冠。
語出du《禮記·曲禮zhi上》“二十曰弱,dao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內表示已經成年。容
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裡:冠,弁冕之總名也。
謂之**。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6樓:黑白木偶
難道有麼?bai
安分用弱冠du吧
弱冠弱冠:指男zhi子20歲, 也稱加冠。
古代男子,
dao年至二十,便要內在容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裡:冠,弁冕之總名也。
謂之**。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
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地帽子。
“弱冠”即年滿20歲地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紀。
7樓:蘇枚克列維9號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80耄耋
童叟無欺中的叟就是老人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冠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80耄耋
9樓:魚丸粗麵
20歲加冠:指二十歲
。copy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
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
“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10樓:藍天白雲
你知道古代對年齡的稱謂都有哪些嗎?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有哪些
11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qiǎngbǎo):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二、三歲的兒童。
總角、垂髫: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jī):女子十五歲(女子成年)。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也是成童的代稱。一般認為是十五歲以上。
加冠:男子二十歲(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剛成年。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耆(qí):六十歲以上。 古稀:七十歲。
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
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
期(jī)頤:一百歲。
古文中每個年齡段的稱呼 及背景
12樓:文學嘗試
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及緣由背景
1、赤子:初生的嬰兒。
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來是紅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嬰兒”。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鬱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意思是當時成王還是個在襁褓中的嬰兒,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意思是二三歲的小孩子,還在襁褓裡可以逗他笑,可以提抱。
4、齠齔: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意思是男孩子八個月長牙齒,八歲換牙,女孩子七個月長牙齒,七歲換牙。所以用齠齔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
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6、幼學:10歲。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意思是開始可以入學了。
7、總角:指**歲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
《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意思是收起頭髮打結,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出自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十三四歲婀娜多姿的少女,二月初的豆蔻,豆蔻也比喻十三四歲少女。
9、及笄:女子15歲。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10、束髮:男子15歲。
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1、破瓜:16歲女子。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20歲。
《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30歲;不惑:40歲;知命:50歲;耳順:60歲。
**於《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因此用而立指30歲;不惑指40歲;知命指50歲;耳順指60歲。
(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夠按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14、古稀:70歲。
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酒隨時都可以喝,但是70歲的人很少,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5、耋:70-80歲。
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意思是古指
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16、耄:80-90歲。
《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後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說法,故現在講即是大約七十至九十歲年齡的古稱,形容年老,引申為昏亂之義。
17、期頤:100歲。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期頤,一般指一百歲老人
擴充套件資料
年齡稱謂的命名特點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
“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古文中常出現年齡的代名詞,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有哪些
二十弱冠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男孩8歲稱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
卒在古文中的意思,在古文中「卒」有哪幾種意思和用法是什麼
卒,同 猝 c 釋義 1.兵 士 小 兵 2.舊稱差役 走 3.死亡 病 生 年月。4.完畢,終了 歲 度過一年 業 畢業 5.終於 勝敵軍。詳細解釋 卒 副 cu 同 猝 倉促,急速 行西逾隴卒。漢書 食貨志 注 倉卒也。興卒暴之作。漢書 成帝紀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戰國策 燕策 又...
之的古文翻譯有哪幾種,古文中的之有哪幾種解釋
1.助詞,表示領有 連屬關係 赤子 心。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 緩兵 計。不速 客。莫逆 交。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 大道 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 置 度外。等閒視 5.代詞,這,那 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 久而久 7.往,到 吾欲 南海 的語氣助詞,不譯代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