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來跟你談談情
規模經濟:
1、外部因素
這個問題其實依賴於許多因素,以致於我們傾向於把企業規模當做類似「國內生產總值」這樣的「結果」來分析,而不是把它當做一個「問題」提出來。大致分類,決定企業規模的外在因素是:
(1)企業所提供的商品的「市場型別」
粗略劃分為三:
第一類是基礎設施,例如朗訊(lucent)或北電(nortel)這樣的企業,其**的每一臺裝置的**動輒是上百萬美元,其技術所要求的「經濟規模」幾乎沒有限度(與市場需求的規模相比),因此幾乎總是處於規模收益遞增階段;
第二類是大眾消費,由於產品很快便飽和或過時,且因市場的進入壁壘較低,初期投入的「沉降」資本較小,從而由沉降成本引起的收益遞增階段很短,這是最容易進入規模收益遞減階段的市場型別;
第三類是新興領域,這裡的主要風險是「標準」(或客戶「口味」)未能確立,企業規模一方面意味著高風險,一方面意味著參與制定標準(或「口味」)的權力,因此「規模」是企業博弈的策略之一,它只在動態意義上影響資源配置效率。
(2)市場開發的階段
大致又可劃分為三:
早期、迅速擴張期、晚期。這三個階段構成產品和市場的「s」型增長曲線。企業在這一曲線的不同階段上可以有極為不同的最佳規模。
(3)技術更新的方式
大致劃分為二:
首先是連續演變型的技術。對於這類技術進步而言,企業規模似乎有助於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的風險分攤,故大企業在平均意義上比小企業有更大的技術優勢;然後是突變型技術。
對於這類技術進步而言,如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騰森所論,大企業往往被官僚化傾向和既得利益集團「鎖入」現有技術的成功當中而不願意進入新技術領域,從而與寶貴的「技術進步視窗」失之交臂,在下一輪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2、內部因素
普遍因素:又稱技術經濟因素,決定企業的技術經濟規模。企業的技術經濟規模是指用最先進的技術裝備起來的企業應該達到的規模。
關鍵裝置:每個大型企業的生產過程都包括許多環節,其中總有一些環節的機器裝置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起核心作用,這些機器裝置稱為關鍵裝置。
生產中各環節裝置和人力的配套規模。如汽車廠:衝壓裝置100萬套/年,發動機生產線50萬臺/年,汽車組裝線6~10萬輛/年。
組合:1×2×10~17。1地理因素;2、地區勞動力與資本**狀況;3、地區市場規模;4、原料與燃料生產分佈狀況;5、地區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與分佈狀況;6、地區對現代化大生產的接受能力。
最優經濟規模的確定
(1)、根據普遍因素確定企業的技術經濟規模;
(2)、公倍數原則;
(3)、一項關鍵裝置的出力原則;
(4)、確定企業規模經濟曲線,得出隨著工廠規模的每一變化,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上升或下降的幅度;
(5)、根據地理因素確定具體地區的工廠的最優規模。
規模不經濟:
因素(1)技術因素
企業規模是與一定的技術條件相適應的。
企業規模的擴大必然導致生產能力的擴大,而生產能力的擴大又是以技術進步為前提的。企業規模既有伴隨技術進步而逐步擴大的趨勢,又受技術條件的制約。所以,企業規模只能是與生產技術密切相關的一種動態組合。
(2)市場供求
企業要想擴大規模,必須明確地把握時機,既要對市場供求狀況及變動趨勢做出正確的**,又要對產品的相關行業及社會供求總量的平衡狀況做出正確的判斷。
(3)管理因素
一般來說,企業的規模與管理的難度成正比,與管理的效率成反比。大企業必須分設複雜的管理層次,設計眾多的激勵和監督機制,這就必然增加企業非生產人員和裝置的數量,從而造成企業成本上升和費用增加。
(4)產品相關性因素
從事多種產品生產的企業,其產品之間的相關性越小,需要的技術裝置和勞動投入就越多,產品成本也就越高。另外,產品的相關性越小,各類產品之間的管理體制就越不同,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也就越複雜,從而使管理和生產效率下降。
擴充套件資料
企業集團期望擴大規模來發展規模經濟,取得更大的經營效益,這是企業集團追求的目標。但是如果規模過大就會產生規模不經濟問題。
簡單的說,企業集團的規模經濟是指企業可以以低於雙倍的成本獲得雙倍的產出,相應的,當雙倍的產出需要雙倍以上的投入時,就會產生規模不經濟問題。
規模經濟通常是以「成本―產出」彈性來計量的,如果規模經濟存在(成本增加低於產出增加的比例),邊際成本就會低於平均成本,反之亦然,如果邊際成本低於平均成本,就存在規模經濟,所以分析企業集團是否產生了規模不經濟問題,實際上就是分析其邊際成本是否低於平均成本。
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是兩個重要的概念,是企業選擇產生水平的重要因素。企業總成本(tc)由兩個要素組成:固定成本(fc)和可變成本(vc)。
當企業生產規模擴大時,生產成本將發生變化,固定成本不變,可變成本將隨產量變化而變化。
邊際成本(mc)反映著企業成本的變化情況,邊際成本稱為增量成本,是由多生產額外的一單位產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mc=△vc/△q。
當企業集團在長期平均成本lac處於下降階段生產一定產出時,長期邊際成本lmc低於長期平均成本,這時如果增加投入,就會產生規模經濟效應。而當長期平均成本處於上升階段,長期邊際成本高於長期平均成本時,這時就產生了規模不經濟效應。
結論:1、規模不經濟是由管理不經濟造成的,沒有規模不經濟,只有管理不經濟;
2、企業的發展,都有一個最佳規模點,管理好的企業,這個點就會後移,企業規模可以做大;
3、管理不好,企業規模不可能做大,要想上規模,先得上管理。
2樓:浮法玻璃
規模經濟的原因:1,如果企業大規模生產,則工人...規模不經濟的原因:1,至少在短期內...
3樓:匿名使用者
規模經濟的原因:1,如果企業大規模生產,則工人可以實現專業化生產,從事某項其生產效率最高的生產;2,規模可以產生彈性,通過變化企業生產中使用的投入要素組合的方式,經營者可以使生產過程的組織更有效率;3,企業可能以較低的成本購買一些生產投入要素,因為他們的購買巨大,所以討價還價能力強。規模不經濟的原因:
1,至少在短期內,廠房空間及裝置等限制了工人更有效率的生產;2,對一家大型企業的管理會隨著任務的增加而變得更加複雜和更無效率;3,當產量達到一定數目後,批量採購的優勢可能會消失,在該點,一些關鍵投入要素的供給可能是有限的,從而推動成本上升。
什麼叫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4樓:釘子兔
財經小貼士—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
5樓:少陵五老
1.大規模生產導致的經濟效益簡稱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一定的產量範圍內,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斷降低的事實。規模經濟是由於一定的產量範圍內,固定成本可以認為變化不大,那麼新增的產品就可以分擔更多的固定成本,從而使總成本下降。
人們根據生產力因素數量組合方式變化規律的要求,自覺地選擇和控制生產規模,求得生產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經濟效益。規模經濟或生產力規模的經濟性,就是確定最佳生產規模的問題。
規模經濟包括部門規模經濟、城市規模經濟和企業規模經濟。在西方經濟學裡,規模經濟主要用來研究企業經濟。但作為生產力經濟學的重要範疇,規模經濟的含義則更為廣泛,它包括從巨集觀到微觀的能獲得經濟利益的各個層次的經濟規模。
2.規模不經濟:
(1)定義:規模不經濟是指生產規模擴大時,長期平均成本遞增。
(2)規模不經濟的分類:內在不經濟和外在不經濟
a、規模內在不經濟的含義、原因及其表現內在不經濟是指企業規模擴大時,由於企業自身因素的變化而導致的長期平均成本上升。內在不經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企業規模擴大引起的管理效率的降低。內在不經濟使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從其最低點開始逐漸上升。
b、規模外在不經濟的含義、原因及其表現。外在不經濟是指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而上升的現象,它根源於行業擴張引起的企業外界環境的惡化,如要素**的上升、銷售市場**的**等等。外在不經濟使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上垂直移動,表示在每一單位產量水平上,現在化費的長期平均成本都比過去增加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規模經濟(economiesofscale)又稱「規模利益」(scalemerit),指隨生產能力的擴大,使單位成本下降的趨勢,即長期費用曲線呈下降趨勢。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裝置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裝置條件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後者,即伴隨著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經濟則合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
按照權威性的包括拉夫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複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範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numoptimalscale以下簡稱mos)」。
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伸而來。規模效益是指各種生產要素都作等比例增加時,對產量變動的影響程度。如果企業的產出增加大於投入增加,則企業支出會使規模效益增加。
如果企業的產出增加小於投入增加,則企業規模效益會減少。如果投入與產出以同樣的比例增加,則規模效益不變。
7樓:匿名使用者
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使得生產效率增加,這叫規模經濟,在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後,生產效率下降叫規模不經濟
8樓:匿名使用者
規模不經濟不辦理通行
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的原因
9樓:布樂正
在理論上,西方經濟學一般把規模經濟定義為由於生產規模擴大而導致長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形。它反映了企業的生產規模與產品成本之間相關的某種規律性,其實質是企業合理的規模作業所帶來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具體來講,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可以使勞動分工更加合理化,並提高其專業化程度,同時可以使用更好的技術、工藝和生產裝置,實現資源有效率的優化組合與配置,這一切都將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從而降低生產的長期平均成本,我們稱它為企業內部規模經濟。
如果這種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是主要來自企業內部,而是由於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相互密切協作,規模比例協調,對資源和其它生產要素進行綜合利用,提高公共設施的使用效果,從而使產品成本下降,獲得規模效益,我們稱之為企業外部規模經濟。但這裡我們主要討論企業內部規模經濟。
規模不經濟指的是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不能帶來產品單位成本下降的非經濟性。規模不經濟有兩種:一種是企業規模過小,達不到所屬行業要求的最低規模;另一種是企業規模擴大,超過了一定的限度,產品產量的增加幅度小於生產規模擴大的幅度,這兩種現象都稱為「規模不經濟」,這裡主要討論企業由於生產規模過大而導致長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形。
規模不經濟並不是單純由企業規模的過大或過小引起的。那麼規模不經濟究竟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張維迎認為,任何企業只要規模超過一定範圍,就會出現規模不經濟。原因有三:
一是生產技術極限;
二是管理體制極限,資訊傳遞交流的不完整和失真、資訊流量處理;
三是管理能力極限。從企業自身角度考慮,本文認為規模不經濟主要由於企業生產規模過大使得管理無效率或低效率,從而造成管理人員之間資訊溝通緩慢、內部官僚集權主義、決策失誤、鋪張浪費、對競爭對手和市場反應遲鈍等現象,所有這些都會造成長期平均成本的上升,從而使企業進入規模但不經濟階段。
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
布樂正 在理論上,西方經濟學一般把規模經濟定義為由於生產規模擴大而導致長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形。它反映了企業的生產規模與產品成本之間相關的某種規律性,其實質是企業合理的規模作業所帶來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具體來講,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可以使勞動分工更加合理化,並提高其專業化程度,同時可以使用更好的技...
什麼是規模化經營?它與規模經濟有什麼區別
1 規模化經營 簡單來說,規模化經營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時達到了一定數量的產量,這個產量的標準來自於不同部門或者產業的界定。一般規模化經營都是適度規模經營,是在一定的適合的環境和適合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各生產要素 土地 勞動力 資金 裝置 經營管理 資訊等 的最優組合和有效執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2...
為什麼一些經濟規模較小的經濟體如香港地區 新加坡採用浮動匯率
簡單說吧,一個經濟體制和法制體制健全的國家匯率是受市場影響的,也就是歐美一貫主張的,把問題留給市場解決,也就是浮動匯率。而且匯率的變化一般很能顯示經濟的好壞,市場的穩定與否,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所以像歐美發達國家以及伱提到的香港,新加坡等國實行的是浮動匯率。這個和經濟規模有一定的關係,但相對較小。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