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費加計扣除中,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

時間 2021-09-15 03:10:08

1樓:sky不用太多

例如,我公司07年的研究開發支出總共是500萬,資本化支出300萬,07年12月確認了300的無形資產,10年攤銷,年底,稅法按150%加計扣除抵稅,請問當期應納稅額如何確認,形成的暫時性差異如何計算和調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根據上述規定 ,可以分兩個步驟處理:

1、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計算:200+100=300萬元

賬面處理:按照200萬元直接列支為當期費用

稅務處理:年度彙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100萬元。

2、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計算:300+150=450萬元,

每月差異  150÷10÷12=1.25萬元

賬面處理:無形資產按照300萬元原值分10年攤銷。

稅務處理:每月申報時做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1.25萬元。

原則:賬面處理按會計制度,納稅申報按稅法,此處理無需調賬。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註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檔案第八條規定,轉讓無形資產,是指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無形資產,是指不具實物形態、但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產。

本稅目的徵收範圍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轉讓著作權、轉讓商譽。

(一)轉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土地租賃,不按本稅目徵稅。

(二)轉讓商標權,是指轉讓商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三)轉讓專利權,是指轉讓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四)轉讓非專利技術,是指轉讓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提供無所有權技術的行為,不按本稅目徵稅。

(五)轉讓著作權,是指轉讓著作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著作,包括文字著作、圖形著作(如畫冊、影集)、音像著作(如電影母片、錄影帶母帶)。

(六)轉讓商譽,是指轉讓商譽的使用權的行為。

根據上述規定,結合問題所述情況,公司所持有的發電上網指標不屬於上述應徵收營業稅的無形資產範圍,不用繳納營業稅。同時也不屬於增值稅銷售貨物和提**稅勞務,不用繳納增值稅。

2樓:米lv你

按照樓上說的 假如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300萬,會計上按300萬攤銷,而稅法上可以按300*150%=450萬攤銷。所以調所得稅的時候,要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減300*50%=150萬。

假設每年的會計利潤是1000萬,則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000-150)*25%=212.5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1月開始研發某項技術,10月研發成功,如發生費用金額100萬元,符合確定無形資產條件,該項技術使用年限為10年。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研發費沒有在2023年度企業所得稅彙算中加計扣除過,那麼,在該項資產進行攤銷時,將每年計算的攤銷金額進行加計。

每年應攤銷金額:

100萬元/10年=10萬元(會計處理)

稅前可扣除金額為:

10萬元+5萬元=15萬元(稅務處理)

無形資產的攤銷,無形資產怎麼計算攤銷呢。

無形資產攤銷是對無形資產原價在其有效期限內攤銷的方法。無形資產攤銷一般採用直線法,攤銷時直接計入 累計攤銷 科目的貸方。計提時 借 管理費用 貸 累計攤銷 專利技術 非專利技術 攤銷年限採用預計使用年限與法定使用年限較短的那個。沒有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不用攤銷,也不用做賬攤銷。只是每年末需要進行減值測...

資產評估入帳的過程,無形資產評估後如何做賬

龍行九千 應該是先到稅務局開發票,補繳裝置購置的增值稅,再根據開好的發票進行評估,驗資後可以入賬。賬務處理分錄為 1 如果全額增加註冊資本1000萬元,借方 固定資產,貸方 實收資本 2 如果增加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的一部分,不是全額的話,借方 固定資產,貸方 實收資本,貸方 資本公積 增加註冊資...

存貨的入賬價值如何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怎麼確定?

1 購入的存貨,其實際成本包括下列各項 買價。指進貨發票所註明的貨款金額。運輸費 裝卸費 保險費 包裝費 倉儲貸等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有些物資,在運輸途中會發生一定的短缺和損耗,除合理的途耗應當計入物資的採購成本外,能確定由過失人負責的,應向責任單位或過失人索取賠償,不計入進貨成本。至於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