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

時間 2022-01-24 15:55:13

1樓:龍泉

通俗點說,如果公司發給你的是沒扣稅的工資(即稅前工資、含稅收入額),稅由你自己承擔的話,那你就要對照稅率表中含稅級距下相應的稅率計算應該交的個稅。不考慮社保等因素的情況下你實際到手的工資=稅前工資-繳納的個稅。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公司發給你的工資是純收入(即稅後工資、實際到手的工資、不含稅收入額),個稅由公司來承擔,那麼公司在幫你計算應該承擔的個稅時,先要將稅後工資反推回稅前工資,反推時用的稅率是不含稅級距下的稅率。推算回稅前工資後再對照稅率表中含稅級距相應的稅率計算個稅。

公式:公司全額全額負擔稅款的: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注:此公式中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稅率表中不含稅級距所對應的稅率。

稅前工資=應納稅所得額+費用扣除標準

。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注:此公式中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含稅級距所對應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不考慮社保因素)

還有公司只負擔部分稅款得情況,也要反推回去計算個稅,公式比較麻煩,就不列舉。

反正你記得不含稅級距只在稅後工資推算回稅前工資的時候用,計算個人應納稅額時用的是含稅級距稅率。

2樓:匿名使用者

當實行按檔次計稅的時候,把計稅收入劃分為若干等級,這些等級就是稅級距,稅級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含稅級距",另一種為"不含稅級距"。

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在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中,含稅級距是基本的級距,是一般計算中使用的級距。這裡的含稅級距指的是「應稅所得」級距。

在實際工作中,對於某些個人所得收入採用稅後收入的概念,比如支付稅後多少多少金額。這時,需要將稅後的收入按一定公式換算為應稅所得,然後再按照一般方法計算應交的稅款。否則,將導致稅款的少徵。

這裡,在換算為應稅所得過程中需要適用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不能按照含稅級距的稅率表來套用,必須使用不含稅級距的稅率表。這就是不含稅級距稅率表產生的原因。這裡的不含稅級距指的是「稅後收入」級距。

至於兩者之間的聯絡,實際上兩個稅率表是一回事,只是將含稅級距稅率表中的應稅所得,按照數學方法,換算為不含稅級距稅率表中的稅後收入,以方便對稅後收入進行徵稅的計算工作,僅此而已。

關於新個稅中,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

3樓:ofweek人才網

含稅級次包含你所繳納的所得稅不含稅級次不包含你所繳納的所得稅。

如:月工資5000,扣除3500後為1500元,繳納45元個人所得稅;含稅級次為1500,不含稅級次為1455(1500-45)

個人所得稅計算表中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是什麼?

4樓:

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區別在於由單位還是個人負擔個人所得稅。

舉例:含稅級距

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相當於跟你講:"這是我這個月給你的工資,個人所得稅我是不管(負擔)的,需要從你工資里扣除,然後由公司代你繳納」。

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交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從你的該月工資裡出的,你實際得到的工資淨額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後的工資。因此老闆給你發的總工資是含稅的,老闆發到你手中的工資是扣完你所得稅後的淨工資。

不含稅級距

如果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跟你講:「這是這個月我給你的純工資,如果需要交稅的話,由公司來承擔,你就甭管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稅款就由公司額外給你承擔,而不減少你實際得到的工資。因此,你的工資就是不含稅的工資。

擴充套件資料: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

***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辦法》指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辦法》共有9章32條,明確了專項附加扣除的原則和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範圍、扣除標準、扣除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內容。

《辦法》規定,納稅人子女在全日制學歷教育階段(包括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以及子女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於學前教育階段的支出,納稅人可選擇由夫妻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選擇夫妻雙方分別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

《辦法》規定,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繼續教育發生的支出,其中屬於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按每月400元扣除,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4年);屬於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扣除3600元。

《辦法》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由納稅人負擔的醫藥費用支出超過1.5萬元的部分,在每年8萬元的限額內據實扣除。可扣除的醫藥費用支出包括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

《辦法》規定,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可以選擇由夫妻一方按每月1000元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20年)。

《辦法》規定,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在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及***確定的其他城市的,按每月1500元扣除。

除上述城市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按每月1100元扣除;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按每月800元扣除。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

《辦法》規定,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父母的支出,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去世,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支出可以扣除。

納稅人屬於獨生子女的,按每月2000元扣除;屬於非獨生子女的,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其中每人分攤的扣除額度不得超過1000元。

《辦法》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有責任和義務向稅務部門提供或協助核實與專項附加扣除有關的資訊。同時明確,根據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支出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專項附加扣除範圍和標準。

5樓:覃書

一、含義不一樣:

1、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2、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二、通俗理解不一樣:

1、含稅級距:通俗理解就是,需要交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從該月工資裡出的,而實際得到的工資淨額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後的工資。因此老闆發的總工資是含稅的,自己拿到手中的工資是扣完所得稅後的淨工資。

2、不含稅級距:通俗理解就是,如果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稅款就由公司額外承擔,而不減少實際得到的工資。因此,拿到的工資就是不含稅的工資。

三、計算公式不一樣:

1、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2、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四、適用範圍不一樣:

1、含稅級距適用於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2、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6樓:防忽悠辦事處

通俗點說,如果公司發給你的是沒扣稅的工資(即稅前工資、含稅收入額),稅由你自己承擔的話,那你就要對照稅率表中含稅級距下相應的稅率計算應該交的個稅。不考慮社保等因素的情況下你實際到手的工資=稅前工資-繳納的個稅。

◉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公司發給你的工資是純收入(即稅後工資、實際到手的工資、不含稅收入額),個稅由公司來承擔,那麼公司在幫你計算應該承擔的個稅時,先要將稅後工資反推回稅前工資,反推時用的稅率是不含稅級距下的稅率。推算回稅前工資後再對照稅率表中含稅級距相應的稅率計算個稅。

◉公式:公司全額全額負擔稅款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注:此公式中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稅率表中不含稅級距所對應的稅率。

稅前工資=應納稅所得額+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注:此公式中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含稅級距所對應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不考慮社保因素)

還有公司只負擔部分稅款得情況,也要反推回去計算個稅,公式比較麻煩,就不列舉。

不含稅級距只在稅後工資推算回稅前工資的時候用,計算個人應納稅額時用的是含稅級距稅率。

7樓:戚蘭若韶黛

個人所得稅計算表中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是: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當實行按檔次計稅的時候,把計稅收入劃分為若干等級,這些等級就是稅級距,稅級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含稅級距",另一種為"不含稅級距"。

含稅級距: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相當於跟你講:"這是我這個月給你的工資,個人所得稅我是不管(負擔)的,需要從你工資里扣除,然後由公司代你繳納"。

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交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從你的該月工資裡出的,你實際得到的工資淨額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後的工資。因此老闆給你發的總工資是含稅的,老闆發到你手中的工資是扣完你所得稅後的淨工資。

不含稅級距:如果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跟你講:"這是這個月我給你的純工資,如果需要交稅的話,由公司來承擔,你就甭管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稅款就由公司格外給你承擔,而不減少你實際得到的工資。因此,你的工資就是不含稅的工資。

由於單位為個人負擔稅款的情形不同,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同的方法:

1.單位代納稅義務人負擔稅款,其收入專案的費用扣除標準一定時的計算,單位代納稅義務人負擔個人所得稅款的,應將納稅義務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是: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額-速算扣除數)÷(1-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

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速算扣除數

上述公式適用於費用扣除標準一定的應稅專案,如工資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和不含稅收入不超過3360元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

2、對於費用扣除數按比例扣除的應稅專案,則用以下公式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1-2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率-速算扣除數

3、單位為其個人定額負擔稅款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取得的工資+單位代個人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稅×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4、單位為個人按比例負擔稅款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含稅和不含稅的計算稅的公式,含稅與不含稅的計算公式?

答 如果是含稅的話,那麼不含稅稅金 6480 1.06 0.06 366.79 不含稅價款 6480 366.79 6113.21 含稅與不含稅的計算公式?含稅收入換算成不含稅收入的計算公式 1 不含稅收入 含稅收入 1 適用稅率 2 含稅收入 不含稅收入 1 適用稅率 示例 收入10000元 不含...

不含稅價格怎麼算,含稅價格和不含稅價格如何計算?

不含稅 含稅 1 稅率 稅指的是增值稅 1 例如 含16 增值稅價為10550,則 不含稅 10550 1 16 9094.8 2 含稅 不含稅 1 稅率 3 含稅價是包含稅金在內的計稅 由成本 利潤和稅金組成,稅金內含於 之中 實行價內稅時,商品交易 即為含稅 4 如果商品 為不含稅 就要按組成計...

國內不含稅不含運費價格1000,含稅不含運費1160,出口關

問題是 要報什麼 fob價?cfr價?cif價?還是其它什麼術語的 術語不同則保函的費用不同,所以 不同。沒有說明報說明術語的 如何計算和 國內不含稅不含運費 1000,含稅不含運費1160,出口關稅30 沒有退稅,最終出 是我沒理解好還是怎麼 有含稅 和不含稅 一般都報含稅 也就是1160元,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