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產業結構的演變經過了幾個階段

時間 2022-02-11 10:30:04

1樓:燈塔市張滿亮

第一個階段(1979一2023年)是扭轉片面重工業化傾向,大力發展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製造業的階段從2023年開始,我國改變了片面重工業化的戰略,轉向根據國民經濟的需要尤其是市場需求的態勢大力發展以輕工業為主的加上製造業1979一2023年期間,我國出臺j不少鼓勵和促進輕工業〔消費品工業)發展的產業結構政策和措施,也通過外貿和利用外資的政策支援輕工業部門的較快發展,這些政策措施對產業結構戰略的轉變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包括計劃和**雙軌制的推行。為產業結構戰略的轉變提供了重要的體制條件。一大批非國有企業尤其是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加上國有企業的車}劃外生產,大部分將資源投向了市場需求高速增長的輕工業,從一般消費品到耐用消費品工業。

這種體制卜放鬆計劃控制、增加市場調節的作用及其影響,使產業結構戰略轉變和結構調整政策的效應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輕、重工業保持基本平衡的發展態勢。

第三階段:從2023年開始,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拉動了以家用電器為核心的機電工業迅速發展,與此同時,在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瓶頸制約下推動起來的基礎建設投資拉動了基礎工業的發展,我國工業結構重新出現較明顯的重工業化趨勢,到2023年,重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的比重已接近60% 。

第四階段:從1999開始,重工業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工業增長再次形成以重工業為主導的格局。

2樓:賊吉

這種問題一搜**都有的,下面說的就比較全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是: a第一、第三產業都上升

3樓:匿名使用者

選d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經歷了比較大的變化。從長期的變動趨勢來看,三次產業之間的比例關係有了明顯的改善,產業結構正向合理化方向變化。第一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呈現持續下降的態勢,同時內部結構逐步得到改善;第二產業的比重經歷了不斷波動的過程,但長期穩定保持在40%~50%之間,工業內部結構得到升級,製造業增加值佔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2023年的30.

5%上升到2023年的52%;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處於不斷上升的過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2023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23年的39.5%。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歷的三個階段是哪三個?

4樓:匿名使用者

1.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體制   改革前,我國是計劃經濟體制,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都由計劃決定,是指令性計劃在維繫著國民經濟運轉。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領域,強調要實行按勞分配,推行的卻是平均主義「大鍋飯」 2.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30年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產業結構變動活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自2023年到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近14倍。我國已提前完成現代化「三步走」戰略部署的前兩步,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成員   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對外開放也在向深度和廣度推進。我國已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開放的發展格局。

從2023年到2023年,對外**額從109億美元增加到21738億美元,增長約200倍。對外**額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23年數)。加入世界**組織,使我們不僅可以利用國際**組織規則來協調、解決**爭端,還可以通過參與制訂世界**規則,更好地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推動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經濟新秩序。

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5樓:我愛斯隆

1、經濟

體制的變化

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變化。

2、社會風氣的變化

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變化。

3、人民生活的變化

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變化。

擴充套件資料: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

一、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中國的經濟奇蹟是建立在中國耀眼的經濟發展成就基礎上的。從經濟增速角度看,1978—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刨除年均4.

8%通脹率,年均實際增速仍高達9.3%。

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提高

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中國近40年的經濟增長確實稱得上是一大奇蹟。從數量規模上看,到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三、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從經濟增長的質量上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濟發展同樣可圈可點。在已經過去的40年裡,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包括了不同階段的發展思路。整體而言,中國的經濟發展思路日趨成熟,逐漸由初始「唯gdp」論的發展思路過渡到可持續發展思路。

6樓:紅格子巫

中國改革開放

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

改革開放不可逆轉地將中國帶入世界經濟中,與世界經濟緊密結合在一起。從2023年至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由一個尚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與世隔絕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經濟繁榮,有著活躍市場的強大經濟體,並減少了當時世界近1/5的貧困人口。中國也在邁向工業化的道路上飛速前進,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中國成功實現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民營經濟產值在總量上已經超越了國有經濟,成了中國經濟增重的重要拉動力量。引進外資同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中國為全世界吸引外資金額最多的國家(港、澳、臺資金的引入亦被算作外資)。

7樓:世界塌了幫你扛

經歷了以下方面的變化:

衣:改革開放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改革開放後,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裝或時裝,服飾已不僅僅是禦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食: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單調,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人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改革開放後,不僅人均居住面積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的改善。

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

用:改革開放前,代表著當時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改革開放後,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手機已相當普及。

擴充套件資料

為儘快加快經濟發展,以***為首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開始逐一解決這些問題,並試圖改變人民心目中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根深蒂固的形象,這場改革運動的目的是以維持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生產中不適應生產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政策,並建立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體制。

這場改革的經濟方面在農村取得了率先突破,並隨之迅速在全國各經濟領域內推行改革。

改革開放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髮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

就是要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使黨和國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改革開放的實質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8樓:日天日地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4、一帶一路的形成

5、民主法治取得巨大進步

6、醫療體制進行了改革

7、文化更加多彩多樣

8、政治體制進行了全面改革

9、教育改革即高考改革

10、對外開放使得沿海城市發展起來

9樓:張家主任

第一,通過改革開放,經濟有了快速發展,這是改革開放前無法想象的。首先,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鼓勵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發展,從而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發展東部的同時,進行西部大開發,改變了西部的落後面貌。

並適時的加入世界**組織,使中國充分參與國際經濟大迴圈。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製造業第二大國。相比較改革開放之初的一窮二白,進步顯而易見,國民生產總值提高了400多倍,製造業從佔世界份額的1%,提高到10%以上。

同時,中國在航天、高鐵、水電站、核電站、運載火箭、核**、高效能運算機、第三代行動通訊、超級雜交水稻等方面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第二,相比改革開放前,社會生活方面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改革開放後,中國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事業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

一、博士生數量世界第

一、大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先後在農村和城市推廣了免費義務教育,中國在實現教育公平上邁出了第一步。中國在社會保障、醫療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展。中國人男女壽命分別達到71歲和74歲,比2023年提高了4歲多。

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得到充分發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2023年在全國農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萬農村居民納入保障範圍。 在國家統一方面,提出一國兩制解決了香港、澳門的迴歸和平穩過渡。

第三,相比改革開放前,民主法治建設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缺乏基本自由,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民逐漸獲得了經濟自由、政治自由、社會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言論自由、遷徙自由,絕大多數國民的公民權利獲得保障;中國社會、文化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民主政治有所進展;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事業在曲折中前行。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從以經濟增長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取得的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創造 世界之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加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創造了許多同時期世界經濟發展之最,被眾多專家譽為 中國奇蹟 創造經濟增長速度的世界之最。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前聯邦德國 日本等曾經創造過經濟 奇蹟 六七十年...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飛躍發展說明什麼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飛躍發展說明 改革開放的方針正確,把我國引向了正確的經濟發展的軌道。 塞春燕 說明模式的轉變 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 同時也存在著很多新的問題。 說明改革的重要性,但改革必然會帶來新的弊端,這就需要職能部門來不斷完善改革的制度,造福人民群眾。改革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沒得感情 使中國...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是什麼

得也 答這種問題,首先要答黨的領導,明白吧,不管什麼政治問題都要先把黨的領導回答了,然後再談法律再談政策。實際上呢,我覺得。法律政策的重要性也比較高。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主要源泉就是對內搞活對外開放。既有國營經濟的發展,一有私營經濟的發展。而且私營經濟發展的。非常快。有的都成為。知名的大企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