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時間 2023-02-19 00:20:06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鴉片戰爭後,由於洋紗的湧入、洋布的輸入使中國家庭棉紡織業的「紡」與「織」分離和農家的「織」與「耕」分離。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第二,列強對中國農副土特產品的大量收購,中國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是歷史的進步。他準備了發展資本主義所需要的商品市場、大量的僱傭勞動力、必要的貨幣財富積累,成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確立的前提條件。

正如***所說:「外國資本主義對於中國的社會經濟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另一方面,則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洋務運動中,中國出現的第一批近代企業,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經濟瓦解的過程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出現。

2樓:我是龍的傳人

① 鴉片戰爭前,以家庭為單位,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直佔據統治地位;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變化 .

②在外國商品的衝擊下,小農經濟開始解體,大量手工業者、農民破產。

③由於列強對中國原料和農產品的掠奪,農產品大量出口,減少了中國農業經濟中的自給成分,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

④中國逐漸依附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是什麼?

3樓:無糧學長

影響經濟結構形成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會對最終產品的需求,而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有重要影響。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農業基礎薄弱,輕工業和重工業比例失衡,通過優先發展輕工業,擴大高檔消費品進口,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中國的經濟結構趨於協調,並向優化和升級的方向發展。

中國各產業之間及其內部的比例關係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

二、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從主要由第。

一、第二產業帶動,轉為主要由第。

二、第三產業帶動,第二產業的增長構成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在整體產業結構變化的同時,各產業內部的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純農業產值比重下降,林牧漁業比重上升;在工業內部,輕重工業結構正逐步由偏重「消費補償」的輕型結構,向「投資導向」的重型結構升級;在第三產業內部,交通運輸業、商業等傳統產業比重下降,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電信業等迅速發展。

鴉片戰爭後,近代中國經濟結構出現了怎樣的變動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

4樓:你的喵掉了喵

具體的表現是:

1、外資企業在中國興辦。那時候,外國商人為了**和航運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創辦了一批船舶維修廠、磚茶廠和機器繅絲廠等。外國資本主義企業在中國發展起來。

2、資本主義萌芽夭折。在東南沿海地區,棉紡等中國傳統的手工業部門也同時受到打擊和排擠,這些部門的資本主義萌芽枯萎了。這樣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正常道路。

所以,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始終未能成長為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

3、自然經濟走向瓦解,商品經濟發展起來。五口通商以後,西方商品輸入與日俱增,尤其是洋紗洋布的輸入,摧毀了東南沿海地區中國傳統的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造成紡與織、織與耕的分離。這些地區的農民開始買洋紗織布,或者直接買洋布,從而為機器棉紗織業的產生準備了一定的原料市場和產品市場。

但是,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只是發生在東南沿海區域性地區,內地廣闊的農村封建生產關係基本沒變。

4、隨著農民和手工業的破產,生計日益艱難的農民和手工業者陷入破產與失業的境地,這就為近代機器工業提供了勞動力市場。同時也促進了中國近代無產階級的誕生。

5、外國企業在中國的開辦,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機器與技術,開啟了中國人的眼界,從而為中國洋務運動的興起和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

5樓:網友

總的來說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 就是。

以外國的經濟入侵為直接推動力 自然經濟自身的侷限性為根本原因的 自然經濟的瓦解。

經濟侵略帶來的自然經濟的瓦解 同時這兩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但有因為經濟侵略 使中國的民資難以獨立發展 自成體系 也因為自然經濟的基礎還比較強大 所以民資也難以快速發展。

2023年 中國大門被迫開啟。

1840-1842紡織分離—織耕分離。

2023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附屬《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加《望廈條約》,《芸浦條約》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民族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產生。

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張裕葡萄酒公司(煙臺)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經濟。

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60年代自強 70年代自富。

早期維新派,鄭觀應等經濟文化上的觀點,政治上提出君主立憲。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民資初步發展;張謇——大生紗廠(江蘇南通。

2023年 中日 馬關條約。

人民負擔賠款,拓展資本輸出渠道(設銀行等),掀起瓜分狂潮,列強侵略深入內地。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十九世紀末,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

民資較快發展。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十年對峙。土地革命(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7-1937《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1936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表現在哪些方面

簡述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10

中國古代經濟結構是什麼,古代中國的經濟結構是什麼

玉緣君 古代農業的發展可以春秋戰國為線,劃為兩個大的階段。此前,中國處於石制農具階段,生產力低下,因此,這一時期的生產方式是集體勞作,生產關係也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但隨著鐵器和牛耕在春秋戰國的使用及此後的傳播,農業生產力迅速提高,一家一戶的勞動成為可能,隨之也帶來了生產關係的變動,即封建土地私有...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特點,中國近代經濟結構有何特點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徵 成因及趨勢分析 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國近代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其階段特徵 成因及趨勢,有助於我們加深對中國近代化程序的全面認識。一 階段特徵 成因及趨勢分析 第一階段 鴉片戰爭爆發至洋務運動興起 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半殖民地特徵 1.形式與關係 封建自然經...

談談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理解,怎樣理解中國經濟進入了 新常態

經濟新常態是什麼?你瞭解嗎?看完漲知識了 怎樣理解中國經濟進入了 新常態 新常態之 新 意味著不同以往 新常態之 常 意味著相對穩定,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適宜 結構優化 社會和諧 轉入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經濟增長將與過去30多年10 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