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建皖清
諸藥之性,各有其功,溫涼寒熱,補瀉宜通。
君臣佐使,運用於衷,相反畏惡,立見吉凶。
人蔘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
黃芪性溫,收汗固表,託瘡生肌,氣虛莫少。
白朮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溼,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滲溼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赤芍酸寒,能瀉能散,破血通經,產後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溼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
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烏須黑髮。10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
天門甘寒,肺痿肺癰,消痰止嗽,喘熱有功。
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痢。
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溼熱皆可。
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溼熱,下血堪任。
梔子性寒,解鬱除煩,吐衄胃熱,火降小便。
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溼熱堪逐。
石膏大寒,滑能利竅,解渴除煩,溼熱可療。
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鬱除煩。
大黃苦寒,實熱積聚,祛痰潤燥,疏通便祕。20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
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桔梗味苦,療咽腫痛,載藥上升,開胸利壅。
紫蘇葉辛,風寒發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
麻黃味辛,解表出汗,身熱頭痛,風寒發散。
葛根味苦,祛風發散,溫瘧往來,止渴解酒。
薄荷味辛,最清頭目,祛風化痰,骨蒸宜服。
防風甘溫,能除頭暈,骨節痺痛,諸風口噤。
荊芥味辛,能清頭目,表汗祛風,治瘡消淤。30細辛辛溫,少陰頭痛,利竅通關,風溼皆用。
羌活微溫,祛風除溼,身痛頭痛,疏筋活血。
獨活甘苦,頸項難舒,兩足溼痺,諸風能除。
知母味苦,熱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白芷辛溫,陽明頭痛,風熱瘙癢,排膿通用。
藁本氣溫,除頭巔頂,寒溼可去,風邪可屏。
香附味甘,快氣開鬱,止痛調經,更消宿食。
烏藥辛溫,心腹脹痛,小便滑數,順氣通用。
枳實味苦,消食除痞,破積化痰,衝牆倒壁。
枳殼微溫,快氣寬腸,胸中氣結,脹滿堪嘗。40
2樓:
人發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稜 乾薑 乾漆 廣白 廣角 廣丹 大 大戟 大棗 大蒜 大薊 小薊 小麥 小櫱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棗 山梔 山姜 山 山楂 川羌 川軍 川連 川樸 川烏 川柏 川穀 川斷 川椒 川貝 川芎 馬蘭 馬辛 馬菜 馬蓮 馬寶 馬勃 馬藺 衛茅 子苓 天冬 天蟲 天龍 天雄 天麻
請問有哪些中草藥的名字是有典故的?
中草藥書籍,推薦中草藥的書。
中國本草藥大全,分上下兩卷,一共100多元人名幣 神農百草也蠻好的,我都有。 過客耳 可以先在網上收索一下文革時期及前期的地方中草藥 廣東草藥 舊書。一般那個時期收集的草藥方劑治法比較真實可信,然後再找現代出版的彩圖版本,先認熟。再找人實驗療效 最好找到當地老人學習學習 最後整理,總結經驗。我就是這...
夢見中草藥,夢見中草藥代表什麼?
夢境與凶吉禍福無關 不少人有這樣的苦惱 入睡後,常常做噩夢,甚至被驚醒。由於睡不好,次日頭昏腦漲,影響了工作和學習。有的還擔心噩夢會給自己帶來厄運,造成心理上的恐懼和不安。其實,做夢是人在睡眠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正常心理現象。一般情況下,人在睡眠時大腦神經細胞都處於抑制狀態,這個抑制過程有時比較完全,有...
關於中草藥的詩句,描寫中草藥的詩句
唐.張籍 答鄱陽客藥名詩 江皋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詩向鬆桂,心中萬事喜君知。含有四種中藥 北宋.黃庭堅 荊中即事八首之一 四海無遠志,一溪甘遂心。牽牛避洗耳,臥著桂枝陰。雨如覆盆來,平地沒牛漆。回望我夷陵,天南星斗溼。千里及歸鴻,半天河影東。家人森戶外,笑擁白頭翁。使君子百姓,請雨不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