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長歌051闕
「春捂秋凍」是我國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春與秋雖都是過渡季節,但仍有差異。
我國通常把3-5月稱為春季,9-11月稱為秋季。最高氣溫的平均值春季高於秋季;平均最低氣溫秋季則高於春季。 這說明:
雖然春季白天的溫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雖然在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暖和。
因此,如果春季不「捂」,遇熱就脫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適應早、晚與室內的溫度。因此勸君別過早地脫棉衣,宜多「捂」些時候,這對春季養生保健有利。秋季「不冷」,冷就加衣服,也同樣不適應室內的溫度,又因秋季剛開始轉冷,寒冷的日子還在後面呢,所以,適當地少穿點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對過好冬季也有幫助。
春天,北方冷空氣還會不斷入侵我國,其頻率和強度都超過秋季。為適應頻繁的冷暖變化與較強的風力,春季的衣著應比秋季更保暖。
2樓:老孟有話說
老人常說春捂秋凍,究竟有沒有道理?
「春捂秋凍」的說法有科學道理嗎?
3樓:爆土豆菊
「春捂秋凍」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這是因為:首先,春天的溫差很大。
前天,春風和煦,鮮花盛開。一會兒,寒流可能會湧上來,把你帶回冬天。總有冷空氣來,冷熱不定,氣溫也不確定。
面對溫度不確定的情況,有必要在春季進行遮蓋。
2。頭部保暖也很重要,因為一是人體的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落,二是冬季頭部總是被圍巾和帽子保護著。如果在春季立即取下,頭部容易受到春風和意外冷空氣的侵襲,容易引起頭痛和感冒。
三。春武不適合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確定,主要適用於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和兒童。
四。當溫度高於15℃且穩定時。別再掩蓋了。
也就是說,春捂也是根據氣溫的升降而定,以7-14天為宜。中醫理論體系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的,其中包括了人與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強調了養生防病、卻老延年必須取法於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和對反常氣候的防禦。如《黃帝內經》所論,「提攜天地、把握陰陽」「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等,均體現了這個觀念。
4樓:科學闢謠
初春乍暖還寒,早晚氣溫變化大,身體難以適應,抵抗力會下降。同時,春季病毒、細菌活躍,容易誘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秋冬季節,氣溫寒潮天氣影響廣泛,不僅會直接導致人體損傷及疾病發生,甚至會直接導致死亡。
5樓:我要堅挺
我覺得這種說法很有道理,春天和秋天要多喝水注意養生。
6樓:禍起蕭牆後宮
其實對於這種說法來說的科學合理的因素在裡面的。
7樓:拱靜曼
我覺得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還是要注意保護自己。
8樓:明暗交雜一笑生花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十分有道理的,因為這個方法可以讓人的免疫力增強。
"春捂秋凍"這個說法有科學道理嗎?為什麼
9樓:一棵開花的樹
常言道:「春捂秋凍」。初春時節,氣溫忽高忽低,最容易讓人著涼感冒,同時還容易引發其他疾病,所以「捂」著點沒有錯。
「春捂秋凍」是我國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春與秋都是過渡季節,但兩個季節還是有差異。
通常把3-5月稱為春季,9-11月稱為秋季。在溫度上,最高氣溫的平均值春季高於秋季;而平均最低氣溫秋季則高於春季。這說明了雖然春季白天的溫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的溫度還是比較低。
另外,春季的氣溫變化趨向回暖,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雖然在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暖和。
如果春季遇熱就脫棉衣,有可能不完全適應早、晚與室內的溫度。宜多「捂」些時候,過早地脫棉衣,對春季養生保健不利;秋季剛開始轉冷,寒冷的日子還在後面。所以,適當地少穿點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對過好冬季也有幫助。
「春捂秋凍」有一定科學道理。
10樓:
「春捂秋凍」是我國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春與秋雖都是過渡季節,但仍有差異。我國通常把3-5月稱為春季,9-11月稱為秋季。最高氣溫的平均值春季高於秋季;平均最低氣溫秋季則高於春季。
這說明:雖然春季白天的溫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雖然在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
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暖和。
因此,如果春季不「捂」,遇熱就脫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適應早、晚與室內的溫度。因此勸君別過早地脫棉衣,宜多「捂」些時候,這對春季養生保健有利。秋季「不冷」,冷就加衣服,也同樣不適應室內的溫度,又因秋季剛開始轉冷,寒冷的日子還在後面呢,所以,適當地少穿點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對過好冬季也有幫助。
春天,北方冷空氣還會不斷入侵我國,其頻率和強度都超過秋季。為適應頻繁的冷暖變化與較強的風力,春季的衣著應比秋季更保暖
俗語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它有科學依據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有一句俗語叫「春蓋秋凍,無雜病」,大家一定聽過,但許多原則和細節並不一定都知道。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主要原因如下:1。春天太冷,過早地脫下棉衣,一旦氣溫下降,身體很難適應,就會引起感冒;2.
保持體溫恆定,使身體散熱功能與冬季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狀態;3.天氣越暖,人體的「冬眠」**細胞也開始活躍起來,毛孔開口,如果不被春天覆蓋,寒風吹拂,身體就會感到寒冷,甚至寒冷也會進入身體。
一般來說,春捂的時間是春天開始後最短的一段時間是10天。儘管春天的開始代表著春天的到來,但氣溫卻在緩慢上升,對於北方寒冷地區,覆蓋時間會更長。
還有要注意春捂究竟捂多厚,體溫過高就無法達到效果。一般來說,春耕的臨界溫度是15度,可以維持在15度左右。
不僅不能過早脫掉衣服,而且不能穿太緊的衣服。當春天來臨時,寬鬆的衣服會使血管的血流充盈,使身體舒適。穿緊身的衣服會阻礙氣血的流動,容易使陽氣壓抑,身體會更冷。
而秋凍則是說在秋天剛到的時候不要一下子穿上太多的衣服,不然的話也容易感冒。其實原因和春捂差不多。春捂秋凍很重要,但不能太盲,太多。
我們常說凡事都要做到適度,不然身體就會遭殃,因此,春捂秋凍也應根據自身的物理條件和溫度變化來確定。
12樓:可噠噠噠噠鴨
古語有言「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意思是說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下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13樓:誒嘿誒嘿阿然喲
是有一定的道理,進行科學養生確實對於一些小病有防範作用。
14樓:隨峰
有科學依據。春季溫度逐漸升高,但人們肌體的調節功能跟不上天氣的變化,所以要捂。秋天也是一樣的道理。
15樓:匿名使用者
頸部有很多血管,頸部血管受冷,不利於腦部供血,還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而且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們,肩頸會有勞損,再不注意保暖,很容易雪上加霜,痠痛加劇。感覺肩頸涼的人可以出門給自己圍個圍脖。
16樓:66666啦
冬天剛過去,春天剛來,不應過早地脫下棉衣,一旦氣溫下降,身體很難適應,就會引起感冒。
17樓:年少輕狂誰與
有一些的,這都是老祖宗們實踐出來的答案。
18樓:愛如空氣
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春天氣溫較低,容易引起感冒
19樓:
肯定有呀,頸部有很多血管,頸部血管受冷,不利於腦部供血,還長期伏案工作,肩頸會有勞損,再不注意保暖,很容易雪上加霜,痠痛加劇。所以要春捂秋凍。
「春捂秋凍」有什麼科學道理嗎?
20樓:悅樾躍鑰
這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一般春天如果很悶的話,秋天就會很冷
21樓:油膩少年
其實這是沒有什麼科學道理的,都是民間流傳下來的話。
22樓:否羑澤丶亦良
我感覺應該是沒什麼道理的,畢竟在春天和秋天的時候氣溫都不會太高。
23樓:
我認為春天是非常暖和的,所以應該無助,而秋天是非常冷的,所以會凍傷。
24樓:木青
這東西當然是有道理的呀,不然的話,為什麼古人會一直信奉這個道理到現在
25樓:浮生晨風
這個就是說的是在農耕季節,作物的生長需要的天氣。
26樓:慢慢
這是一種習慣造就出來的,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支援的。
27樓:小樊故事會
沒什麼科學道理吧,這是人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習慣
28樓:榷予
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可以更好的適應
29樓:雪
我覺得這個是春天溫度還是比較低,所以衣物要慢慢的減少,這樣才能使身體更加適應這個環境,秋天的話溫度改變的快,所以應該凍一下增加抵抗力。
"春捂秋凍"的說法正確嗎?這句話因何而來?
30樓:劉恆易經
劉恆易經:春捂秋凍有道理嗎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為什麼
31樓:阿維子
最近氣溫的變化讓許多父母擔心。不僅前後兩天的溫差很大,而且同一天白天和晚上的溫差也很大。多變的天氣導致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數量急劇增加。
專家警告說,許多家長仍然相信「春寒秋涼」,即使室外天氣變暖了,也不願意及時脫掉衣服。
在一家兒科診所的診所裡,記者看到絕大多數父母仍然給孩子穿羽絨服和棉衣。年幼的孩子們都毫無例外地被被子裹著。在注射室外面,有20或30位家長在等著給他們的孩子注射。
據報道,現在大多數每天去醫院的小病人都有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孩子已經變成肺炎、扁桃體炎、氣管炎等。
春天侵入人體時很難驅寒,所以通常是防寒的,但下面的「遮蓋法」是不可信的。多穿些衣服:衣服不會發熱,可以保護自己的體溫,建議穿三到四件。
此外,應注意面罩的厚度和質量。過敏性哮喘患者不能戴毛絨面具。天氣冷的時候,呼吸新鮮空氣可以鍛鍊呼吸系統,而不是依靠口罩。
喝酒禦寒:喝酒後,有些人覺得太陽升起來了,他們的身體暖和了。這種溫暖實際上是一種幻覺。
酒精加速血液迴圈,需要散熱。當能量釋放時,它變冷。如果你不出門,你可以喝白酒和黃酒來禦寒,吃高熱量的食物來補充能量。
喝酒後不要帶著感冒出去,感冒很容易利用漏洞。
32樓:暴雨
春捂秋凍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荒謬理論,是偽科學,不值得提倡的所謂的生活小常識。生活小常識有很多是對的,有科學依據,但是仍然有很多所謂的生活小常識是假的,比如;「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春捂秋凍」等等都是偽科學。
所謂的春捂秋凍就是春季多穿衣服,而秋季要少穿衣服,真是謬論!我個人認為,衣服穿的多與少取決於天氣狀況和氣溫溫度而定,春季是比如某一天氣溫很熱,而人們卻穿的很厚的衣服,真根本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要科學的著裝,不要相信什麼「春捂秋凍」的謬論,因為它本身就沒有任何的科學研究和科學依據。
與春捂秋凍相關相近的詞彙;牙痛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牙疼不屬於疾病,這是錯誤的。牙疼分為蟲牙、牙石、神經痛和炎症導致的牙疼,屬於疾病的一種,所以牙痛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謠言,所以不要輕易上當,否則得不償失啊!
為什麼要春捂秋凍,為什麼要春捂秋凍呢?
春捂秋凍 是我國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春與秋雖都是過渡季節,但仍有差異.我國通常把3 5月稱為春季,9 11月稱為秋季.最高氣溫的平均值春季高於秋季 平均最低氣溫秋季則高於春季.這說明 雖然春季白天的溫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
「春捂捂,秋凍凍」,這句話怎麼用科學解釋?
如果春天不捂自己就不能夠完全適應早晚的溫度,多捂一捂也是對自己身體一個很好的養生方式,秋季冷就加衣服,也是會不適應溫度,所以秋季多凍一凍,能夠提升自身的抗寒能力和抵抗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春天逐漸變暖,但是不要儘早脫去棉衣,對身體是沒有幫助的,而且秋天雖然很冷,但是我們應該穿上厚一點的衣服,這樣對身...
春捂秋凍,倒春寒時怎麼捂得恰到好處,注意這重點
春季天氣多變,冷空氣活動次數較為頻繁,不時還會出現 倒春寒 面對洶湧而來的 倒春寒 我國自古有 春捂秋凍 的應對之法。春捂 時要注意 在氣象臺預告冷空氣到來前的24 48小時開始嚴防 當氣溫持續在15 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可以不再 春捂 當日夜溫差大於8 時,一定要注意 春捂 另外,人體的頭部 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