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學科學教學對我國有什麼啟示

時間 2021-05-07 19:59:01

1樓:江南農業大學

科學技術在現代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世界各國,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竭盡所能地加快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所有的途經中,科學教育毫無疑問是最基礎和有效的方式。

所以,科學課程引起了前所未有關注。眾所周知,美國的科學教育領先世界其他國家,美國的學生被認為更具有學術精神,批判精神和創造力。這其中必定有原因。

科學課程在美國是中心課程之一,它和數學,語文和歷史等課程有著同等地位,因此,學生和老師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科學教學上。還在小學的時候,他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學習科學與技術並自己解決問題。現代西方教學的核心在於指導活動並採用活動型別的教學程式。

在科學課堂上,教師組織大量的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學生的興趣會大大提升,他們會主動和同伴合作,想出解決老師給出的問題的方法。與此同時,美國學生使用的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更加顯示了學術精神,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經過數年的教育,學生會形成學術精神,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

因此,我們可以考慮中國的小學生使用美國的教材來學習科學課程,這就涉及到了浸入式教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有益,也有助於學生形成學術精神,批判思維和創造性,即語言和科學的結合。本文詳細描述了美國小學科學課程的資訊,包括課程標準,課程目標,教材,教學模式和科學教學。

美國小學科學課程的優點和缺點都會被闡述。關鍵點是美國科學課程中體現出來的學術精神,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我們也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對中國小學科學和英語課程改革的一些啟發。

美國20世紀以來科學教育改革的歷程對我有什麼啟發

2樓:鐔婐煇誨晩鐔

要重視教育改革,推動國家的進步。

要將知識類的課程與學術性的課程相聯絡,來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質量向縱深方向發展

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要注重資訊教育

適用本國國情改教育

要向他國學習學習

向美國小學科學教育學習什麼?

3樓:衛志浩星

在美國,很注重科學**活動的過程,哪怕花上數月時間。carol博士展示了美國小學生研究月相變化的過程,並帶領大家體會其中的困難與樂趣。在美國,要求小學生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每天觀察月亮何時出現何時消失,並及時記錄,精確到幾時幾分。

要知道,這須要常常半夜三更甚至凌晨去觀察,難度絕非一般。地球上的人每天能看見月亮的時長通常為12小時,相鄰兩天出現及消失的時刻相差約半小時。一個月中的天氣必然有多種變化,有些困難還無法預料。

長達一月的觀察結束以後,孩子們根據所得資料繪製月相變化的柱形圖。我們在場的中國教師花了近一個小時,在carol博士的帶領下,二十多人共同努力才完成柱形圖,那一刻還頗有成就感。我想,美國小學生看到自己繪製的柱形圖時,他們從中的收穫一定遠遠超過我們這二十幾位中國小學科學教師,他們更有資格談論什麼是真正的科學**活動。

為**而艱辛付出,學生尚如此,更別說教師!其中的困苦和喜悅,沒有親歷活動的我們又怎能體會?回頭看看我們身邊的小學科學**活動,一時還找不到如此高難度的專案。

我們的教科版教材有秋冬季動植物的觀察,但僅是要求觀察秋冬季裡某些動植物的變化,並作出簡單的解釋。就觀察所需要的時間來講,表面上長達四個月,實則大約一週,且完全不必特意在晚上甚至半夜進行。實際上,由於每週僅有兩節科學課,每位科學教師教數百名學生,教師難以給學生細緻的指導,更別說有效的監督。

課本的小小**也寫不了幾個字。學生們面對的科目中,科學是「副科」而已,。面對一本科學教科書,教師又怎能花費大量時間只為其中的一個內容?

有時為了對付所謂的檢查,也不能排除用五分鐘時間集中填寫**的「速成法」。那樣一來,已經找不到科學**的影子。為什麼中美小學科學教育存在如此大的差異?

原因不止一二,有一條卻不能忽視。這就是,在美國,科學與英語、數學、歷史、地理一樣,列為核心課程;在中國,科學僅僅是小學裡的「副科」,又因科學難以像**、美術、英語那樣為學校為家長爭得「榮譽」,已論為「副科中的副科」。然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是我國建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

作為科學教師,怎能忽視這些現實。別人把科學叫做「副科」,我們可不能真把自己當作副科了。於是,我用多種辦法,儘可能實現目前小學科學教育的效益最大化。

比如,科學方面儘可能為學校爭得「榮譽」,以便向學校申請較多的實驗材料。同時,我本人首先當起了「收荒匠」,只要有可能派上用場,一律放入「材料庫」。有了材料,當然就有條件強調活動中的動腦成分。

一個人教四五百名學生,如何監控是一大難題。為此,我特別要求學生(主要是高段)每學期寫一篇科學小**,並建立「答辯」制度和「舉報」制度,以倡導求真務實之精神。優秀**參加比賽,為學校爭光,可謂一舉多得。

看來,與美國教師相似,我也激情付出,收穫希望。他們的長處在深度,適合美國的「精耕細作」;我的長處在廣度,適合我們中國目前的「廣種薄收」。在美國,只要科學教師認為有必要,可以把材料先買下再報銷,且不受金額限制。

***在回答提問時如是表示。這讓我們感到極不可思議。那一刻,想想自己「收荒匠」的角色,除了羨慕什麼也沒有。

出乎預料的是,當看到***介紹的美國小學生實驗用的天平時,先前的「羨慕」讓我倍感羞愧。美國這樣一個發達國家,小學科學教師對器材有著近乎無限大的選擇支配權,誰會想到學生們是用自制的天平完成實驗。這種天平僅用一把直尺、一根橡筋、一隻鉛筆、一段棉線、兩個回形針、四個紙杯、幾本書。

所有東西加起來也不值幾個錢,卻讓學生把槓桿原理充分運用到了其它實驗中。美國小學裡用這種廉價的東西做實驗,器材當然很充足。與他們相比,我們有多少東西就地取材?

有多少東西變廢為寶?我沒有證據說明美國小學科學教師是否也當「收荒匠」,卻怎能不為他們的節儉品質深深感動!要知道,他們對器材有著近乎無限大的選擇支配權!

天平不怎麼值錢,隨後carol博士在天文學中展示的觀景箱也如出一轍。他們說,有些必要的儀器也比較昂貴,諸如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美國的做法,用中國話來說,那是把錢花在刀刃上。

由此,我們不能只說美國教學條件如何優越,更應該提及對待教學的思維和態度。前者我們比不了,後者卻顯出了我們的不足和差距。我甚至認為,對待教學的思維和態度是中美兩國小學科學教師之間的重大差別之一。

在美國,要是科學**活動不熱鬧,教師將被領導請去問責:為什麼要束縛孩子們的手腳呢?同樣的場景發生在中國,可能成為「紀律差」的證據。

這裡的差別反映出教育主管部門對具體教學活動的不同態度。我們認為,尊重**活動中的「熱鬧」是按照教育本身規律辦事的表現。只要學生們的「熱鬧」不影響其他班級上課,就沒有干預的必要。

由此,是否可以說,中國的教育主管部門也應與我們一道向美國教育學習,按照教育本身規律辦事。否則,一線的科學教師擁有再先進的「裝備」也難以發揮效力。第四天的集中問答時,一名女教師說:

「這幾天裡,我確實學到許多先進的理念,也真的有很大收穫。可一到開學,面對所教的四五百名學生,面對上級的種種檢查,真的感到茫然!請問carol博士,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謝謝你說出了真實的想法」,carol博士說道,「美國小學裡以前也是五六十人一個班,經歷一段時期後才發展到現在的二十人左右一個班。科學教學也不是一開始就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我想,中國也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我相信,在中國這個過程是短暫的。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交流一定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先前想到的沒想到的在現場都被提到了,我何需多言。

先前的成見讓我陷入沉思:自己究竟什麼時候「人笨怪刀鈍」了?硬體比不了,對待科學教學的思維和態度卻真的落伍了。

就具體教學而言,與發達國家也存在相當共性。比如把兒歌引入低段科學教學,美國有,我們的蘇教版教材不是也有嗎?現場發給我們的美國教材明確列出了與我們正在使用的教科版《科學》之間的相近之處。

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封閉自守呢?「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國家政策尚如此,小學科學教學豈能例外?廣泛學習,「洋為中用」,我們的科學教育就一定不會落伍!

4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是讓學生自己**科學,實驗室裡有各種實驗器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想做什麼實驗就做什麼實驗,教師適當引導,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動腦動手,提高創新能力;我們應該學習上科學課:教師問題引導,讓學生自己**,自己動手實驗,**科學知識。

從我所看到的美國小學教育中得到什麼啟示

結合實際,談談目前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