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方式和策略,教師應從事怎樣的教學研究

時間 2021-05-28 04:38:15

1樓:庚夏

(一)提出研究問題

對於教師來說,提出一個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其實並不簡單。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呢?一般認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遭遇的種種困惑是教師研究問題的直接**之一。

除了從教育教學困惑中提煉出行動研究問題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提煉和形成自己的研究問題。這包括:(1)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

(2)從理論學習和閱讀中發現問題。(3)從同伴交流中發現問題。(4)從學生差異中尋找問題。

(5)從學校和學科發展中確定問題。(6)從教育政策實踐中發現問題。可見,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途徑多種多樣,但是從行動研究的角度來看,教師提出自己的問題的理想途徑應當是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途徑。

在教育生活中,困惑和問題無處不在。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作為行動研究的主題呢?回答是否定的。教師在提出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幾個基本原則:

(1)問題要有研究價值。即教師所研究的問題應當有助於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展,有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問題要具有現實性。即教師所提出的主題是基於對當下教育實踐問題的思考,且其研究主要是為了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

(3)問題要有科學性。這是指教師要依據客觀事實或科學理論、遵循科學程式,提出所要研究的「真問題」,而不能異想天開地人為製造問題。

(4)問題要具體明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既有巨集觀層面上的「大」問題,也有比較微觀的「小」問題,教師在選擇行動研究的問題時,究竟應該如何取捨呢?一般認為,教師應當取「小而精」的題目。

(5)問題要有可行性。教師在確定研究問題時,既要考慮到問題本身的重要性和研究價值,還要考慮到有沒有可能完成這樣一個研究課題。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客觀條件(包括圖書資料、研究時間、裝置、人員、經費支援等);主觀條件(研究者本人和團隊成員的知識結構、理論水平、研究能力與專長、研究興趣等);政策環境(教師的研究應當自覺地與教育政策精神相吻合)。

(6)問題的獨特性與創新性。這要求教師在選擇研究主題時,要考慮自己研究與他人研究的不同,避免重複性的研究。

(二)初步研究分析

教師診斷和發現了所要研究的問題並不意味著立即就可以開始進行研究了。在此之前,應該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初步討論。教師可以召集由專家、同事、學校領導甚至是家長、學生等參加的研討會,以就課題研究的意義、價值、目標、研究方法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發揮群體智慧,綜合各種意見,形成總體的研究計劃。

同時,研究者還要開始廣泛蒐集、閱讀相關資料,進步步明確研究問題的本質、現狀和可以利用的資源等。

(三)制訂行動研究計劃

教師應該怎樣制定自己的行動研究計劃呢?或者說一份合適的研究計劃應該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一般而言,教師的行動研究計劃應該包括如下一些具體內容:

(1)研究問題。教師所選定的問題既是工作中要加以解決的問題,也是研究中要解決的問題。在撰寫研究計劃時,研究者應該清晰地對問題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清晰界定,以便於開展研究,這一點上文已經提及。

(2)研究設想。這裡所言的「設想」主要是指就如何解決問題提出一些預想的方案和路徑。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在選擇研究方法和路徑時,應當充分將研究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動有機結合起來,這是行動研究的客觀要求。

(3)過程規劃。即對整個研究過程及其具體的研究活動進行合理安排,這包括對資料的蒐集與整理、集體研討、具體研究任務的分配與落實、中期檢查、反思與改進、最終研究結果的呈現與推廣應用等等的科學規劃。

(4)研究進度與時間表。任何型別的研究都需要研究者對研究進度和時間長度有巨集觀上的把握。對於教師來說,由於行動研究與教育教學工作改進是一體的,所以研究的進度和時間表不能規定的過死,而應當留有餘地,可以視情況的變化靈活地加以調整。

(5)技術性問題。比如說,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收集研究資料,是運用調查法還是訪談法?又如何分析資料?

整個研究是傾向於定量研究,還是傾向於定性研究?就這些研究技術本身而言,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對於研究者本身來說,究竟選擇哪一種研究技術,關鍵要看行動研究的實際需要和研究者本人的擅長。

(四)行動

這是落實和研究計劃的關鍵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根據自己既定的研究計劃開展科研活動,另一方面又要不斷地觀察、記錄、反思和評價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並及時地加以調節和控制,從而真正在研究過程中養成研究意識和能力,並努力達到「教研相長」的雙重目標。這裡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教師的行動研究要遵循"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儘量避免研究遊離教學實踐的「兩張皮」現象。

(五)成果展示與反思

教師的行動研究成果展示形式比較靈活,包括教學課例;教育案例;研究報告;反思日記;科研**等。其中,研究報告是常見形式之一。教師的行動研究報告不同於學術報告,它應該具有這樣兩個效能:

(1)經驗分享。教師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不僅服務於改進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同時也需要將自己的經驗與身邊的同事進行分享。就這一點說,教師的行動研究報告在表述上應該便於經驗的推廣和交流。

(2)公開。雖然教師的行動研究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追求公開發表研究成果。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公開發表自己的成果也是好事。

因為,這將使個體或少數教師的研究成果在更大的範圍內為其他人借鑑,同時也為宣傳自己、獲得更多反饋資訊開啟了視窗。

至此,我們仍不能說教師的行動研究可以化上句號了。一個重要的環節——行動研究評價與反思不可或缺。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對整個行動研究計劃進行總結和反思。

它包括兩個具體任務:一是對所研究的問題作結論,即分析行動研究是否完成目標;二是對整個行動研究的計劃、策略、步驟等進行分析、反思和批判,為下一個(迴圈)計劃作準備。前部分是有關行動研究目標成效檢討。

後部分是有關行動研究本身作評價,如弄清楚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限制。可見,這個環節中的反思活動不僅有利於教師改進未來的研究活動,而且有利於督促教師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2樓:思念

注意平時的觀察和積累!

教師應從事怎樣的教學研究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小學教師開始著手進行教育研究時,常常會有這樣的問題或疑惑:一是研究的主題如何確定。許多老師認為,搞研究就是要選擇具有前瞻性、先進性課題,這樣的課題才有價值。

那麼該選什麼樣的題目才能適合教師研究的要求呢?二是研究方案如何制訂。大凡研究,選題之後都要有相應的研究計劃,有一套程式,還要有文獻資料的積累,這該怎麼辦?

三是研究方法怎樣選擇。研究需要選用適當的方法,諸如實驗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等,但這法那法的似乎和教師的日常教學實踐有距離,沒有時間做怎麼辦?四是研究報告怎樣撰寫。

研究最後要寫文章,文章要有理有據,有理論色彩,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理論,不會寫文章怎麼辦?說實話,我們所倡導的行動研究就是針對老師們的四個擔心的,因為行動研究的特色就是:一邊工作,一邊研究。

一、我們倡導的行動研究

1、以**實際問題、改進實踐為目的

例項3.1:張老師的課題研究

2023年9月,張老師接了初三年級兩個班的物理教學,在對學生物理學習基礎情況的調研過程中,發現了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差距大,二是很多學生認為物理難學、沒有興趣學。張老師在對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的情況調查分析後,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和教師教的角度做了認真的思考,並學習了相關理論。

之後,張老師將對學生的評價作為改善學生學習物理動機的突破口,有了三個具體的「動作」。在不斷精緻這些「動作」的過程中,張老師所教兩個班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張老師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在上面的例項中,我們可以看出,用心的張老師發現了教學中的問題,在對問題本身做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主動學習,積極**,試圖改進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如果要問,什麼是教師的行動研究?毫無疑問,張老師所做的事情,就是教師的行動研究。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教師行動研究的第一個特點:研究的問題**於教師的教學實踐,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實務。

如果我們對此做一點深層次的理性分析,我們可能發現以上的分析有點就事論事的味道。教師的行動研究,從直接的目的來看,確實是為了改進教學實務,從深層來看其實是提供了教師反省與**自己教學實務的機會。「行動研究中『研究』所包含的意義可能是喚醒教師對其工作情境與實踐問題的『專業知覺』,進而透過系統的**過程予以『理解』、『詮釋』乃至改進,這便是教育行動研究的始末。

」[①]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作為一種研究方法,行動研究與理論研究和控制嚴格的實驗研究等是有區別。

2、研究與行動相結合

例項3.2:不斷「有辦法」的劉老師

作為一名有著十幾年教齡的語文教師,劉老師在兢兢業業地工作的同時,也有著很多的困惑,尤其是作文教學。一個偶然的機會,劉老師開始了《通過寫作檔案袋的收集和評估提高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自我效能》的研究。劉老師自定的目標是:

以寫作檔案袋的形式,充實學生的寫作內容,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劉老師先上網查閱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又結合自身的經驗,向學生介紹了什麼是檔案袋,檔案袋蒐集的方法等等。儘管劉老師準備了很久,也似乎擺足了「噱頭」,但學生的反應並不強烈。有經驗的劉老師沒有灰心,也沒有強迫,而是讓一部分人先動起來。

三個多星期後,全班學生都動起來了。當劉老師正準備鬆口氣的時候,問題又來了,學生對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檔案袋沒興趣了,怎麼辦?又是調查,引導,又是一部分學生現身說法。

漸漸地每個學生的檔案袋豐富了,但就在這時,另一個問題又產生了,怎麼辦呢?「繼續想辦法做唄!」劉老師說得很輕鬆。

如果再要問,教師的行動研究是什麼?那麼我們可以簡單地說,教師的行動研究從根本上說就是一種行動,是教師的「行動之旅」。在這樣的「旅途」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根據目的,檢討、調整、修正自己的行動,並形成新的行動。

從這裡,我們又似乎可以得出教師行動研究的第二個特點:研究的過程就是教師的不斷行動的過程。

必須說明的是,教師的行動研究是為了行動而研究,而不是為了研究而行動。在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用心的教師會遭遇疑難、困惑,會採取不同的行動改善現狀。但為了解決問題,這種行動可能要「複雜」一點,需要一點策略,需要採取明智的、有計劃的行動方案,經由不斷地內省和內化,審時度勢,達致理想的改變。

所以,教師的行動研究本身,也是一個科學性的研究過程。

3、以合作的方式進行

患有國家法定的什麼傳染病教師不得從事教育工作

哎喲帶你看娛樂 結核病 慢性肝炎 肝炎病原攜帶者等不可從事。結核病,除下列情況均為體檢不合格 原發型肺結核 浸潤型肺結核已硬結穩定,結核性胸膜炎已 或 後遺有胸膜肥厚者。一切肺外結核 腎結構 骨結構 腹膜結核等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後兩年以上未 經二級以上醫院 或結核病防治所 專科檢查無變化者。慢性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