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諸葛驍瑜
韓信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紮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拼死奮戰。
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
「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2樓:
背水一戰: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國統帥陳餘,率領20萬兵馬,集結在井徑口(即現在河北省井陘山上的井陘關),準備迎戰。 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餘獻計說:
「韓信這次領兵前來,一路上打了許多勝仗。他乘勝而來,其勢不可擋。但是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必定糧草不足,士兵不飽,戰馬也缺乏草料。
我們井陘地方的山路很窄,車馬很難通過。因此,我倒有個主意,可派三萬兵從小路截斷他的糧車。你再把溝挖得深些,牆壘得高高的,固守營寨,不與他們交戰。
這樣一來,他們前不得戰,後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們就可捉住韓信。」 李左雖然說得條條在理,可陳餘是個書呆子,不聽從他的意見,反而說: 「我讀過不少兵法。
兵法上說,兵力比敵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圍敵人;兵力比敵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敵人對陣。現在漢軍號稱幾萬人,其實不過幾千人,況且遠道而來,疲憊不堪。我們的兵力超過漢軍許多倍,難道還不能把他們消滅掉嗎?
如果今天避而不戰,別人會譏笑我膽小。」 就這樣,陳餘沒有采納李左車的正確意見。 韓信探知陳餘不用李左車的計策,十分高興。
於是他就把兵馬駐紮在離井陘口30裡的地方。待到後半夜,韓信又派出2000名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迴到趙營的側後方,埋伏起來,準備襲擊趙營。然後,韓信再派10000人馬作先頭部隊,沿著河岸擺開陣勢。
陳餘探知韓信兵馬沿河佈陣,哈哈大笑說: 「韓信空有虛名!背水作戰,不留後路,這是自己找死!
」 天亮了。韓信帶領後隊兵馬,打出帥旗,大張旗鼓地向井陘口殺來,趙軍立即迎戰。交戰後,漢軍假裝敗退,拋掉旗鼓,向河岸陣地退去。
陳餘不知是計,指揮趙軍拼命追擊。 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出擊,立即殺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換上了漢軍的旗子。 趙軍追得漢軍退到了背靠漢水的陣地上。
漢軍後退無路,於是他們返轉過身,一個個背水拼命死戰。趙軍久戰不能獲勝,士氣開始低落。後來,當他們忽然又發現背後自已的營壘上都插上了漢軍的紅旗,軍心頓時大亂,紛紛四外潰逃。
於是,漢軍乘機前後夾攻,大破趙軍。他們殺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勝利之後,有軍士問韓信:
「兵書上說,佈列陣地要右後靠山,左前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為陣,意然取得了勝利,這是什麼戰術呢?」 韓信說:
「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
這是因為,置之死地,兵士們為儲存自己生命便會拼死作戰;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敵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這場戰役後,人們都稱讚韓信很有謀略。
3樓:公務員雲課堂
175.公務員常識題,成語背水一戰中的主要人物是誰?難道是項羽
背水一戰的主人公是誰
4樓:匿名使用者
韓信。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 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並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並在軍營內插滿漢旗。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5樓:韓琴
1,背水一戰主人公:韓信。
2,成語背水一戰的故事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講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背水一戰,大破趙軍的故事。
背水一戰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背水一戰」比喻處於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一死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該詞為連動式結構,作謂語、定語,近義詞破釜沉舟,濟河焚舟,背城借一。反義詞重整旗鼓。
擴充套件資料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奇才。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數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趙國。成安君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佔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準備迎戰。
井陘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道,兩邊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的必經之地。
趙軍謀士李左車獻計:正面死守不戰,派兵繞到後面切斷韓信的糧道,把韓信困死在井陘狹道中。陳餘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千里襲遠,如果我們避而不擊,豈不讓諸侯看笑話?」
韓信命令將士穿出井陘口,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
6樓:
背水一戰的主人公是韓信。
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 「背水一戰」比喻處於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一死戰。
7樓:貞觀之風
是漢初著名軍事家韓信。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兵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
並另調兩千輕騎趁隙繞道趙軍軍營後面插滿漢旗。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漢軍已經佔領了大本營,,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一鬨而散。
8樓:麥瑤市琬
韓信【漢語文字】背水一戰
【漢語拼音】bèi
shuǐ
yízhàn
【詞語解釋】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字詞解釋】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
破釜沉舟、背城借
一、濟河焚舟、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反義詞】
重振旗鼓
[編輯本段]
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
[編輯本段]
成語示例
我軍下定了決心,背水一戰,終於殺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參考資料:
9樓:樊尛琳
背水一戰: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國統帥陳餘,率領20萬兵馬,集結在井徑口(即現在河北省井陘山上的井陘關),準備迎戰。 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餘獻計說:
「韓信這次領兵前來,一路上打了許多勝仗。他乘勝而來,其勢不可擋。但是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必定糧草不足,士兵不飽,戰馬也缺乏草料。
我們井陘地方的山路很窄,車馬很難通過。因此,我倒有個主意,可派三萬兵從小路截斷他的糧車。你再把溝挖得深些,牆壘得高高的,固守營寨,不與他們交戰。
這樣一來,他們前不得戰,後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們就可捉住韓信。」 李左雖然說得條條在理,可陳餘是個書呆子,不聽從他的意見,反而說: 「我讀過不少兵法。
兵法上說,兵力比敵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圍敵人;兵力比敵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敵人對陣。現在漢軍號稱幾萬人,其實不過幾千人,況且遠道而來,疲憊不堪。我們的兵力超過漢軍許多倍,難道還不能把他們消滅掉嗎?
如果今天避而不戰,別人會譏笑我膽小。」 就這樣,陳餘沒有采納李左車的正確意見。 韓信探知陳餘不用李左車的計策,十分高興。
於是他就把兵馬駐紮在離井陘口30裡的地方。待到後半夜,韓信又派出2000名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迴到趙營的側後方,埋伏起來,準備襲擊趙營。然後,韓信再派10000人馬作先頭部隊,沿著河岸擺開陣勢。
陳餘探知韓信兵馬沿河佈陣,哈哈大笑說: 「韓信空有虛名!背水作戰,不留後路,這是自己找死!
」 天亮了。韓信帶領後隊兵馬,打出帥旗,大張旗鼓地向井陘口殺來,趙軍立即迎戰。交戰後,漢軍假裝敗退,拋掉旗鼓,向河岸陣地退去。
陳餘不知是計,指揮趙軍拼命追擊。 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出擊,立即殺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換上了漢軍的旗子。 趙軍追得漢軍退到了背靠漢水的陣地上。
漢軍後退無路,於是他們返轉過身,一個個背水拼命死戰。趙軍久戰不能獲勝,士氣開始低落。後來,當他們忽然又發現背後自已的營壘上都插上了漢軍的紅旗,軍心頓時大亂,紛紛四外潰逃。
於是,漢軍乘機前後夾攻,大破趙軍。他們殺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勝利之後,有軍士問韓信:
「兵書上說,佈列陣地要右後靠山,左前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為陣,意然取得了勝利,這是什麼戰術呢?」 韓信說:
「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
這是因為,置之死地,兵士們為儲存自己生命便會拼死作戰;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敵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這場戰役後,人們都稱讚韓信很有謀略。
10樓:冷晚竹佟鳥
韓信背水一戰
劉邦出關與項羽爭天下,韓信受命東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進擊趙國。韓信率軍在離井陘口三十里處駐紮,又選輕騎二千人,手持紅旗,隱蔽山後觀察趙軍。吩咐他們如果趙軍出營,就乘虛入其營壘,拔掉趙軍旗,換上紅旗。
佈置完之後,韓信便率萬人先行,背靠大河佈下軍陣。第二天天一亮,韓信就命令進攻井陘口。趙軍出營迎戰,雙方激戰許久,韓信軍假裝敗退,棄旗丟鼓,退入營壘之中。
趙將陳餘見到這個情景,遂以全軍進攻韓信軍。韓信軍背後是河,無路可退,全都拼死戰鬥,勇猛拼殺。就在這個時候,事先埋伏在山後的漢軍乘虛進入了趙軍營壘,拔掉趙旗,將2000面漢軍紅旗插上。
趙軍見不能戰勝漢軍,便想退回營寨,卻見營寨已被漢軍佔領,全都驚慌不知所措。漢軍前後夾擊,趙軍大敗。事後,有人問韓信:
「按照兵法,應該背山面水佈陣,您反其道而行之,卻取得了勝利,這是為甚麼?」韓信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法的一個原則。
我所率的兵,大多沒經過嚴格的訓練,只有將他們放在死地,他們才能人自為戰,拼死爭殺,如果把他們放在生地,他們都會逃走,怎能打勝仗呢?」
而同樣「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法,後世很多人效法韓信「背水一戰」從而成就了極多的失敗戰例,有名的「馬謖失街亭」,馬謖這傢伙放棄鎮守咽喉要道,卻跑上山去駐防,本來想的就是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結果被圍,斷水斷糧,勉強跑回去了還被諸葛亮砍了,可見同樣的戰法也要看統帥能力的高低。
背水一戰,是關於誰的故事?背水一戰是誰的故事
韓信。還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拔旗易幟,推陳出新,多多益善等。背水一戰是誰的故事 韓信背水一戰 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 前204年 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並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並在軍營內插滿...
背水一戰成語中主人公是誰,背水一戰成語中的主角是誰
背水一戰成語中主人公是 韓信。背水一戰 b i shu y zh n 解釋 背水 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結構 連動式。用法 可用於軍事 多比喻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 有時也比喻有 決戰 精神。還可用於體育比賽等。一般作謂語 定語。正音 背 不能讀作 b i 辨形 戰 不...
七子之歌臺灣中是背水一戰還是背城一戰
人民網是背水一戰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瀦仔靤 背城一戰 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 群弟我就是 臺灣。我胸中還 氳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