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設計標準圖集包括哪幾本,分別是什麼內容 分別適用哪些構件

時間 2021-05-07 20:00:36

1樓:匿名使用者

圖集1. **的集合,如地圖集,影集,把**分門別類裝訂成冊。

2. 圖示的集合。如設計圖集,按照一定規則編制的規範樣本及說明檔案的集合。

3. 國家指定的技術科研部門出版的圖集,是指導規範各種專業實體,具有鑑定與約束效力的法規性質的技術檔案。

平法施工圖

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設計方法,簡稱「平法」.

平法就是用平面來表達結構尺寸、標高、構造、配筋等的繪圖方法,是用在建築裡面的結構施工圖。平法專門有圖籍,是要學習的。

過去的結構施工圖有剖面的表達,就是把結構圖中的各構件剖面開,通過剖面形式來反映構件的截面大小和鋼筋尺寸,但資訊表達重複,雜亂,基本現在不大規模使用,只是作為一種補充出現在結構圖中。後來的九十年代廣東出現的樑表,是專門針對很多的樑來立的一張表,象填空一樣把樑構件的一切資訊都填在上面,再在上面立樑的構件構造圖,於是形成樑表,雖比剖面節省了不少重複資訊,但樑表填起來很容易出現錯誤,資料扎堆,極易填錯,而且不直觀,要對照結構平面佈置圖來對看樑表,除小範圍使用,現在也基本淘汰。

現在與國際接軌,就是平法了,是種通行的語言,直接在結構平面圖上把構件的資訊(截面,鋼筋,跨度,編號等)標在旁邊,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佈置圖上,再與標準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佈置圖中所引出來,再逐個繪製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平法畫法

平法是「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的簡稱

一、 概述:

1、平法的產生:

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

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2、平法的原理:

設計流程:設計結構體系—〉結構分析(力學分析)—〉結構施工圖設計。

結構設計是一種是商品,有使用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分為創造性勞動和重複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現在由結構工程師完成創造性設計部分(創造性勞動),節點構造、節點外構造不是結構工程師的勞動成果,是抄的規範。(注:

節點構造是算不出來的,是由研究人員試驗出來的。)傳統的單構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將創造性勞動和非創造性勞動混在一起,節點內構造和節點外構造的設計屬於重複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基於此產生了結構標準化、構造標準化的思路,用數字化、符號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表示創造性設計。

平面整體設計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標準圖兩部分。節點構造標準化後,施工公司的勞動量加大。

3、平法的應用:

2023年9月份平法開始在山東應用於工程,開始推廣平法。構造圖適合於所有的構件,平法一張圖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後,有堅決支援、堅決反對、不表態三種人,後來將專利貢獻給國家,成為國家標準。

平法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讓非專業人員看懂,設計方法的改革也促進了施工單位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結構設計領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兩倍以上,能夠使中國結構界不合理的人員配置情況得到改善。現在,3個建築師配1個結構師。

二、 柱平法:

1、定義疑問:

(1) 嵌固部位是指地下室頂板處,地面以下的結構構造(含地下室部分)劃歸基礎結構(待出圖集)。嵌固部位以下箍筋也劃歸到基礎結構部位,不歸本圖集。

(2) 柱鋼筋總截面為柱截面面積b×h,樑鋼筋總截面為樑有效截面面積b×h0,h0為樑高扣單排鋼筋35mm、雙排鋼筋60mm後的數值。

(3) 保護層保護的是一個面、一條線,不保護一個點。要讓所有的鋼筋都完成混凝土的360○包裹。

2、鋼筋疑問:

(1) 鋼筋需搭接在箍筋非加密區,在全高加密的情況下可以突破上述規定,避開兩端、在中間區可以連線。柱筋焊接時兩根鋼筋級差不超兩級,若級差超過兩級可等截面代換。

(2) 兩根鋼筋交*時允許兩根鋼筋緊挨在一起,因為緊挨在一起的是點,握裹考慮的是線和麵。

(3) 柱冒頂時鋼筋直接通上去,若柱頂沒有樑,則12d彎折也不要。柱鋼筋收邊儘量採用b圖節點樣式,往外側收邊,減少柱內鋼筋擁擠程度,柱鋼筋有效封邊即可。

(4) 柱箍筋複合方式很合理,任何一個區域性重疊的部位鋼筋均不超過兩層,儘可能減少了兩根鋼筋並排出現的概率和長度。因為兩根鋼筋並排出現時,兩根鋼筋之間存在一道暗縫,存在隱患,混凝土也無法做到對鋼筋的360○握裹。柱箍筋首先由一個最大的箍筋包起來,其餘可以全部用拉筋,必須拉住主筋和縱筋。

(5) 拉筋和單肢箍筋的概念不同,沒必要勾住所有(縱向、橫向)的鋼筋,而拉筋則必須勾住所有鋼筋。

三、剪力牆平法:

1、定義疑問:

剪力牆抵抗橫向水平**作用的力,抗震思路為:剪力牆—〉柱(第1道防線—〉第2道防線)。拐角牆鋼筋不允許在角部搭接。

鋼筋儘量配到邊沿,形成端柱、暗柱等,端柱、暗柱也是剪力牆的一部分。剪力牆鋼筋底部加強區不搭接。

2、鋼筋疑問:

(1) 約束邊緣構件的箍筋大,構造邊緣構件的箍筋小。當剪力牆的暗柱很長時,剪力牆水平筋和箍筋伸至剪力牆端部,除非設計者註明。剪力牆水平筋伸入端柱一個錨長即可(端柱計算參照框架柱)。

(2) 剪力牆最頂層的樑為牆頂連樑,箍筋箍到牆身裡。剪力牆的水平層肯定放在外側,豎向筋放在內側。

(3) 暗樑箍筋:剪力牆豎向筋和暗樑箍筋在同一層面上。框架樑順到剪力牆中,形成邊框樑bkl。

(4) 交*暗撐箍筋根據標註和構造要求,暗撐為半個牆厚,牆薄時採用交*鋼筋。柱鋼筋儘量用粗的,粱鋼筋不要用太粗的。

(5) 洞口加強鋼筋和剪力牆水平鋼筋:水平鋼筋扣柱加強縱鋼筋,不要將加強筋放在外邊;豎向鋼筋扣柱加強橫鋼筋。洞口加強筋放在剪力牆水平、縱向鋼筋的內側。

洞口補強暗樑400高,為箍筋的中到中的尺寸(計算時需加2個箍筋直徑),寬度同暗樑寬。剪力牆縱筋錨入補強暗樑,為剛性條帶,形成一完整封邊。

(6) 連樑:用於剪力牆上的一種樑,分樓層連樑(樓面連樑)和屋面連樑(牆頂連樑)。連樑和連繫樑不搭界,平法中不採用連繫樑。拉樑是一種特殊的樑,非框架

參考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圖集:國家指定的技術科研部門出版的圖集,是指導規範各種專業實體,具有鑑定與約束效力的法規性質的技術檔案。

圖集也有地方性的,而且地方性的高於國家的。

平法是表示方法。

鋼筋平法識圖的要點有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多看圖與圖集。搞懂每一根鋼筋是怎麼回事。並一一畫出來。與現場實際對照自己的回理解是不是對的答。多次這樣的重複加上自己的總結。很快就掌握了鋼筋平法識圖了。

如能學一點鋼筋混凝土結構。就如虎添翼了。

有沒有圖集啊。圖集手頭要手有啊。如沒有。請在追問中告訴我你的q郵箱號。我發你。全套的。收到後。採納。

我的郵箱名:可樂。不要採納錯了。

11g101-1圖集中第41頁板平法施工圖中負筋ф8@200(2)中2是什麼意思

5樓:春風化雨時

板平法施

工圖中負筋ф8@200(2)中2表示的是配置雙層鋼筋。

板平法施工圖中負筋ф8@200(2)表示的意思是負筋配置為直徑為8毫米間距為200毫米,配置雙層鋼筋。

平法是「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的簡稱。

1、平法的產生:

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 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

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2、平法的原理:

設計流程:設計結構體系—〉結構分析(力學分析)—〉結構施工圖設計。

結構設計是一種是商品,有使用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分為創造性勞動和重複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現在由結構工程師完成創造性設計部分(創造性勞動),節點構造、節點外構造不是結構工程師的勞動成果,是抄的規範。(注:

節點構造是算不出來的,是由研究人員試驗出來的。)傳統的單構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將創造性勞動和非創造性勞動混在一起,節點內構造和節點外構造的設計屬於重複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基於此產生了結構標準化、構造標準化的思路,用數字化、符號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表示創造性設計。

平面整體設計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標準圖兩部分。節點構造標準化後,施工公司的勞動量加大。

3、平法的應用:

2023年9月份平法開始在山東應用於工程,開始推廣平法。構造圖適合於所有的構件,平法一張圖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後,有堅決支援、堅決反對、不表態三種人,後來將專利貢獻給國家,成為國家標準。

平法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讓非專業人員看懂,設計方法的改革也促進了施工單位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結構設計領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兩倍以上,能夠使中國結構界不合理的人員配置情況得到改善。現在,3個建築師配1個結構師。

6樓:匿名使用者

詳細可見11g101-1圖集的39頁例

其中說的很清楚

7樓:學痕楊

從該跨起沿支承樑連續佈置2跨,11g101-1第39也有說明

8樓:匿名使用者

2表示沿支承樑佈置2跨。

誰有全套鋼筋平法圖集,請給我發一套。國家建築標準設計院已經出版發行了7本平法圖集和1本相關圖集:03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幾部分,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9樓:匿名使用者

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

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的實施和資料庫的執行和維護,具體內容如下:

1、需求分析

內容:調查和分析使用者的業務活動和資料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資料的種類、範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使用者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使用者需求規約。

2、概念設計

內容:對使用者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資料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資訊結構、資訊流動情況、資訊間的互相制約關係以及各部門對資訊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邏輯設計

內容: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資料模型設計成資料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於某種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支援的邏輯資料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資料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

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資料庫」。

4、物理設計

內容:根據特定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多種儲存結構和存取方法等依賴於具體計算機結構的各項物理設計措施,對具體的應用任務選定最合適的物理儲存結構(包括檔案型別、索引結構和資料的存放次序與位邏輯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徑等。

5、驗證設計

內容:收集資料並具體建立一個資料庫,執行一些典型的應用任務來驗證資料庫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一般,一個大型資料庫的設計過程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迴圈反覆。

當設計的某步發現問題時,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進行修改。

6、執行與維護設計

內容:在資料庫系統正式投入執行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調整與修改。除了關係型資料庫已有一套較完整的資料正規化理論可用來部分地指導資料庫設計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資料庫設計理論、方法和工具,以實現資料庫設計的自動化或互動式的半自動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