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習文言文因該注意些什麼,學習文言文必須做到什麼

時間 2021-07-05 16:55:43

1樓:愛瘋傑澈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瞭解寫作背景,通讀全文,標記生疏字詞句意義,歸納段意,翻譯全文。

學習文言文應該注意的具體事項:

1、瞭解寫作背景。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因而筆下的作品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思想感情,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寫作背景來把握文章大意。

2、通讀全文。文言文不會全篇讓人難以理解,一些詞句的意義憑藉現代人的思維還是能夠略知一二的,而通讀全文則是一個逐漸熟悉古文寫作思路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遍通讀時遇見生詞不要停下來查閱字典,時常停頓會影響對整個文章的把握。

3、標記生疏字詞句意義。第二遍讀文章時,用筆將看不懂的字詞句標出,然後或看文後註釋或查閱字典,將查得釋義寫在原文中間。不要想著查了看了一遍就能記住,勤動筆才有助於更快記憶。

4、歸納段意,分析文章層次。這一步在過去的語文學習中都是經常需要做的。

5、翻譯全文。在瞭解了全部的段落和字詞大意之後,翻譯就顯得十分輕鬆了。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背誦就能夠更加迅速,記憶的牢固程度也會很大。

學習文言文必須做到什麼?

2樓:千柯佰益

同學們開始接觸文言文,這是語文課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怎樣才能學好文言文呢?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多讀。首先要多朗讀。前人學習文言文,強調多讀、熟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多了、熟了,日積月累,也就會逐漸掌握到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領會到文言文用詞造句的一些規律。朗讀的時候,眼、口、耳、心四官並用,能夠加強記憶,增強語感。

二、多背。在朗讀的基礎上,儘可能地多背誦一些課文,如果背誦的時候還能抑揚頓挫地體現出原文的韻味和情感,那就更好了。一般說來,提出一段或一句,我們能立即知道出自哪篇課文中,是什麼意思,這是一種基本功。

只要堅持不懈,紮紮實實地掌握一些古代的語言材料,就可從中獲得一些學習文言文的規律。

三、多記。文言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詞語、文字、語法、音韻以及修辭表達、文體特點等方面,其中應首先強調的是詞語。多記一些文言常用詞,這是學好文言文的關鍵,這就要求同學們在閱讀學習課文的時候,凡遇到常用詞中不認識的字或不會講的詞,就要隨文記住其意思。

四、多練。就是隨時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到理論聯絡實際。練習的主要方法就是翻譯。

翻譯課文,有助於熟練掌握文言知識和加深對詞語意義的理解。我們可以把課文筆譯成現代漢語,或者口頭翻譯。怎樣做翻譯練習?

有一則文言翻譯口訣,對同學們可能有所幫助。口訣是這樣的:

一針對一線,不增也不減。 直譯是原則,意譯莫隨便。

文言單音多,可用雙音換。 專名照樣寫,成語不必變。

既要會句式,還要會標點。 原文有贅詞,譯文可以免。

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貫穿。 是否信雅達,譯完讀三邊。

五、多查。即善於藉助工具書,解決文言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會使用工具書,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種能力。

初學文言文的人,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難懂的字、詞、成語、典故、句法等,必須及時查閱工具書來加以解決。

除了以上五種方法外,學習文言文還要注意兩點。

第一,要注意並抓住古今漢語之間的差異。古今漢語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詞義和語法兩個方面。就詞義方面的差異來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古代有而現代沒有了的詞,即所謂「古詞語」;另一種是古代和現代用法有區別的詞。就語法方面的差異來說,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實詞的活用,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用作狀語;二是特殊的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三是虛詞的用法。

第二,要積極地積累一些有關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識,如古代的計時方法和古代的典章制度、禮儀器物等等。另外,適當瞭解一下古漢語的修辭特點,古代常見文體及其特點,這些都是對於學習漢語很有幫助的基礎性知識。

文言文相對現代文閱讀簡單些,只是記憶容量略大些:

第一步:課內文言文要求全背,以求積累初步的內語言。

第二步:針對常見的文言虛詞和實詞反覆訓練,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第三步:現代文閱讀的解題公式訓練必須到位。因為文言文中的理解題,和現代文中的閱讀題型別完全一樣,而且更簡單。只是用的文字難理解一些。

剛升初一的學生面臨著要學文言文了,文言文這類課文在小學時是很少接觸過,讀起來感覺不好讀、不順暢。一學文言文,就都會有畏難情緒。請問:初一新生如何學好文言文?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求學生逐詞逐句對譯,還要學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關古漢語知識,會朗讀和背誦,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大概的意思。

怎麼學習文言文因該注意些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確實是很討厭,不過當你接觸多了,掌握了之後就會發現其實也大同小異啦~

我總結的技巧:首先,每篇文章下面的註釋很重要,你不僅要看,最好還把你自己認為重要的,考點容易考到的,比如古今異意啊,通假字啊,一詞多意啊等等寫在文中,最好可以用不同的筆色標註讓自己看的更清楚些,然後自己可以歸類整理一下;還有一些特殊句也可標誌在文中。雖然麻煩,但是應該可以幫助你掌握下基礎知識。

想當初我的文言文部分的語文書上是密密麻麻的,字裡行間都是自己的標識。

其次呢,就是記憶啦~雖然還蠻難記得有些東西,但是一些常用的、總是出現的就一定要記住哦!平時注意積累的話,應該會好一點的。比如每學完一篇文章,就做下總結、複習。

平時的話,積累挺重要,其實語文,重在積累哦~平時你要是遇上自己不認識的話,可以查閱一些輔助書籍,比如文言文字典,自己查到的話,會印象比較深刻不容易忘記。

最後,主要針對的是考試的時候的方法: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千萬不要慌張,如果是需要寫出意思的那種字詞自己不知道的話,你先想想以前在課文中出現過沒,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就自己大膽的猜測。畢竟不要放棄一切可能的答案。

首先,你可以在旁邊用鉛筆寫下由這個詞你可以想到什麼,簡單點就是通常說的組詞。想到一些後,再根據上下文,把剛剛組的詞帶進去,看看哪個最合適,就確定哪個吧~

考試考試,考的就是書上的,一般的字詞書上都會有,所以一點點慢慢積累,到高三的時候就可以淡定些~而且到高三了,老師應該會做專題訓練的,所以慢慢來,可以有所以提高哦!

學習文言文有什麼技巧?要注意哪些重點?

4樓:連中國

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實詞的積累,因為文言文要素裡包括虛詞、實詞,包括語法,實詞是最常見的。有對實詞比較好的積累和紮實的掌握,理解文言文就有了基礎。學習文言文,一方面要積累,另一方面要有推斷能力,根據上下文的文意進行推斷。

5樓:洛基山脈的狐狸

技巧沒有,重要的是必須刻苦。文言文要記的很多,必須要經常積累。

6樓:烏托邦

修飾形容詞和動詞的叫狀語,狀語放在形容詞和動詞後面叫狀語後置。例如:宴於宋——正常語序是:於宋宴。

形容詞在名詞前修飾名詞叫定語,把定語放在名詞後面叫定語後置。例如:蚓無爪牙之利——正常語序是:蚓無利爪牙。

賓語前置最常見的有兩種,疑問句中和否定句中賓語前置。如:大王何來操——正常語序是:大王來何操。

以上三種都是倒轉句,除此還有主謂倒裝:汝之不慧,甚矣。

意動翻譯為:把……當做…… or 認為……是……

名詞作狀語,如:南飛,南做狀語,解釋為向南

(一)判斷句

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常見判斷句式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陳涉者,陽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5、無標誌判斷句,通過句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6、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表判斷。

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動詞「為」「是」表判斷。 「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做判斷詞,在漢以後做判斷詞則多起來,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別。例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是表示判斷)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為表示判斷)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 (為表示判斷)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將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見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詞

例如: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詞,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詞「於」,還有介詞「以」等。

例如:以(之)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於)梁木上

(三)被動句

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常見被動句有兩大類,一種是有標誌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一種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往往需要結合文意來判斷。

1、有標誌的被動句

① 而君幸於趙王。(……於……)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

③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見……於……)

④受制於人。(……受……於……)

⑤為天下笑,何也?(為)

⑥羸兵為人馬所蹈藉。(為……所……)(典型的被動句)

⑦若屬皆為所虜。(……為所……)

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2、無標誌的被動句往往用動詞直接表示被動意思,結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被……纏繞

洎牧以讒誅。(無標誌。靠動詞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種表現。)

(四)倒裝句(主要有四種情況)

1.賓語前置(動賓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四種情況。

①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例:a.莫我肯顧 b.古之人不餘欺也

②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有兩種型別:

(1)動賓結構(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賓語要前置)

(2)介賓結構(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要前置)。

包括:代詞+介詞;賓語+介詞;方位名詞+介詞;是以結構(固定結構)。

例:a、豫州今欲何至?(動賓) b、沛公安在?(動賓)

c、國胡以相恤?(介賓: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賓:代+介)

e、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介賓:賓+介)

f、一言以蔽之。(介賓:賓+介)

g、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介賓:方位名詞+介詞)

h、餘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結構)

③用「之」「是」作提賓的標誌前置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馬首是瞻。

④不規則類(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把賓語前置了)

例:a、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b、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c、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再看下面幾個句子(也是屬於不規則的):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不合否定句中的情況)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不屬於疑問句中的情況)

c.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不屬於否定句中的情況)

2.定語後置(定中倒裝句)(定語是用來修飾中心詞的)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定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

有四種情況:

①中心詞+之+後置定語

例如: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高高的廟堂) (偏遠的江湖)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②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如:a、賦稅之繁重者。 b、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例如:a、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詞+數量詞

例如:a、嘗貽餘核舟一。 b、沛公兵十萬軍霸上。

3.介賓短語後置(狀語後置)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

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說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例如: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b、王嘗語暴以好樂。

4.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這種句式常見於古漢語的感嘆句和疑問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這個社會多可悲啊!)

有哪些助於學習文言文的書籍,推薦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書籍

精 左傳 史記 可以買帶翻譯的,古漢語詞典 幫助你瞭解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 銳 遙望燕園 可能是因為我讀過的文言文比較少吧,所以我覺得其實文言文並不難,多讀經典,多背誦自己喜歡的章節,時間一長,你讀文言文的水平就提高了。我這裡建議你讀以下幾本書,這幾本書也是我經常讀的。第一本是 詩經 孔子說,不讀詩無...

當一名勵志師用文言文怎麼說,對學習文言文的看法

a江水玉清 現代文與文言文對譯 當 文言詞語可以用 為 一名 文言詞語可以用 一 勵志 文言詞語可以用 勵 師 文言詞語可以用 傅 當一名勵志師 用文言文可以這麼說 為一勵之傅也。學習古文有什麼好處 回憶悅兒 學習文言文能體會到了文化美感。中學語文課本中的一些文言文 包括古詩詞 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

學習文言文看什麼書好,學習古文 看什麼書好

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漢 班固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三國志 晉 陳壽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梁書 唐 姚思廉 陳書 唐 姚思廉 魏書 北齊 魏收 北齊書 唐 李百藥 周書 唐 令狐德棻等 隋書 唐 魏徵等 南史 唐 李延壽 北史 唐 李延壽 舊唐書 後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