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譜和五線譜的區別 及作用

時間 2021-07-18 03:24:31

1樓:巧米樂

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係指數字簡譜。

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五線譜的每根線以及線與線之間的空間,自下而上分別稱為第1線、第2線、第3線、第4線、第5線和第1間、第2間、第3間、第4間。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1線、上加第1間;下加第1線、下加第1間等,各代表1個音級。

這些音級的固定高度根據所用的譜號來決定。譜號有 3種:高音譜號,亦稱g譜號;低音譜號,亦稱f譜號;中音譜號,亦稱c譜號。

五線譜為適應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並避免過多的加線,有多種譜表,其中常用的有5種:即高音譜表(用g譜號)、低音譜表(用f譜號)、女高音譜表、中音譜表、下中音譜表(後3種用c譜號)。女高音譜表現已不常應用,中音譜表僅用於中提琴,次中音譜表常用於大提琴、大管、長號的較高音區。

此外還有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五線譜一般分類為:①總譜,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合組成。

②分譜,分別記載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③大譜表,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合組成,用於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2樓:匿名使用者

記錄樂曲的方法叫做記譜法。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樂曲的不同內容和需要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記譜方法。如為古琴用的古琴譜,為鑼鼓用的鑼鼓譜,以及我們現在普遍所用的五線譜、簡譜和在我國民間應用的工尺譜等便是。

五線譜是由五條平行橫線組成,用來記錄音的高低、長短的一種記譜方法。五線譜的五條線和五條線所形成的間,都是自下而上計算的。 簡譜是記譜法的一種。

由於它簡單明瞭、通俗易懂,在記譜、讀譜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國廣泛流傳。 簡譜有它的優點,但也有它的缺點。例如記合奏合唱,它就不像五線譜在視覺上那麼清楚,而記鋼琴譜幾乎是不可能的。

過去有人認為簡譜簡單、不科學,因而否定了簡譜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錯誤的。應該承認:簡譜對**的普及和推廣,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簡譜將還會繼續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1、簡譜是法國人發明的(如果沒記錯的話),但現在廣泛運用的只有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

2、簡譜是法國一個參與政治的什麼人發明的,他因為起草了什麼宣言而被歷史課本記載,但他發明簡譜,業餘的知道的很少,本來還下意識的認為是中國發明的呢:)

3、說到我們現在用到的簡譜,很多人可能對其的歷史並不是很清楚。今天小弟不才,在這裡為各位說上一點關於這方面的小知識。簡譜產生於18世紀的歐洲,它由一個叫做盧梭的天主教徒所發明的。

當然那時候的音符也只是初具模型而已。真正將其系統的歸類在一起的卻是三個非專業人士。一個數學教師,一個律師以及一位醫生,至於他們叫什麼名字我就不在多說了。

那大家也許會問,既然簡譜是外國人發明的,是怎麼傳來中國的呢?呵呵,不要著急。接下來,我就會為各位細細的來說明。

把簡譜從日本帶到中國的人,是一個叫做沈心工字慶鴻的人。他是我國早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學堂**家。主要從事於創造學堂的兒歌。

代表代有很多我便不在一一列舉。不過有一點,我卻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這位沈老先生由這七個簡譜音符所創出的一句十分有名的詞句「獨攬梅花掃臘雪」知道什麼意思嗎?

那就是我們七個音符的諧音。

4、簡譜也叫數字譜,是由五線譜演變而來。簡譜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由大思想家盧梭最先提出。盧梭認為,雖然五線譜比較科學,但視譜和書寫不大方便,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很難使用。

為了便於群眾性**活動的開展,必須有一種既簡單又方便的記譜法。盧梭確定了簡譜的構成原則,後來經過嘉林(galin,數學教師),巴黎(paris,律師),謝維(gheve,醫生)三個人加以完善最終形成,因此簡譜也叫「謝維譜」。

5、19世紀未,簡譜傳到日本,後又傳到中國。我國近代**教育家沈心工是簡譜的積極傳播者。他於2023年編輯出版的<校園唱歌集>,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簡譜歌曲集。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簡譜起源於歐洲,但是歐洲國家早巳放棄使用簡譜,只有亞洲的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地區仍使用簡譜,而且普及率相當高。」

轉貼關於五線譜由來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的一種方法。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準,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於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

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2023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於五線譜。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202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關於簡譜的由來就有好多種說法

1、簡譜是法國人發明的(如果沒記錯的話),但現在廣泛運用的只有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

2、簡譜是法國一個參與政治的什麼人發明的,他因為起草了什麼宣言而被歷史課本記載,但他發明簡譜,業餘的知道的很少,本來還下意識的認為是中國發明的呢:)

3、說到我們現在用到的簡譜,很多人可能對其的歷史並不是很清楚。今天小弟不才,在這裡為各位說上一點關於這方面的小知識。簡譜產生於18世紀的歐洲,它由一個叫做盧梭的天主教徒所發明的。

當然那時候的音符也只是初具模型而已。真正將其系統的歸類在一起的卻是三個非專業人士。一個數學教師,一個律師以及一位醫生,至於他們叫什麼名字我就不在多說了。

那大家也許會問,既然簡譜是外國人發明的,是怎麼傳來中國的呢?呵呵,不要著急。接下來,我就會為各位細細的來說明。

把簡譜從日本帶到中國的人,是一個叫做沈心工字慶鴻的人。他是我國早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學堂**家。主要從事於創造學堂的兒歌。

代表代有很多我便不在一一列舉。不過有一點,我卻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這位沈老先生由這七個簡譜音符所創出的一句十分有名的詞句「獨攬梅花掃臘雪」知道什麼意思嗎?

那就是我們七個音符的諧音。

4、簡譜也叫數字譜,是由五線譜演變而來。簡譜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由大思想家盧梭最先提出。盧梭認為,雖然五線譜比較科學,但視譜和書寫不大方便,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很難使用。

為了便於群眾性**活動的開展,必須有一種既簡單又方便的記譜法。盧梭確定了簡譜的構成原則,後來經過嘉林(galin,數學教師),巴黎(paris,律師),謝維(gheve,醫生)三個人加以完善最終形成,因此簡譜也叫「謝維譜」。

5、19世紀未,簡譜傳到日本,後又傳到中國。我國近代**教育家沈心工是簡譜的積極傳播者。他於2023年編輯出版的<校園唱歌集>,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簡譜歌曲集。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簡譜起源於歐洲,但是歐洲國家早巳放棄使用簡譜,只有亞洲的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地區仍使用簡譜,而且普及率相當高。」

轉貼關於五線譜由來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的一種方法。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準,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於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

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2023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於五線譜。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202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4樓:匿名使用者

jk多看樂譜吧!以前收集的熱門歌曲,周杰倫還有古典**鋼琴譜合集,你說的裡面都有

注:@用.代替)

提取碼:t10jl凜m

5樓:褚才藝官蝶

簡譜是數字。五線譜是音符

五線譜發源於古希臘,是世界通用的,應用比較廣泛,也比較科學。

簡譜是日本傳來的,在世界上用的國家很少,主要有中國和日本。

而中國本土的就是工尺譜,因為比較複雜難懂基本已經失傳,只有少數古老的樂器還在沿用,比方說古琴。

所謂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係指數字簡譜。

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那時有一個天主教的修道士名為蘇埃蒂;他用123

4567來代表七個音來寫譜教歌,爾後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學習素歌和**的新方法》,那時西方人極注重發明創造和版權等個人成績,才被即載入史冊。17世紀時瑞士人,名盧梭;2023年在法國巴黎向科學院宣讀了一篇**《**新符號建議書》再提這「數字簡譜」,因當時他寫《懺悔錄》一書,反而名聲大增。人一出名,書也出名,《**新符號建議書》也被人重視了。

18世紀中葉此後,又有一批法國的**家、醫生、數學家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整理,完善。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在2023年這種記譜法傳入日本,2023年再由沈心工等傳入中國。2023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關於字母簡譜,主要為美英等國所通用。其中如h.c.

格洛弗首創,j.柯溫完成的可動唱名法。它以d、r、m、f、s、l、t,7個字母作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讀作ti外,其餘各音與數字簡譜的讀音一樣。

有關半音的記法:遇升高時一律加e,降低時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標1,低八度在右下角標1。其時值及節拍則以縱線表示強拍,雙點表示弱拍;橫線表示延長,單點表示數音連結成一拍。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範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的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制,以西方為中心的**教育,已基本流行於各個國家,在院校裡也是必修專案之一,它為世界**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

在中國簡譜的發明者是李叔同

五線譜各種調的作用。什麼是五線譜什麼是簡譜

鋼琴中部有某個琴鍵的音定義為中音c.這是定義啊。你就找最中間的一個8度的c.x分音符對應的拍子不是固定的。注意譜子 會有每小節的拍子符號的 比如44拍就是以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4拍 沒cdefgab就看譜子的升降記號。以c大調為基礎,有一個升音譜號為g調,2個d,3個a.類推。降調和小調同理。這個...

關於五線譜的符號問題,五線譜音符符號

有兩種可能 第一是 前面的小節有升降號,雖然前一小節的管不了下一個小節,但習慣上會寫上。第二種是 你的開頭的總譜表上就是有升降號,然後這個還原號就起到臨時變音的作用了。所謂的印刷錯誤不存在。是啊是啊 還原符號不一定是前面一個小節 也許是前幾個吧 不可能沒有降號和升號就有還原號的 你仔細找一找 如果高...

關於五線譜調性問題,關於五線譜的調性

小提琴是c調的。絃樂,比如說小提,大提,二胡這樣的是不需要變調的。很多管樂需要變調,比如笙。所以你考慮多了,當你在拉小提琴的時候,不需要管你手中的琴的調式,只需要按照譜子規定的調式來演奏。當然,作曲家並不需要通過變調來試奏他寫的譜子。說白了,譜子是什麼調,你就得拉什麼調。比如譜子是f調 f調是降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