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科學闢謠
很多家長信奉挫折教育,認為孩子應該只有在家經歷了足夠的打擊之後,到社會上才能適應;又或者,家長想要鍛鍊孩子百折不撓的精神,即使孩子已經拼盡全力了但家長還是不滿足其實,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非但正面效果微弱,還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2023年提出的,他用狗作為研究物件做了一項經典實驗。塞利格曼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訊號音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經過多次實驗後,實驗者在給予電擊之前,先把籠門開啟,可是此時訊號音一響,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因為動物在先前的經歷中,習得了「自己的行為無法改變結果」的感覺,因此,當它們終於置身於可自主的新環境中時,也已經放棄嘗試。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或許也經歷過這樣的無助,自己明明努力了很久,卻始終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此開始感受到自己似乎無力抵抗某種「決定命運的力量」。而一旦開始相信這種「命運的安排」,便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對生活的控制感,甚至不再樂觀,彷彿一切努力都是無益的。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掙扎」了呢?
這種「習得性無助」還有救嗎?
首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歸因模式,即我們是不是錯誤地高估了任務的難度或是低估了自己的實力,或是將一時的困難想象成了永久的困境?其實,我們應該優先著眼於完成小的任務,並在取得小的進步和成績後,及時用它們作為「正強化」來激勵自己,認真對待每一個微小的勝利,找回對於生活的控制感和選擇權,這樣才能夠逐漸擔負起責任去挑戰更大的任務。另外,嘗試根據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真誠、具體且積極地給予自我暗示,從中慢慢地找回自信。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曾經歷比較重大的創傷應激性事件,或者擔心自己有抑鬱症,建議優先尋求專業診斷和幫助。根據前人的研究,重新進行歸因訓練和認知干預,可以有效改善習得性無助。在心理諮詢和**的臨床領域,認知行為**也經常被用來**抑鬱症和改善習得性無助狀況。
2樓:有趣地心理學
失敗可能並不是成功之母,很多家長信奉挫折教育,但其實這種打擊可能帶來習得性無助。
失敗是不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之母 對嗎
有趣地心理學 失敗可能並不是成功之母,很多家長信奉挫折教育,但其實這種打擊可能帶來習得性無助。 波實後鶯 失敗。讓人傷心的結果啊。因為不甘,你更會努力加油,從中吸取教訓。這會給我們的身心造成打擊和壓力,帶來痛苦和煩惱,但也會是我們的墊腳石,是邁向成功的轉折點。當然咯,面對失敗的心態要好,不能輕易被打...
失敗是成功之母名人事蹟,失敗乃成功之母 名人事例
失敗和成功之間,絕對沒有無法割裂的聯絡。關於這一點,歷史上有無數的例子可以證叫。比如說項羽,從江東起來,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但垓下之敗讓他永無翻身之地,因為他自殺了。還有李自成,現在的歷史學家研究表明,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至少有五次機會可以戰勝滿清,過足當皇帝的癮,但最終他被殺掉了。可能有人會說,...
失敗是成功之母,那成功之父是誰
給我轉賬10元,你就是成功支付 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什麼是成功之父? 點點在心 這裡母的意義不是母親而是基礎。基本解釋 詞語失敗乃成功之母。釋義 漢語成語大詞典 中對 失敗乃成功之母 是這樣解釋的 母,先導。它指人唯有善於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獲得成功。失敗是成功的先導,失敗是成功的基礎。母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