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尊師會有何處罰,古代尊師重教的典故有哪些?

時間 2022-05-03 12:00:06

1樓:曾智紅律師

主要是道德譴責,執政者管理嚴格的話可能被處罰。

秦始皇拜荊條

漢明帝敬師

唐太宗教子尊師

子貢以太陽、月亮喻孔子

程門立雪

陸佃尊師

張良三拾履

三顧茅廬

2樓:湖北王強律師

程門立雪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遊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

楊遊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遊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遊,裝作一驚說道:「啊!啊!

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

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古代尊師重教的典故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張良拜師

秦朝時,有個十分好學的青年,名叫張良。他常常出遊外地,訪賢求師。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橋旁邊,看見橋頭上坐著一位鬍子全白了的老人。老人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腳尖勾著鞋不停地晃動。張良覺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幾眼,老人見張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腳,把鞋甩到橋下面去了。

然後,老人對張良說:"喂!你去,把我的鞋撿上來!

"張良聽了,心裡很不高興,可再一看,老人鬍子、頭髮都白了,又挺可憐他,就強忍住性子,把鞋撿了上來,送到老人跟前。誰知那老人又把腳往前一伸說:"你給我穿上。

"張良還是忍住性子,便蹲下來,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來,什麼也沒說,大搖大擺地走了。張良望著老人背影,覺得很奇怪。

他剛轉身要走,老人又回來了,對他說:"你這個小傢伙不錯,我願意教你學點兒本事。五天以後的早晨,你在這兒等我。

" 張良連忙答應了。第五天早晨,他剛上橋,就見老人已經站在橋上了。老人生氣地說:

"你怎麼讓我老頭子等你呀?這樣可不行。要想學,再等五天吧!

" 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雞叫,就起身往橋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張良只好認錯。老人瞪了他一眼說:

"你要真想學,過五天再來。"說罷,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張良連覺也沒睡,半夜就到橋上等著。

過了一會兒,老人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張良迎上前去,見了禮。

老人高興地說:"年輕人要學本事,就得這樣啊!" 老人從懷中取出一卷兵書,遞給張良說:

"你好好讀這部書,將來準能成就大事業。"張良接過書,道了謝,還想再問些什麼,老人轉過身,頭也不回地快步走遠了。從此,張良專心致志地鑽研這部兵書,最終成了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幫助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全中國,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大漢王朝。

張良的成功得益於他的高情商:面對一個素不相識的老人故意讓他撿鞋、穿鞋,他都能一再忍住性子,幫老人撿了又穿;當老人要教他本領時,他能一次比一次去得早,最終贏得了老人的信賴,授之以決勝天下的兵書,助其成就大業。歷史又一次證明:

高情商是成功的最大祕訣!對情緒的有效管理實在是太重要了!

4樓:豬豬俠

秦始皇拜荊條

漢明帝敬師

唐太宗教子尊師

子貢以太陽、月亮喻孔子

程門立雪

陸佃尊師

張良三拾履

三顧茅廬

5樓:小妹家有大叔

程門立雪 00《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音zuò)侍立不去。

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00故事發生在宋朝,有個叫楊時的人,40多歲了,很有學問,但仍十分尊敬老師。一天中午,天快要下大雪了,楊時為了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飯也顧不上吃,就來到了程老師家。

他看到老師正在午睡,不好打攪,於是恭恭敬敬地在門口等待。天颳起了狂風,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地飛來,楊時卻毫不在意。過了好長時間,老師醒來了,連忙把他從門外請進屋裡,此時門外的積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

我尊師重道的作文怎麼寫?要有具體事例!!!

如何尊師重教?

6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為什麼,對「尊師重教」這個詞忽然覺得如此陌生,更不用說過去的那種親切感和厚重感。難道是當今社會不尊敬教師了嗎?難道是當今社會不重視教育了嗎?

自然不是。但今天再提這個詞,總覺得有些苦澀和蒼涼。

尊師重教,既然是教師節的主題,今年教師節前後,有關部門肯定會「評選」出各級各類先進教師。各式各樣的教師節慶祝會、座談會將如期隆重推出。

當今社會不可謂不敬重教師,但仔細想想,那種對教師打心底油然而生的尊敬和尊重還有嗎?那份純潔無瑕的教師和學生及家長的感情還在嗎?家長眼中的教師還大公無私嗎?

學生眼中的教師還耐心細緻嗎?這些年,教師的形象大打折扣,對教師的尊敬還有多少人是發自內心?

當今社會不能不說重視教育。但這重視似乎有些畸形,家長把孩子的賭注都壓在教育上,為教育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為孩子不惜代價地盲目擇校,為孩子不記得失地頻繁補課,為孩子不顧一切地過高企望,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對教育的重視嗎?

尊師,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個性。時下,追逐權勢、名利和錢物的教師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大多數的教師仍舊默默無聞、兢兢業業,保持教育高風亮節的挺拔氣質。只可惜,很多時間裡,教師的勞動、人格和個性被忽視,教師的工作時刻受到分數和升學率的束縛。

任何事情都會物極必反,重教過熱過頭有時反而傷害教育,令教育左右為難。遵循教育原則,按教育規律辦事,才是重教的根本。對教育的頻繁干擾,對教育的指手畫腳,常常叫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寸步難行。

解除教育的改革功利思想,讓教育迴歸原態,是重教的最好表現。尊師重教是奠基未來的前提,什麼樣的尊師重教決定什麼樣的未來。如何尊師重教,也是如何奠基未來。

7樓:匿名使用者

尊師:要發自內心,尊重其人格、其勞動付出;

尊師:要有行動表現出來,從禮節禮貌,到認真學習;

尊師:即是一個隨時隨地的,又是天長地久的;

尊師: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8樓:老馬揚蹄

一日為師,終生之父之字句,其後兩千年來對「天地君親師」之崇奉,皆可以看出古人對師道之尊重,不但是出於骨子裡的深刻認識,且亦是一種自發、自覺之行為。進一步明確教師在學校的中心地位,課堂可以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校則要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師尊」方可「道尊」,然所謂師尊者,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老師的人品要正,「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第二,學生的態度要端正,懂得「為學莫重於尊師」之理;第三,國家與社會的重視,柳宗元在《師友箴》中有「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教學之獨立性、自主性,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教師,乃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推動教育事業內涵發展的根本力量,承擔著讓每個受教育者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充分認識到教師的社會價值和引導作用。唯有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方能做好學生健康成長、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和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唯有廣大教師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方能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古往今來,我國歷史上尊師重道的名人有哪些

9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1、楊時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遊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

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就是著名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2、魯迅

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師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對壽鏡吾老師一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去看望壽老先生,2023年至2023年,魯迅出國留學。

這8年間,魯迅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彙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

3、岳飛

岳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後,每到初

一、十五,岳飛都一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4、***

毛宇居,***小時的私塾老師。2023年, 已是黨和****的***重回故鄉韶山,***親自向毛宇居老師敬酒,毛宇居老人說:「主席敬酒, 豈敢豈敢!

」***卻說:「尊老敬賢, 我應該應該的」

5、魏昭

郭林宗汗牛充棟,熟讀各家典籍,乃是遠近聞名的大儒。後來,魏昭到京城洛陽任官,毅然決定拜遠在南陽的郭林宗為師,並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熬藥給他吃。

10樓:赤眸兔仔

常佩業。郭靖。黃藥師的徒弟梅超風

古代戰爭結束後,大量女俘虜如何處置?

分配。當時的軍隊很多士兵都是單身,所以獎勵給他們做媳婦。大量的女俘虜要麼為奴,要麼我為妓。都是沒有自由之身的,只能聽從事這方面的人安排或者說是有權力的人的安排。戰爭結束後,女俘虜雖然有活下去的機會,但是沒有尊嚴。也沒有自由。比如掠為奴隸 侍妾 宮女 官妓 更有可能成為 兩腳羊 當然像羅馬先祖一樣,把...

古代的人刷不刷牙

當然刷牙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 牙齒之清潔 健美 疾病 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 詩經 衛風 碩人 中形容美女牙齒 齒如瓠犀 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

古代戰場中如何處理死去士兵屍體土葬還是火葬

斯流惠 在古代戰爭中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慣例,那就是戰勝方將失敗方士兵的屍體堆砌在道路的兩旁,然後用土將這些屍體夯實,做成金字塔形狀的土堆,以此來炫耀自己的軍功,嚇唬敵方,古人將這樣的土堆稱作 京觀 在 漢書 曾記載 王莽將死去敵軍士兵的屍體築成京觀,並在京觀上面樹立一面的旗,上面寫著 反虜逆賊鯨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