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將面臨怎麼的一種挑戰,你認為我國大學教學教育面臨哪些挑戰和問題

時間 2022-07-24 20:40:03

1樓:匿名使用者

新世紀的中國教育在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姿態開拓求索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然而,對於如何更好地承擔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完成未來中國人才培養的使命.中國教育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仍然面臨四大嚴峻挑戰。

挑戰一:教育投入總體不足

中國目前基本上形成了「**投入、社會多方參與、受教育者合理分擔」的教育和培訓經費籌措機制。教育屬性在發生變化。一類是純公益性的教育,由**資助和主辦;一類是準公共事業、非營利性的教育,既有公辦學校提供的.,也有民辦學校提供的;還有一類是營利性教育,如面向市場的技術培訓等。

依據中國的憲法和有關法律,**必須對社會公益性的教育事業進行財政支援.其水平隨著綜合國力和財政能力的增強而不斷提高。然而。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經費增長跟不上規模快速增長和質量提高要求的問題日益嚴重。

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例,我國並沒有真正做到「免費教育」,國家財政投入不足,導致許多農村地區依然存在嚴重的「上學難」問題。而高等教育也同樣面臨經費困難,學校自身發展能力不足.導致高校「高收費」、「亂收費」現象相當普遍。在新近召開的「21世紀論壇」2023年會議上,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認為.應儘快在我國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財政制度和剛性的教育撥款預決算體制.把增加財政性教育投入作為建設公共財政體制的重點,明確各級**的教育財政支出責任.進而構建起滿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穩定的和可持續增長的教育投入機制。

挑戰二:教育發展極不均衡

我國教育資源的配置失衡已經成為阻礙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差距明顯,西部與農村地區教育尤為薄弱。教育政策也以城市為中心,從教育內容、考試內容到高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顧及巨大的城鄉差距,加大了教育的不公平。

另外,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也嚴重失衡.我國在高等教育投資上的比例較大,基礎教育投資比例偏小。目前,中國勞動力和人才的配置正在從**機制向市場機制轉變。全日制正規學校教育正在朝著更加靈活開放的終身學習演進。

教育專家認為,在這樣的轉型時期.**應當營造促進教育公平的制度環境,減少和避免在公共教育領域中的**行為「越位」和「缺位」現象。**的「主動作為」應是全力支援免費義務教育、確保國防建設和重大工程人才需求、保障弱勢群體學習權利:其「有所作為」.就是選擇基礎學科、邊遠艱苦行業、市場不好調節的部分,予以適當扶持:

其「委託作為」,就是委託授權給第三部門或民營機構來做:其「不需作為」.就是引入社會參與和必要的競爭機制,**制定規則和適當監管即可。

挑戰三:人才培養結構和模式不合理

當前,隨著高校擴招,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高層次人才對職位的擠壓和替代推動著中國教育結構層次逐步提升。然而.現實的勞動力市場卻是技術技能性人才極為短缺,一方面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廣大企業和急需人才的農村基層很難找到高層次人才。擁有專科、本科文憑的求職者比比皆是,有一技之長的技工人才卻不多見,中高階熟練技工人才更是風毛麟角。

教育與社會需求出現脫節,反映出我國人才培養結構的不合理。我們要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教育發展觀,發揮教育促進就業的作用.就必須根據中國國情、經濟發展階段以及產業結構發展趨勢.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教育結構。

此外,素質教育裹足不前,應試教育積重難返,嚴重影響了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現在,許多中小學教育仍以「分數掛帥」,在追求升學率的指揮棒下,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創新能力和道德品質的發掘和全面培養,造成孩子心理素質普遍脆弱、團隊精神和身體素質的下降等。此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滯後,在應試教育模式下.許多改革措施在高考指揮棒面前退卻.教育改革遲遲邁不開步伐。

教育與社會脫節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挑戰四:教育體制改革思路不全面

專家認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教育體制改革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為財政而改革。許多改革都是圍繞著「掙錢」進行的:

大學生收費制度、後勤社會化、大學辦公司辦企業等。其實,教育具有社會公共服務事業和產業的雙重屬性.僅僅停留在產業層面上的改革是遠遠不夠的。

承認教育的公共服務事業屬性,就要確認教育具有同經濟執行不同的規律.**對教育負有主要的責任,教育不能全面實行市場化。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應該包括**巨集觀管理,社會廣泛參與,市場適度調節,學校自主辦學。在這個模式中,處理好**與市場、**與學校的關係是關鍵。

通過改變**對學校管得過多過死的體制,確保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的地位和權利,確保教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的應試型教育出來的高分低能孩子無法適應當今的社會需求!中國教育面臨的挑戰:從嬰幼兒開始培養訓練,加強孩子的適應能力,提高自身資質,真正培養出「高能」的人才!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教育面臨著一個大的挑戰,改變原來的制式管理模式,進而需要的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模式,包括一元化等等的弊病,都要考慮在內~任重道遠呀

4樓:

傳統教育正面臨缺失問題,國學越來越沒人重視了,祖宗的東西不能丟啊!

教育人生.中國

你認為我國大學教學教育面臨哪些挑戰和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教育正呈現出一個顯著的弔詭現象:一方面,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心理作用下,學生開始學習知識和掌握技巧的時間一再提前,小學中學化,幼兒園小學化,勇往直「前」,恨不得提前到孃胎階段,留給孩子們用於玩鬧的時間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大學對招進來的學生評價越來越低,不得不下大力氣去補基礎教育落下的「功課」,糾正基礎教育的偏差,重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科學素養。教育是一個連續的接力賽,前一棒的任務沒有完成,後一棒就不得不先把前一棒的「舊賬」還上,才能啟動自己的賽程。

但現實往往是「舊賬未了,新賬又來」,高等教育自身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也需要大學提供更強有力的解決方案。

在前後兩方面作用力的夾擊下,中國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的預期漸行漸遠,由此導致了目前中國社會另一個顯著的弔詭現象:一方面,企業和各類機構迫切需要能夠開拓事業,承擔責任的各類人才,但放眼望去,幾無可用之人;另一方面,每年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急於落實工作單位,卻發現很難找到願意僱傭他(她)們的機構,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迫使**不得不一再出臺各類治標不治本的激勵措施。市場是最敏感的。

如果用人機構願意支付給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低於農民工,那隻能說明它們對大學畢業生的評價或者說大學畢業生為它們提供的價值低於農民工。勞動力市場上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非均衡,根本原因在於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事實性下降。

這種現象並非中國獨有,即使在當今教育最發達的美國,情況也並不令人樂觀。高等教育的成本直線上升,但社會對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卻並未隨之提升。延續了數百年的「學歷=能力」公式似乎受到現實社會越來越強有力的挑戰,也迫使美國頂尖大學開始重新思考和定位本科教育教學的形式與內容,以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一個看起來正在發生的事實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已經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

的確,我們正處在一個飛速變化的世界,其變化的速率正在超越人類的想象力邊界。大學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但大學並不完全為當下的現實世界培養人,更重要的是,大學所培養的人將要面對未來的世界——一個可能和現在完全不同的世界。20年前的人能夠想象到今天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嗎?

不能,正如今天的我們也同樣無法想象20年後的世界將會怎樣。因此,本科教學的本質,就不在於教給學生過去的具體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即使不會過時,也很難應對未來世界的變化——而在於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她)們處理複雜資訊的能力,啟發他(她)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使學生能夠面對未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幫助他(她)們解決未知世介面臨的難題。

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具備一系列條件。然而,中國的本科教學正面臨著相當嚴峻的挑戰,無法適應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

首先,學生越來越不提問題,不會提問題,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很少有提問題的慾望,不知道問題在**,即使勉強提問,提出的也很難稱其為問題。如果說,在傳統的「演講式」課堂裡,學生不提問題尚可矇混過關的話——他(她)們只需帶著耳朵來聽即可,甚至不聽也沒有關係,因為教師無法進行有效監控——在新的「研討式」課堂中,不提問題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一是無法組織教學。「研討式」教學必須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討論就要提出問題,提不出問題討論就無法開展;二是教學質量降低。課堂時間極為寶貴,如果學生不提問題,時間就會在沉默中飛速流逝,學生不能在課堂裡接受必要的訓練,其結果將比原先的「演講式」教學還差——在那裡至少他(她)還接受了一些資訊;三是無法產生實際的教學效果。

由於無法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裡接受不到對他(她)們而言極為重要的批判性思維訓練。事實上,如果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和接受過良好訓練的話,「研討式」教學就只會變成一個吸引眼球的教育改革措施,卻起不到任何實際的教育效果。

其次,學生正在喪失極為寶貴的思考能力。他(她)們習慣於跨越過程,直奔結果。問題的關鍵在於,只要是結果,就一定是確定的,無非是好的結果和不好的結果而已。

但全球化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挑戰在於,我們現在和未來所面對的世界,將具有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我們甚至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如果學生不能從過程入手去思考、分析、研究問題,而只追求結果的話,當他(她)們一旦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時,將會手足無措,陷入迷茫和恐懼之中;反之,如果學生不斷養成思考的習慣,特別是形成了批判性思維的話,當他(她)們面對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時,至少他(她)們心裡不慌,知道該從**入手去解決問題。

最後,學生花費了大量時間上課、上網,卻很少讀書。由於思考能力的喪失,學生對未來產生了深深的迷茫和恐懼。他(她)們不得不選修大量課程,企圖通過學習知識使自己充實起來,用課程填充時間。

在他(她)們的意識裡,無論外部世界如何變化,只要有一技之長在手,心裡就有底兒。然而,當面對未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時,你現在所掌握的技能性知識也許不能幫助你有效地解決未來面臨的難題。於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

學期開始時,學生拼命地選課修課,力圖使自己充實起來;學期結束時,卻發現自己陷入了更深的迷茫和空虛之中——除了拿到了一個分數外,還剩下些什麼呢?再加上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的普及,學生基本上沒有時間去讀書,因而更沒有時間去思考,導致思考能力進一步退化。

(本文摘編自《中國大學教學》2023年第12期文章:「學生評價與本科教學面臨的挑戰」,標題為後加。)

在國外留學一年期的碩士研究生,中國教育部不承認學歷和學位了

看學校不看學期的。目錄裡的學校應該沒有問題。另外,沒有一年期的研究生,研究生都是兩年,只不過如果符合有些條件可以直接註冊研二罷了。我聽朋友說,在國外留學一年期的碩士研究生,中國教育部不承認學歷和學位了?真的假的? 綿子不睡覺 你說的是教育部不承認一年期碩士那條新聞吧,那已經是2004年的假新聞了,已...

換一種思想和行動方式,你將開啟成功的大門。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什麼

富用種思維式窮用另種截同式些思維式決定行決定結用富思維思考富行做事變富富行富思考 兩者都 窮思考 要 要 富讚美其富功窮怨恨富功所富功窮卻更加貧窮 功機平等於看待問題思維式與行罷 4456898吧 每一個人的思考和行動方式都不一樣,甚至有些人的思維方式都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就像有則寓言中的一個小男...

在中國有紋身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在中國這個地方紋身,會給自己帶來一種另類的感覺,另外紋身的時候也特別痛。還是比較另類的,畢竟有紋身的還是比較少,感覺自己很獨特,也慶幸自己只紋了一個小動物,不是很顯眼。挺常見的,現在大家為了時尚都會紋身,就是父母看到會心疼。一些工作沒法從事,老一輩會覺著不是什麼好人。紋身,aka 刺青,雖然它曾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