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測試題詳解,高中地理必修一測試題

時間 2022-08-27 03:30:04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題 d

a項可持續發展應該三個原則,其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b項限制消費當然是不可行的。。c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注意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片面追求經濟的發展是不合理的發展。。。

d項正確。發達國家消費的資源更多,排放的棄物更多,對環境影響更大,應負更大責任。

第二題 c

a項青藏高原上的應該是自然因素

b項市場因素

c項 商品糧基地建設是政策國素。

d項 自然因素。

有疑問歡迎各位大大指正。

高中地理必修一測試題

2樓:匿名使用者

b.每小時拔快二小時

解析:東邊時間比西邊早,到達東邊時需要向快撥

2.每小時1670千米,需要換算成經度差——赤道上1673千米是15°,北緯60°緯線長度是其一半,所以赤道上1670千米經度差就是30°即2個時區,所以時間是2小時

3樓:o一love一

因為不同情況下到達abcd點的經度差不同,根據經度差計算時間差,向東加上時間差。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高中地理必修二課後習題「問題**」答案

4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你可以登入高中隨身學,裡面有高中政治課後習題的詳解,還有所有知識點的總結,知識構架。這個我最近剛找到的,而且是的,註冊的時候需要一個: 。

教材版本還可以選擇的,你可以試試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點

高一地理必修二問題

5樓:煙樓書生

人口自然增長「率」——以斜率來理解,(3)的左邊圖形在座標軸之上,斜率為正;右邊斜率為負。正好是先上升再下降,出現峰值

6樓:文庫張潔

你想想,人口自然增長率是一段時期的人口自然增加數與這段時期的平均人口數之比,圖中③之前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都在橫座標之上,雖然增長率有下降的趨勢,但他們都是正數,也就是說人口是在增加的,打個比方,這個圖反映的是第一年增加了十個人,第二年增加了十五個人,第三年增加了五個人,雖然第三年增加的人數比第二年少,但是人口仍然是增加的,圖中③到⑤之間的人口增長率在橫座標之下了,也就是說人口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⑤這個點為什麼不選呢,雖然⑤這個點的時候人口也沒用增加或減少,但是它是在③的基礎上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負增長,所以在負增長的基礎上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7樓:醉愛小寅

a:2時人口增長率是最高的,不可能不出現用地緊張c:4時增長率為負增長,人口在減少,不穩定d:5不是最少的時候。

b:當人口增長率為0時,又呈現下降趨勢時,說明未來的增長率是負的,所以人口減少

8樓:前世之人

(2)點時,人口增長率達到最大,新增人口最多,然而現有用地滿足不了這麼多的人口,故而出現用地緊張

(3)點時,人口增長率為零,即此時人口不再增長,然而在這點之前人口增長率大於零,即之前人口一直在增長,而這點之後人口增長率小於零,即人口開始減少,所以在這點人口達到峰值

(4)點時,情況與(2)相反

(5)點時,情況與(3)相反,此前人口一直在減少,而此後人口增加,故在此時人口最少,出現勞動力短缺

9樓:慕c純

好比搭積木,1~2是遞增,相當於你今天搭三塊,明天搭四塊,後天搭五塊……到2~3時,就今天搭五塊,明天搭四塊,後天搭三塊,搭到3時就是搭了0塊……到3~4時,就今天減少一塊,明天減少兩塊,後天減三塊……到4~5時,就今天減三塊,後天減兩塊,大後天……,到5後又開始今天搭一塊,後天搭兩塊……。。。。。希望你的智商能理解!

10樓:匿名使用者

何為增長率?就是出生的減去死亡的,剩下的就是增長的。在3之前一直都是出生的比死去的多,也就是說在3之前人口是一直增加,而到3的時候出生的和死亡的一樣多,沒有增加,過了3之後就是出生的比死亡的少,也就是說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還逐步減少。

這樣說你應該明白了吧?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地理我強項,雖然說得不太文雅

11樓:匿名使用者

2已經是人口增長率最高的,達到頂峰。自然增長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嬰兒潮轉變到老齡化,三的時候人口已經開始減少了,人口老齡化是個原因,人們思想觀念轉變也是個原因。這是我的理解。

排除法也可以得出。2、4、5明顯是錯誤的。

高一地理必修二問題

12樓:光明

我國經濟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優化,但產業空間佈局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隨著產業和生產要素向東部地區持續集聚,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日趨加劇。近年來,先後出現「民工荒」、「電荒」、「油荒」、「地荒」,環境資源承載壓力加大,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生存壓力顯著加大。

與此同時,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遲緩,地區差距持續擴大,其資源優勢、勞動力要素優勢和市場潛力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內陸地區遷移,開始出現明顯的產業區域轉移趨向。

從中西部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看,兩地區均以傳統的流通和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為主,為現代工業服務的金融、通訊和資訊產業相當薄弱,現代化水平不高。

國家政策的相應傾斜等因素是形成東部地區與出口密切相關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較快發展的主要原因。中西部由於區位劣勢、資金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等因素,首先發展的只能是資源密集型產業。

進入21世紀以來,東部及沿海地區為加快產業結構升級,開始調整區域產業佈局,實行產業區域轉移,把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轉移擴散出去,以集中力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階製造業。而中西部地區交通、通訊和能源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制度環境、投資環境、市場環境大大改觀,其固有的區位劣勢在不斷弱化。外加低廉的土地、勞動力成本和豐富的資源,是大規模承接這種產業轉移的理想區位

13樓:四中

因為東部地區第二產業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和聚集的需要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總結

14樓:斯鳴玉冠輝

一、城市化

1、問題

①環境質量下降環境汙染

②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③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其他:貧困問題、內城衰落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社會治安問題2、解決辦法

①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③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3、城市化特點

發達國家

①起步早

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發展中國家①起步晚,發展快。②城市化水平較低。③城市發展不合理。

二、人口遷入、遷出

1、對遷入區的影響

(利)引進廉價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弊)人口對環境壓力增大,社會治安

2、對遷出區的影響

(利)減少人口密度,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

(弊)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失

三、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地形;水源(充足);土壤(肥沃)2、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廣闊);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援);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四、工業區(以魯爾地區為例)

1、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離鐵礦近

②水源充足

③交通便利

④市場廣闊

2、衰落原因拯救措施

調整工業佈局①煤炭能量地位下降

②世界性鋼鐵過剩

③生產結構單一調整工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

④新技術革命的衝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業升級換代⑤環境汙染嚴重治理汙染,美化環境

五、交通運輸佈局(南昆鐵路修建的意義)

1、促進經濟發展

2、促進民族團結

3、鐵礦資源豐富,加強外運

4、科技發展,能夠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

5、合理佈局交通網

六、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水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原則:共同性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

如何學好高中地理必修一,學好高中地理必修一

水雲間 必修一是自然地理,地方時什麼的要會想象。後面的氣候和洋流 地殼運動要多背多記。必修一1 太陽活動影響地球的表現 2 角速度 線速度的大小規律,恆星年,迴歸年的時間和意義 3 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新一天和舊一天的範圍判斷 4 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緯線的晝長 北緯20 40 60 5 正午太陽高度角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扭擺的青春 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1.1區域的基本含義1 區域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2 區域的基本特徵 特徵 區域具有一定的界線。區域內部表現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區域之間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區域具有一定的優...

高中地理,求詳解。(地球的運動)

1 因為太陽直射點大約在北迴歸線附近,所以對於北半球而言是夏至日 2 由上面一題可知,直射點是在北迴歸線,所以是23 26 n 3 a在赤道,b在北緯45 c在南緯60 緯線的話就是赤道的緯線最長啊,然後緯度越高長度就越短嘛!接著又因為相同時間內經過的路程越長自然速度就越快了 4 c晝短 因為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