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的五線譜 5,誰發明的五線譜

時間 2025-01-22 05:00:14

誰發明的五線譜

1樓:韻語悠蘭

圭多達萊佐。

西元9世紀,出現了一種以「點」、「鉤」、「劃」表示音的大概趨向和高低的記譜法。這種符號叫「紐姆」。先是記在一條線上,表示f音,根據符號落**的上下就有了乙個大概的音高標準。

後來又加了一條c線。到了十一世紀,圭多達萊佐把線加到四根,音域為八度左右,使音高記譜更準確。以後由於重唱、演奏的需要又出現了六線、七線譜,甚至十一線譜。

直到十六世紀,歐洲各國統一了五線譜,改變了橫線太多所引起的複雜局面,過高或過低的音用加線來表示。以後又出現了適應不同音域、不同用途的高音、中音、低音譜表和記錄多種樂器曲譜的大譜表、總譜表等,也都是建立在五線譜之上的。為了紀念五線譜的發明與誕生,人們把圭多達萊佐稱為「五線譜之父」。

與其它記譜法相比,五線譜具備著難以替代的優點:它的音高形象感強,容易區分高低音;和聲立體感強,能同時記錄諸多聲部及和絃;可記錄音調複雜、聲部繁多的大型**作品;旋律線條清晰,記譜科學適用…… 為此,五線譜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通用的、流行最廣的記譜法,為**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樓:網友

五線譜最早的發源地是希臘,它的歷史要比數字形的簡譜早得多。在古希臘,**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聲樂,歌詞發音的高低長短是用a、b、c……等字母表示的,到了羅馬時代,開始用另一種符號來表示音的高低,這種記譜法稱為「紐姆記譜法」(neuma),這就是五線譜的雛形。「neuma」源自希臘語,意為符號,是用繪圖的形式表示的初期紐姆形狀。

簡譜是由誰發明的 簡譜發明者

3樓:樂燕鈮

1、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17世紀時法國天主教方濟名會教士j·j·蘇艾蒂加以改進後用來教唱家教歌曲。18世紀中葉,著名的法國思想家j·j·盧稜再加改進,大力倡導,並編入他的《**辭典》之中。

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

2、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19世紀末葉,簡譜傳到日本,再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在中國簡譜的發明者是李叔同。

3、最早由盧梭發明,盧梭是18世紀40年代法國著名哲學家(1712-1778年),他在1743年以**方式將do、re、mi、fa、sol、la、si 7個唱名配上了阿拉伯數字,並予以系統化,被世人稱為謝氏譜制。

學習五線譜,怎樣學習五線譜

可以只看簡譜與五線譜的彈奏那一章。配合著這個看。五線譜很簡單,首先看譜號,分低音高音中音譜號。高音譜號旁邊沒有別的標記的情況下g為1,中音譜號c為1,低音譜號f為1。然後就是音符了,空心兩拍,實心一拍,帶一個小尾巴半拍,帶兩個小尾巴1 4拍依此類推。有一本李重光寫的 理論基礎 32開。從頭到尾翻看一...

五線譜寫法,五線譜音符寫法

五線譜 musical notation 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種記譜法,通過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 屬於運用最廣泛的樂譜之一。最早的發源地是希臘,它的歷史要比數字形的簡譜早得多。在古希臘,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聲樂。到了羅馬時代,開始用另一種符號來表示音的高低,這種記譜...

關於五線譜的符號問題,五線譜音符符號

有兩種可能 第一是 前面的小節有升降號,雖然前一小節的管不了下一個小節,但習慣上會寫上。第二種是 你的開頭的總譜表上就是有升降號,然後這個還原號就起到臨時變音的作用了。所謂的印刷錯誤不存在。是啊是啊 還原符號不一定是前面一個小節 也許是前幾個吧 不可能沒有降號和升號就有還原號的 你仔細找一找 如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