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眼淚的錯覺
1.戰國中期至西漢末年
戰國中期,下游大規模修築堤防後,固定下來的河道就是《漢書·地理志》裡記載的大河,從此結束了長期以來多股分流、改道頻繁的局面,我們暫時作為黃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戰國中期,黃河下游地區人口稀少,初築堤防時,兩岸堤距寬達50漢裡(1漢裡相當現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內遊蕩,河道蓄洪能力較強,不易發生決口.以後生齒日繁,在大堤內河槽兩旁淤出的大片灘地上進行了墾殖,修築民埝以自衛,遠者距水數裡,近者僅數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險情迭出.
西漢末年,今河南浚縣境內河道,“河水高於平地”,顯然已成“懸河”.這是秦漢以來黃河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加劇的結果.公元11年王莽時黃河又東決,河、淮之間水災延續了60年之久.
2.東漢至唐末
公元11年(王莽始建國三年),黃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以上決口,河水一直氾濫至清河郡以東數郡.當時,王莽因為河決東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墳不受威脅,就不主張堵口,聽認水災延續了近六十年,從而造成黃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後,在將近千年時間裡,黃河下游河道出現過相對穩定的局面,偶而有決溢,也未造成大規模改道.其原因:
一,東漢開始,大量遊牧民族入居黃河中游,退耕還牧,次生草原和灌木叢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對
二,公元70年,在王景領導下,對西漢末漫流的河水進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條新的河道,大體流經冀魯交界地區,從長壽津(今濮陽西旺賓一帶),自西漢大河別出,循古漯水河道,經今範縣南,在今陽谷縣與古漯河分流,經今黃河和馬頰河之間,至今山東利津縣境入海.
三,當時黃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單獨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澤窪地,都起著分洪、排沙與調節流量的作用.
3.唐末至北宋末
經近千年的堆積,到唐末開始,黃河下游河口段已逐漸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發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時期,決口的頻率明顯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決.
至11世紀初,在今山東商河、惠民、濱州市縣境內,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後決口地點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陽)、滑州(今滑縣東舊城)一帶.總的趨勢是,河道逐漸向北擺動.
五代末年、北宋前期決出的赤河、橫隴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2023年商胡埽(今濮陽東昌湖集)決口,北流經今滏陽河與南運河之間,下游合御河(今南運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稱“黃河北派”.這是黃河變遷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黃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
商胡埽、小吳埽、內黃口)
4.金元至明嘉靖
2023年(南宋建炎二年),為阻止金兵南下,宋東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為決河,使黃河東流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從此黃河離開了春秋戰國以來流經今浚、滑一帶的故道,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在此後的700多年中,以東南流入淮為常.這是黃河下游變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也是黃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間原是黃河下游的窄道,由於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決口後襬動的範圍,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東、山東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離開了這段河道以後,下游河道折向東或東南,擺動於豫東北至魯西南地區.在金代,有記載的12次決口中,決後河道擺動在該地區佔10次.
2023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黃河在原武、陽武、中牟、延津、開封、祥符、杞縣、睢州、陳留、通許、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溝等15處決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內折而南流,經尉氏、洧川、扶溝、鄢陵等地,由潁水入淮;一股在開封境內,折而南流,經通許、太康等地,由渦入淮.我們將其稱為黃河歷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2樓:gold橙汁
黃河歷史上帶給人們的災難:
1、戰國中期至西漢末年
在戰國中期,黃河下游地區人口稀少,初築堤防時,兩岸堤距寬達50漢裡(1漢裡相當現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內遊蕩,河道蓄洪能力較強,不易發生決口。
以後生齒日繁,在大堤內河槽兩旁淤出的大片灘地上進行了墾殖,修築民埝以自衛,遠者距水數裡,近者僅數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險情迭出.
西漢末年,今河南浚縣境內河道,“河水高於平地”,顯然已成“懸河”.這是秦漢以來黃河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加劇的結果.公元11年王莽時黃河又東決,河、淮之間水災延續了60年之久.
2、東漢至唐末
公元11年(王莽始建國三年),黃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以上決口,河水一直氾濫至清河郡以東數郡.當時,王莽因為河決東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墳不受威脅,就不主張堵口,聽認水災延續了近六十年,從而造成黃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3、唐末至北宋末
經近千年的堆積,到唐末開始,黃河下游河口段已逐漸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發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時期,決口的頻率明顯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決.
至11世紀初,在今山東商河、惠民、濱州市縣境內,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後決口地點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陽)、滑州(今滑縣東舊城)一帶.總的趨勢是,河道逐漸向北擺動.
五代末年、北宋前期決出的赤河、橫隴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2023年商胡埽(今濮陽東昌湖集)決口,北流經今滏陽河與南運河之間,下游合御河(今南運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稱“黃河北派”.這是黃河變遷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黃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
商胡埽、小吳埽、內黃口)
4、金元至明嘉靖
2023年(南宋建炎二年),為阻止金兵南下,宋東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為決河,使黃河東流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從此黃河離開了春秋戰國以來流經今浚、滑一帶的故道,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在此後的700多年中,以東南流入淮為常.這是黃河下游變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也是黃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間原是黃河下游的窄道,由於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決口後襬動的範圍,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東、山東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離開了這段河道以後,下游河道折向東或東南,擺動於豫東北至魯西南地區.在金代,有記載的12次決口中,決後河道擺動在該地區佔10次.
2023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黃河在原武、陽武、中牟、延津、開封、祥符、杞縣、睢州、陳留、通許、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溝等15處決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內折而南流,經尉氏、洧川、扶溝、鄢陵等地,由潁水入淮;一股在開封境內,折而南流,經通許、太康等地,由渦入淮.我們將其稱為黃河歷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黃河帶給了我們哪些災難
洪水給人類帶來了哪些災難,水會給人們帶來哪些災害?
風行江山 水患原因 水災 澇災 水災 河水或湖泊氾濫淹沒土地引起的災害。澇災 由於地面排水不暢造成地面長期積水引起財產損失的現象。分類 1 潰決型 2 漫溢型 3 內澇型 4 蓄洪型 5 山地型 6 海岸型 7 城市型 洪水給人類正常生活 生產活動帶來的損失和禍患,簡稱洪災。洪水 凡超過江河 湖泊 ...
黃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黃河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好處
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就提出了南水北調設想。中國是個缺水的國家,水資源總量約28000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 4,在世界排列第88位。而且,全國水土資源分佈很不均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佔全國的80 以上,耕地面積不到全國的40 屬富水區 而黃河 淮河 海河...
空氣給人類帶來的益處是什麼,空氣給人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幽靈漫步祈求者 地球有了大氣,人類和各種生物才能呼吸。由於大氣層既能讓陽光透過,又能適當地儲存住地球上的一定熱量,才能調節好地球上的溫度,使萬物欣欣向榮。大氣又像是地球的盔甲。能夠有效阻止隕星襲擊地面。在大氣的上方有一層臭氧,這是一種無色卻有特殊臭味的氣體。太陽的紫外線和星際空間的各種宇宙射線都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