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被除名的冥王星,後來不是又發現了?叫什麼

時間 2021-06-09 05:49:29

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從小到大都認為太陽系有9顆行星並且5年前因為冥王星被降級而震驚,那就準備好再次震驚吧!太陽系可能確實有9顆行星,而且最大的一顆也許不是木星。

一場“搜捕”行動已經開始,物件是據認為潛伏在奧爾特雲(太陽系最遙遠的區域)中、質量高達木星4倍的氣態巨行星。這顆行星暫時取名為“堤喀”(希臘神話中的命運女神———本網注),其軌道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軌道與太陽距離的1.5萬倍,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觀測到。

但是,科學家如今認為,它存在的證據已經由美國航天局的太空望遠鏡“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收集到,正在等待分析。

第一部分資料將於4月份公佈。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斐特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約翰·馬泰塞和丹尼爾·惠特邁爾認為,相關資料兩年內就將揭示“堤喀”的存在。

一旦確定“堤喀”的位置,其他望遠鏡就可以對準那個方向證實這一發現。

“堤喀”是否將成為太陽系第9顆行星將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目前的主要反對觀點認為,“堤喀”很可能是圍繞其他恆星形成的,後又被太陽引力場捕獲。馬泰塞教授說,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也許會選擇為“堤喀”建立一個新的類別。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將對這顆星體的名稱擁有決定權。希臘人相信,“堤喀”主宰城市命運。選擇這個名字與早先的一種假設有關。

這種假設認為,太陽或許是某種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它有一個暗伴星,暫稱“涅墨西斯”(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本報注),地球生物的大規模滅絕就是歸罪於它。在神話傳說中,“堤喀”與“涅墨西斯”是好姐妹。

惠特邁爾教授說,幾乎可以肯定,“堤喀”主要由氫和氦構成,大氣層很可能與木星相似,有彩色的斑點、條紋和雲團。他還說:“它可能也有衛星。所有帶外行星都有衛星。”

“堤喀”引人注目的資料是溫度,據**為-73℃左右,比冥王星表面溫度高很多。惠特邁爾教授說:“熱量是它形成時留下的。這麼大的物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冷卻。”

奧爾特雲中的億萬個物體大多是骯髒的冰塊,溫度接近於絕對零度(-273.15℃)。

這些冰塊有些因為星系潮汐力的作用脫離軌道,開始墜入內太陽系的漫長旅程。

當這些長周期彗星靠近太陽時,有些冰氣化,形成肉眼可見的獨特彗尾。

馬泰塞和惠特邁爾教授最初用“堤喀”的存在解釋為什麼很多長周期彗星來自異常的方向。他們在發表於《國際太陽系研究雜誌》月刊2月號的最新**中說,自2023年以來觀測到的長周期彗星有超過20%來自非正常區域:它們的角度高於星系潮汐力理論**的角度。

自這種異常現象有記錄以來,科學家沒有提出其他解釋。但是,有關“堤喀”的假設也存在一個缺陷。傳統理論認為,氣態巨行星也應當把彗星從奧爾特雲中心地帶驅逐出去,但到目前為止尚未觀測到這一情況。

馬泰塞教授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彗星在內太陽系中穿越數次後,已從軌道中逃逸出去,並且逐漸變暗,所以很難被觀測到。所以,如果確實存在,“堤喀”也許不僅在擾亂彗星軌道,也可能將推翻一套確立已久的科學理論。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發現是假設存在的一顆假想行星,名字叫堤喀(英語:tyche),現已排除其存在可能性。

堤喀(英語:tyche)是太陽系奧爾特雲內的一顆假設的氣態巨行星的暱稱。2023年2月,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斐特分校的天文學家約翰·馬泰塞和丹尼爾·惠特邁爾多次發表宣告表示,基於長周期彗星執行軌道的不規則性,他們發現了該天體存在的證據。

他們提到,假如堤喀的確存在,那麼應能在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望遠鏡觀測到的資料中找到它。然而,一些天文學家對此表示懷疑,得花兩到三年時間去分析資料,以確認wise是否的確觀測到了這顆行星的存在。2023年發行的《天文物理期刊》指出,wise排除了在10,000天文單位有土星大小的物體,及至26,000天文單位(0.

4光年)內木星大小或更大的物體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堤喀並不存在。

另外,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後,被歸入新定義的“矮行星”中。矮行星,又稱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但又不屬於行星或自然衛星的一類太陽系天體。矮行星直接圍繞太陽公轉,其自身引力足以使它達致流體靜力學平衡,但又未能清除軌道鄰近小天體。

目前經國際天文聯會(iau)確認的矮行星共有五個:穀神星、冥王星、妊神星、鳥神星和鬩神星。據估計,太陽系中可能還有近百個已知天體可被歸為矮行星,但目前仍缺乏足夠詳細的觀測確認。

3樓:匿名使用者

這類行星叫“類冥天體”,或“海王星外天體”,都屬於柯依伯帶天體,且都屬於矮行星家族。目前發現的不只一個,大約20個。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個頭都不大,具有大橢圓軌道,且具有較大的軌道傾角。

下面是其中比較大的10個。

1、鳥神星。發現於2023年,直徑大約1800公里,近日點38.5天文單位,遠日點53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310年。

2、鬩神星。發現於2023年,直徑大約2400公里,近日點37.8天文單位,遠日點97.5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557年。

3、妊神星。發現於2023年,直徑大約1400公里,近日點約35天文單位,遠日點約52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235年。

4、賽德娜。發現於2023年,直徑大約1000公里,近日點約76天文單位,遠日點約937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12023年。

5、創神星。發現於2023年,直徑大約1100公里,近日點約41.7天文單位,遠日點約45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286年。

6、小行星225088。發現於2023年,直徑可能大於妊神星。近日點約33.6天文單位,遠日點約100.8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551年。目前尚未被正式認定為矮行星。

7、亡神星。發現於2023年,直徑大約800公里,近日點約30.3天文單位,遠日點約48.1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245年。

8、小行星84522。發現於2023年,直徑大約1150公里,近日點約39.2天文單位,遠日點約71.9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414年。目前尚未被正式認定為矮行星。

9、(278361) 2007 jj43 。發現於2023年,直徑700-1000公里,近日點約40.3天文單位,遠日點約55.

4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331年。目前尚未被正式認定為矮行星。

10、(202421) 2005 uq513 。發現於2023年,直徑550-1250公里,近日點約37.3天文單位,遠日點約49.

8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約287年。目前尚未被正式認定為矮行星。

4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朗於2023年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顆天體,將其暫時編號為“2003ub313”。2023年7月,布朗正式宣佈了這一發現,並稱該天體為“齊娜”(神話中的一個好戰女神)。這顆天體位於海王星公轉軌道外的柯伊伯帶中,據專家推算,它距離太陽約160億公里,其表面溫度約為零下248攝氏度。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吧,太陽系9大行星最外圍的算是白矮星所以被去掉了就8個。後來的誰發現的。。。。。

冥王星是什麼時候在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6樓:匿名使用者

去年還是前年 但是教材木改 已經是矮星了

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的7個原因 揭祕冥王星不是行星

九大行星是哪,九大行星是哪九個

風 太陽系內迄今發現了九顆大行星。有時稱它們為 九大行星 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這九大行星依次是 最近的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以及最遠的冥王星。水星 金星 地球和火星也被稱為類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也被稱為巨行星,天王星 海王星和冥王星也被稱為遠日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他的...

九大行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九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首先現在是八大行星了哦!冥王星不算大行星,算矮行星了。相同點就是大行星定義。因為你要求 高度概括 所以把三條定義抄來好像不合要求。那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 圍繞太陽運轉,並且足夠大的天體。不同點主要有 1.離太陽距離有的近有的遠。大小也各不相同。2.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這4個是固體球 而木星 土星 天...

如何用肉眼分辨九大行星

尤其現在地球上觀星條件逐漸惡化.八大行星肉眼容易見到的通常只有4個.行星共同特點是 1,都比較亮 2,不閃爍,除非有薄雲經過 3,在恆星背景上移動.下面說2009年6月的觀測 最容易見的是金星,天上所有肉眼可見恆星亮度總和也沒有他亮,金黃色的,6月日出前1,2小時可見 第二是木星下半夜可見,天上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