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是怎麼形成的

時間 2021-07-02 11:48:20

1樓:go不留痕跡123人生如茶細品歲月

大**說大**:揭開宇宙的序幕約在150億年前,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大**—宇宙從此誕生了!當時的宇宙是一團密度非常大,溫度幾兆度的火球.

其中擠著很多粒子,互相撞來撞去.這些粒子也就是構成宇宙中一切元素的基本單位。

大**後,宇宙中組成星系的物質出現大**時,氫核子就已經存在,大**後不到一分鐘,氦核子產生了.約經過10萬年,宇宙的溫度逐漸降低,氫核子和氦核子分別和電子結合,成為氫原子和氦原子,他們就是組成星系的主要元素。

以我們的銀河系為例,來看宇宙的形成散佈在宇宙間的物質有疏有密,密的區域引力較大,會把附近的氣體吸過來,越聚越多,成為大的氣體團,並且慢慢收縮,這就是原始銀河雲。

我們的銀河只是其中之一而已,銀河中的太陽系銀河裡的物質的分佈有密有疏,密集的地區會收縮凝聚,終於發光發熱,星星便誕生了,太陽便是我們的銀河系裡2'000億顆恆星中的一顆。

自從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也就是宇宙間一切物體包括星星,太陽,月亮,行星和其他物體間都有相互的吸引力,物體質量越大,吸引力越大,物體間的距離增長,引力就會減弱,宇宙間所有的星系,星球的形成,都是萬有引力控制,星際物質聚集形成星系,星球。

擴充套件資料:

星星的各種分類:

1、星星按種類分: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此分類只在太陽系),小天體(小行星,彗星等)

2、恆星按階段分:新星,主序星,紅巨星,超新星(分為以下幾種)-1白矮星,2中子星;3黑洞

3、恆星按大小分:(褐紅)矮星,(藍,藍白,黃,紅)巨星,(藍,紅)超巨星

4、恆星按光譜分:o、b、a、f、g、k、m及附加的r、n、s等型別

5、恆星按組合分:單星,雙星,聚星和星團

2樓:雙贏兼贏

所謂天上的星星,除了太陽系內的星星是行星之外~可見的基本都是恆星

先說宇宙的產生:

宇宙的起源

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 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淮南子.原道訓》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

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們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形成的。

在**發生之前,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之後發生了大**。

大**使物質四散出擊,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然而,大**而產生宇宙的理論尚不能確切地解釋,「在所存物質和能量聚集在一點上」之前到底存在著什麼東西?

「大**理論」是伽莫夫於2023年建立的。它是現代宇宙系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又稱大**宇宙學。與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

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

根據大**宇宙學的觀點,大**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

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

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

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在來說恆星是個什麼東東:

恆星的誕生

在星際空間普遍存在著極其稀薄的物質,主要由氣體和塵埃構成。它們的溫度約10~100k,密度約10-24~10-23g/cm3,相當於1cm3中有1~10個氫原子。星際物質在空間的分佈並不是均勻的,通常是成塊地出現,形成瀰漫的星雲。

星雲裡3/4質量的物質是氫,處於電中性或電離態,其餘約?是氦以及極少數比氦更重的元素。在星雲的某些區域還存在氣態化合物分子,如氫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

如果星雲裡包含的物質足夠多,那麼它在動力學上就是不穩定的。在外界擾動的影響下,星雲會向內收縮並**成較小的團塊,經過多次的**和收縮,逐漸在團塊中心形成了緻密的核。當核區的溫度升高到氫核聚變反應可以進行時,一顆新恆星就誕生了。

'主序星恆星以內部氫核聚變為主要能源的發展階段就是恆星的主序階段。處於主序階段的恆星稱為主序星。主序階段是恆星的青壯年期,恆星在這一階段停留的時間佔整個壽命的90%以上。

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向外膨脹和向內收縮的兩種力大致平衡,恆星基本上不收縮也不膨脹。恆星停留在主序階段的時間隨著質量的不同而相差很多。質量越大,光度越大,能量消耗也越快,停留在主序階段的時間就越短。

例如:質量等於太陽質量的15倍、5倍、1倍、0.2倍的恆星,處於主序階段的時間分別為一千萬年、七千萬年、一百億年和一萬億年。

目前的太陽也是一顆主序星。太陽現在的年齡為46億多年,它的主序階段已過去了約一半的時間,還要50億年才會轉到另一個演化階段。與其他恆星相比,太陽的質量、溫度和光度都大概居中,是一顆相當典型的主序星。

主序星的很多性質可以從研究太陽得出,恆星研究的某些結果也可以用來了解太陽的某些性質。

紅巨星與紅超巨星

當恆星中心區的氫消耗殆盡形成由氦構成的核球之後,氫聚變的熱核反應就無法在中心區繼續。這時引力重壓沒有輻射壓來平衡,星體中心區就要被壓縮,溫度會急劇上升。中心氦核球溫度升高後使緊貼它的那一層氫氦混合氣體受熱達到引發氫聚變的溫度,熱核反應重新開始。

如此氦球逐漸增大,氫燃燒層也跟著向外擴充套件,使星體外層物質受熱膨脹起來向紅巨星或紅超巨星轉化。轉化期間,氫燃燒層產生的能量可能比主序星時期還要多,但星體表面溫度不僅不升高反而會下降。其原因在於:

外層膨脹後受到的內聚引力減小,即使溫度降低,其膨脹壓力仍然可抗衡或超過引力,此時星體半徑和表面積增大的程度超過產能率的增長,因此總光度雖可能增長,表面溫度卻會下降。質量高於4倍太陽質量的大恆星在氦核外重新引發氫聚變時,核外放出來的能量未明顯增加,但半徑卻增大了好多倍,因此表面溫度由幾萬開降到

三、四千開,成為紅超巨星。質量低於4倍太陽質量的中小恆星進入紅巨星階段時表面溫度下降,光度卻急劇增加,這是因為它們外層膨脹所耗費的能量較少而產能較多。

預計太陽在紅巨星階段將大約停留10億年時間,光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好幾十倍。到那時侯,地面的溫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兩三倍,北溫帶夏季最高溫度將接近100℃。

大質量恆星的死亡

大質量恆星經過一系列核反應後,形成重元素在內、輕元素在外的洋蔥狀結構,其核心主要由鐵核構成。此後的核反應無法提供恆星的能源,鐵核開始向內坍塌,而外層星體則被炸裂向外拋射。爆發時光度可能突增到太陽光度的上百億倍,甚至達到整個銀河系的總光度,這種爆發叫做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後,恆星的外層解體為向外膨脹的星雲,中心遺留一顆高密天體。

金牛座裡著名的蟹狀星雲就是公元2023年超新星爆發的遺蹟。超新星爆發的時間雖短不及1秒,瞬時溫度卻高達萬億k,其影響更是巨大。超新星爆發對於星際物質的化學成分有關鍵影響,這些物質又是建造下一代恆星的原材料。

超新星爆發時,爆發與坍塌同時進行,坍塌作用使核心處的物質壓縮得更為密實。理論分析證明,電子簡併態不足以抗住大坍塌和大**的異常高壓,處在這麼巨大壓力下的物質,電子都被擠壓到與質子結合成為中子簡併態,密度達到10億噸/立方厘米。由這種物質構成的天體叫做中子星。

一顆與太陽質量相同的中子星半徑只有大約10千米。

從理論上推算,中子星也有質量上限,最大不能超過大約3倍太陽質量。如果在超新星爆發後核心剩餘物質還超過大約3倍太陽質量,中子簡併態也抗不住所受的壓力,只能繼續坍縮下去。最後這團物質收縮到很小的時候,在它附近的引力就大到足以使運動最快的光子也無法擺脫它的束縛。

因為光速是現知任何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連光子都無法擺脫的天體必然能束縛住任何物質,所以這個天體不可能向外界發出任何資訊,而且外界對它探測所用的任何媒介包括光子在內,一貼近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它吸進去。它本身不發光併吞下包括輻射在內的一切物質,就象一個漆黑的無底洞,所以這種特殊的天體就被稱為黑洞。黑洞有很多奇特的性質,對黑洞的研究在當代天文學及物理學中有重大的意義。

科學家發現,在木星和土星的表面散放出來的能量比它們所吸收的能量要多,這就意味著木星和土星也可以發光,只是它們發出的是遠紅外線而不是可見光而已。

星星是怎麼形成的?

3樓:阿離

恆星的形成過程是非常緩慢的,可能需要數百萬年。恆星在誕生之前,是一顆巨大的分子云,裡面都是塵埃和氣體。這樣的分子云又被稱之為星雲或暗星雲;這些分子云中富含大量的氫分子(h2)和氦分子(he),以及一些其他顆粒。

通常來說,這些分子云是很冷的,也是很穩定的。

然而,附近的超新星**或銀河系碰撞可能會通過分子云釋放出巨大的衝擊波和能量。**就是板塊和板塊之間的碰撞所產生的巨大衝擊波和能量所引起的。在分子云中,這種能量會受到引力的干擾,它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開始坍塌,從而導致氫分子和氦分子都聚集到一起,這樣就增加了分子云中心的質量。

質量的增加就會增強引力,從而從周圍吸引更多的分子和粒子。

隨著越來越多的分子和顆粒坍塌或落入雲的中心,中心開始升溫。這個加熱的中心或加熱的核心被稱之為原恆星。原恆星繼續吸引更多的分子並變得越來越熱,直到溫度和壓力達到氫核可以彼此融合而形成氦原子,並釋放出大量的光、熱以及輻射。

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核聚變。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重力這個向內的力會被熱量和輻射產生的向外的力慢慢平衡。這對力一旦達到長期穩定的平衡時,一顆恆星就此誕生了。

玉是怎麼形成的,玉石是怎麼形成的

一 白雲岩沉積階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 距今約十幾億年 在塔里木古陸南緣,也就是今天崑崙山脈北緣所在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淺海地帶,那裡有大量的碳酸鹽沉積,其中含鎂質的白雲岩為成玉的主要物質 之一。二 白雲岩區域變質階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紀,塔里木運動造成全區強烈的褶皺斷裂活動,從而最終形成了塔里木大陸。在...

大風是怎麼形成的,風是怎麼形成的?

風的成因及其影響 空氣的水平運動叫做風。風的特性用風向和風速表示。風向指風的來向,通常分成8個方位。風速指單位時間內空氣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單位是米 秒或公里 小時,通常用風力等級表示。當預報時段內,平均風力達到6級以上時氣象臺釋出大風警報。風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風總是從高氣壓吹向低氣壓,氣壓差越...

水是怎麼形成的 水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從原始星雲凝聚成行星後,由於內部溫度變化和重力作用,物質發生分異和對流,於是地球逐漸分化出圈層,在分化過程中,氫 氧氣體上浮到地表,再通過各種物理及化學作用生成水。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後冷卻形成原始地殼的時候產生的。最初地球是一個冰冷的球體。由於存在地球內部的鈾 釷等放射性元素開始衰變,釋放出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