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雨說情感
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分佈在地球地面以上20~50公里的大氣高度之間,但主要位於20—25公里的高度間。
雖然說起來臭氧層的厚度最少可達5公里,但是若把臭氧層的臭氧校訂到標準情況,也就是說將臭氧分子按空氣濃度排列成一層,這層純臭氧的厚度平均僅為3毫米左右。
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太陽紫外線製造出來的。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分為長波和短波兩種,當大氣中的氧氣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線照射時,氧分子會分解成原子狀態。氧原子(o)的不穩定性極強,當它再與氧分子反應時,就形成了臭氧,在地球大氣層中每年大約會形成500億噸臭氧。
擴充套件資料
臭氧層對我們人類是有巨大貢獻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傷害。
第二,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將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臭氧分子是平流層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臭氧層在平流層的垂直分佈對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和大氣運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可臭氧層一旦耗竭,將勢必℃對人類及其生存的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後果。
第一,紫外線輻射將增強。經科學研究證實,有害的紫外線是**癌和眼科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屆時**癌和白內障患病的比率將大幅上升。
第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紫外線輻射將使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都下降,漁業也會大幅減產。第三,還會使地球表面升溫,南北兩極加快融冰,以使海平面上升,從而導致更多禍及人類的自然災害發生。
然而,臭氧層這道天然屏障,近十多年來卻仍在遭到破壞。這個問題是2023年美國化學家羅蘭和穆連首先提出來的。他們認為,一種叫氯氟烴(cfc)的氣體被輸送到平流層後,在那裡分解產生的原子氯(c1)就將有可能破壞臭氧層。
於是,科學家們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每年春天都在南極考察臭氧層。2023年,人們首次觀察到了至今為止最大的臭氧空洞,它的面積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小的2400萬平方千米。英國南極探險隊從2023年開始觀察南極上空以來,每年都會在9~11月發現臭氧層空洞。
這個發現引起了聯合國相關組織的高度重視。2023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從2023年開始,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2樓:匿名使用者
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里的高度處。若把臭氧層的臭氧校訂到標準情況,則其厚度平均僅為3毫米左右。
臭氧含量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變化而不同。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的少量紫外輻射,有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
臭氧層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臭氧量的減少、臭氧層的被破壞使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量增加。其中uv-b紫外線波段增加更多。uv-b紫外線輻射的增加,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很大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紫外線除了在人類**中產生vd外,未發現其他有益效應。紫外線對人體的危害卻較大。主要表現在影響人類**、眼睛及免疫系統。
實驗證明紫外線會損傷角膜和眼晶體,如引起白內障、眼球晶體變形等。據分析,平流層臭氧減少1%,全球白內障的發病率將增加0.6-0.
8%,全世界由於白內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數將增加10,000到15,000人。
3樓:海兒在看海
在距離地球表面15-25公里的高空,因受太陽紫外線照射的緣故,形成了包圍在地球外圍空間的臭氧層,這臭氧層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護傘。這就是大多數人對臭氧的全部認識。人類真正認識臭氧還是在150多年以前,由德國化學家先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電解及火花放電中產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閃電後產生的氣味相同,先貝因博士認為其氣味類似於希臘文的ozein(意為「難聞」),由此將其命名為ozone(臭氧)。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佈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氣中,我們稱之為臭氧層。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線製造出來的。大家知道,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分為長波和短波兩種,當大氣中(含有21%)的氧氣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線照射時,氧分子會分解成原子狀態。
氧原子的不穩定性極強,極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如與氫(h2)反應生成水(h2o),與碳(c)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02)。同樣的,與氧分子(o2)反應時,就形成了臭氧(o3)。
臭氧形成後,由於其比重大於氧氣,會逐漸的向臭氧層的底層降落,在降落過程中隨著溫度的變化(上升),臭氧不穩定性愈趨明顯,再受到長波紫外線的照射,再度還原為氧。臭氧層就是保持了這種氧氣與臭氧相互轉換的動態平衡。
在這麼廣大的區域內到底有多少臭氧呢?估計小於大氣的十萬分之一。如果把大氣中所有的臭氧集中在一起,僅僅有三公分薄的一層。
那麼,地球表面是否有臭氧存在呢?回答是肯定的。太陽的紫外線大概有近1%部分可達地面。
尤其是在大氣汙染較輕的森林、山間、海岸周圍的紫外線較多,存在比較豐富的臭氧。
此外,雷電作用也產生臭氧,分佈於地球的表面。正因為如此,雷雨過後,人們感到空氣的清爽,人們也願意到郊外的森林、山間、海岸去吮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氣,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讓身心來一次爽爽快快的「洗浴」,這就是臭氧的功效,所以有人說,臭氧是一種乾淨清爽的氣體。(臭氧有極強的氧化性,少量的臭氧會使人感到精神振奮;但過強的氧化性也使其具有殺傷作用,詳見自由基)。
4樓:流光月影刀
一. 臭氧層是什麼?
臭氧是無色氣體,有特殊臭味,因此而得名「臭氧」。由太陽飛出的帶電粒子進入大氣層,使氧分子裂變成氧原子,而部分氧原子與氧分子重新結合成臭氧分子。距地面15~50千米高度的大氣平流層,集中了地球上約90%的臭氧,這就是「臭氧層」。
這臭氧層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護傘。它能有選擇地吸收短波太陽輻射能,由於這種吸收作用,使得對人體和其他生物有致癌和殺傷作用的紫外線和x射線等短波輻射能在到達地面前大部分被吸收,從而使人類免受其傷害。
二. 臭氧層被破壞對人類的危害
首先,它會影響人類的健康。
臭氧層被破壞後,其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類接受過量紫外線輻射的機會大大增加了。過量的紫外線輻射不但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而且會增加**癌的發病率。據統計,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有10萬人死於**癌,大多數病例與過量紫外線輻射有關。
另外,過量紫外線輻射還會誘發各種眼科疾病,如白內障、角膜腫瘤等。
其次,它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產。
實驗表明,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會使植物葉片變小,減少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面積,從而影響作物的產量同時,過量紫外線輻射還會影響到部分農作物種子的質量,使農作物更易受雜草和病蟲害的損害。一項對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層厚度減少25%,大豆將會減產20%-25%。
再次,它會影響水生生態系統。
研究結果表明,紫外線輻射的增加會直接引起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幼體魚類以及整個水生食物鏈的破壞。可見,紫外線輻射的增加,對水生生態系統有較大的影響。
二. 保護臭氧層,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愛護臭氧層的消費者購買帶有"無氯氟化碳"標誌的產品;
愛護臭氧層的一家之主合理處理廢舊冰箱和電器,在廢棄電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烴製冷劑;
愛護臭氧層的農民不用含甲基溴的殺蟲劑,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選用適合的替代品,如果還沒有使用甲基溴殺蟲劑就不要開始使用它;
愛護臭氧層的製冷維修師確保維護期間從空調、冰箱或冷櫃中**的冷卻劑不會釋放到大氣中,做好常規檢查和修理洩漏;
愛護臭氧層的辦公室員工鑑定公司現有裝置如空調、清洗劑、滅火劑、塗改液、海綿墊中那些使用了消耗臭氧層的物質,並制定適當的計劃,淘汰它們,用替換物品換掉它們;
愛護臭氧層的公司替換在辦公室和生產過程中所用的消耗臭氧層物質,如果生產的產品含有消耗臭氧層物質,那麼應該用替代物來改變產品的成分;
愛護臭氧層的教師,告訴你的學生,告訴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鄰居、保護環境、保護臭氧層的重要性,讓大家瞭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層物質。
5樓:xhj北極星以北
臭氧層是指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線。大氣層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線打擊雙原子的氧氣,把它分為兩個原子,然後每個原子和沒有**的氧合併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穩定,紫外線照射之後又分為氧氣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個繼續的過程臭氧氧氣迴圈,如此產生臭氧層。
自然界中的臭氧層大多分佈在離地20—50千米的高空。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線製造。2023年11月1日,日本氣象廳釋出的訊息稱,今年以來測到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面積的最大值超過去年,已相當於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值。
6樓:胖怡
臭氧層是指保護有害光線進大氣層。
7樓:匿名使用者
8樓:匿名使用者
臭氧層降服悟空看!@
什麼是臭氧層,什麼是臭氧層?它的作用是什麼?
臭氧層是存在於地球上空16 48千米平流層內薄薄的一層氣體。因為它以吸收太陽光中殺傷力很強的光線,特別是紫外線,從而使生命有可能存在。人造衛星上的儀器可以測量臭氧層的厚度的範圍。觀測證明,在南級上空臭氧層處出現日漸增大的 空洞 如果到達地球的有害輻射增多,這對動植物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造成的後果之一...
臭氧層的作用,臭氧層的作用是什麼?
臭氧層離地面約20到30公里處,它在地球上空形成一把 保護傘 它將太陽光中99 的紫外線過濾掉,這對於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十分重要。過量的紫外線會使人和動物免疫力下降,最明顯的表現是 癌的發病率增高,甚至於使動物和人眼睛失明。植物的和微生物會因為承受不了紫外線的強烈照射而死亡。在海洋中直接受到侵害的是浮...
臭氧層是怎樣變薄
臭氧空洞。因為人類破壞大氣層,主要是氟氯化合物,破壞臭氧層 大量用作製冷劑 噴霧劑 發泡劑等化工製劑的氟氯烴 是誰破壞了臭氧層 並使之變薄的?1974年,美國科學家莫里納和羅蘭德宣佈,氟氯碳 俗稱氟利昂 中的氯原子和哈龍物質中的溴原子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凶。他們和另外一位科學家因其先驅性的貢獻而被授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