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七裡瓜梨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裡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執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曆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執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曆初
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裡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
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
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
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執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週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 中國農曆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2樓:陳檸檬
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的變化
月相是怎樣形成的?
3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
1、朔:日月黃經差為0°,這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曆的初一。
2、上弦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曆初
七、八,也就是圖中的位置3,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月」。
3、滿月:到了農曆十
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圖中的位置5,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由於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4、下弦月: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曆二十三,也就是圖中的位置7,黃經差270°。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迴圈。
4樓:藩芬舜弘致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裡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
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執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
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曆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執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
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曆初
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裡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
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
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
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
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
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
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執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週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
中國農曆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5樓:宇宙幽蘭
簡單的說,由於月球本身並不會發光,我們看到是月球是被太陽照亮的部分,而被太陽照亮的部分並不是總正對著地球,而是隨著地球和月球相對運動會不斷的變化,這樣就出現了月相圓缺的變化,這也就是月相的產生的原因吧。
月相的變化是如何形成的,月相的形成與什麼有關
6樓:天蠍望望天
月相形成原因:地球、月亮、太陽三顆球位置的變化,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陽中間時就是月全食,隨著三顆球的公轉,地球擋住太陽的光的範圍不斷變化,月亮被太陽照到的面積也不斷變化,這就是月相。
7樓:慕永豐
月亮,地球太陽的位置變化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有時面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面向於地球的月亮面積,有時大有時小,這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8樓:
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蝕),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那一半的一部分的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9樓:幾局韓劇
不會和韓國廣告就會有呼呼呼呼呼呼
10樓:科學羋盒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當月球和太陽處於相同的方向時,黑暗的半球正好面向地球,所以在地球上我們看不到月亮,此時是塑月(新月)。當太陽和月球處於相反的方向時,我們就可以看到明亮的半球,此時是滿月。
月相是怎麼形成的 月相的成因是什麼
11樓:半山樹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
朔:如圖所示,在位置1,日月黃經差為0°,這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曆的初一。
上弦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曆初
七、八,也就是圖中的位置3,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新月
滿月:到了農曆十
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圖中的位置5,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由於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下弦月: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曆二十三,也就是圖中的位置7,黃經差270°。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迴圈。[1]
恆星月與朔望月
日、地、月大致在同一直線上時,正是在地球上月圓之時.自此時開始,月球相對於恆星繞地球運轉360°,這段時長約27.3天,被看作月亮的運動週期,因這個周角是相對恆星來說的,所以對應週期叫作恆星月.
這段時間內地球繞太陽公轉也要移動一段距離,此時日、地、月有一定夾角,日、地、月大致共線還有一段時間,大致再過2.2天月球隨地球一起運轉到達新的位置,終於再次出現三星大致共線,方始再次出現地球上的月圓.於是對於地球來說,月相變化才算是完成了一個週期,再次出現朔望,所以這個週期叫做一個朔望月,時長大致是27.
32天+2.21天=29.53天.
故朔望月時間比恆星月長.朔望月繞地球為360°+360°×29.53/365.
24=389.11°,而一個恆星月的計算便大約為29.53×360° / 389.
11 °= 27.32天.[2]
12樓:平常心新號
月相指月球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狀。隨著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相對位置的時刻變化,地球上所見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多少也不時改變,呈現盈虧(圓缺)的各種形狀。月相有:
朔(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球西邊的半圓)、凸月、望(滿月)、殘月、下弦(月球東邊的半圓)、蛾眉月。月相更替的週期約等於二十九天半,即一個朔望月。我國農曆月相基本符合月相變化,每月初一必定是「朔」。
至於「望」則可能在十
五、十六、十七三天中的任何一天,以十
五、十六居多。
月相變化是怎樣形成的
13樓:方冬員陽州
月相是一個天文學術語,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14樓:度夏夷媼
每天,隨著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東地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裡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
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執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曆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執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曆初
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裡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
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上弦月過後,在農曆初九左右-農曆十四左右,便是「凸月」。我們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
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
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
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執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週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中國農曆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波浪是如何形成的,波浪是怎樣形成的?
寧靜o致遠 海上的波浪是怎樣形成的 海水受海風的作用和氣壓變化等影響,促使它離開原來的平衡位置,而發生向上 向下 向前和向後方向運動。這就形成了海上的波浪。波浪是一種有規律的週期性的起伏運動。當波浪湧上岸邊時,由於海水深度愈來愈淺,下層水的上下運動受到了阻礙,受物體慣性的作用,海水的波浪一浪疊一浪,...
月球是怎樣形成的,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著名詩章 春江花月夜 中有云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其實,在世界古往今來許多民族的傳說中,月亮是詩文創作始終擺脫不開的主題之一。地球人這樣的熱愛月球,關心月球,於是就少不了會產生一種迫切的原望 與地球朝夕相伴的月球到底...
煤炭是如何形成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在4000到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生長著大片森林,隨著地殼運動,大量的林木被掩埋在地下,這些林木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 化學變化形成黑色可燃化石,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回答親,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於地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