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尺度地質構造對礦床的控制

時間 2025-04-03 04:55:19

(一)區域構造對礦床的控制

1樓:中地數媒

1.大地構造背景。

我國近半數的銅礦產於揚子地臺(,再加上中朝地臺的(共有的銅礦產於地臺區,其餘的銅礦產於造山系。在這些大地構造單元中主要是邊緣次級構造單元控制銅礦的發生和發展。例如揚子地臺有3個次級構造單元控制銅礦,亦即長江中下游中生代構造岩漿活動帶、贛蘆哪東北構造岩漿活動帶和康滇地軸古元古代海相火山岩盆地、中元古代雜色巖系盆地及中生代陸相雜色巖系盆地。

又如天山造山系的土屋-延東斑岩銅礦受泥盆紀活動陸緣控制。

2.海相火山岩盆地。

這裡要特別提出的是古元古代康滇地軸火山岩盆地、寒武紀—奧陶紀祁連山火山岩盆地和泥盆紀阿爾泰南緣火山岩盆地。在康滇地軸火山岩盆地中產有著名的拉拉銅礦和大紅山銅礦,在祁連山火山岩盆地中產有著名的**廠銅礦和紅溝銅礦,在阿爾泰南緣火山岩盆地中產有著名的阿舍勒銅礦。

3.海相雜色巖系盆地。

要特別提到的是中元古代東川-易門雜色巖系盆地,產有一系列的東川式和易門式銅礦,其他海相雜色巖系盆地均較小,僅產一些規模不大的銅礦。

4.海相黑色巖系盆地。

這些盆地以產鉛鋅礦為主,如南秦嶺泥盆紀盆地,盛產廠壩式鉛鋅礦,只有中元古代狼山盆地和中條山盆地以產銅礦為主,前者有著名的霍各乞銅礦,後者有著名的胡家峪-篦子溝銅礦。

5.陸相雜色巖系盆地。

我國南部中新生代陸相雜色巖系盆地與銅質豐富的陸源剝蝕區相鄰近,如滇中中生代沉積盆地的北緣接受康滇地軸剝蝕帶來的陸屑沉積,這些陸屑銅質十分豐富(含200×10-6

銅),沉積成巖過程以及後生變化過程隨著銅質的遷移,便彙集到氧化還原介面上賣譁慶富集起來,從而形成產於紫色岩層(氧化相)與淺色岩層(還原相)交介面的「紅層銅礦」。

6.地臺邊緣深斷裂系統。

由於地臺邊緣深斷裂系統對於構造單元的發生發展、岩漿活動(侵入作用和噴發作用)、沉積建造的形成和礦質遷移等關係極為密切,故地臺邊緣深斷裂系統對於銅礦的控制是中握明顯的,有關例項不勝列舉,例如:東天山。土屋-延東斑岩銅礦夾持於康古爾塔格大斷裂與大草灘大斷裂之間,其中康古爾塔格大斷裂為哈薩克地臺與塔里木地臺之間的分界線,故土屋-延東斑岩銅礦帶產於哈薩克地臺的活動陸緣的泥盆紀火山岩帶,該帶的火山活動、構造岩漿侵位和成礦流體等均受到康古爾塔格大斷裂和大草灘大斷裂的控制。

礦床地質特徵對比

2樓:中地數媒

從表5-2可以看出,兩個礦區礦床地質特徵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現在:(1)控礦構造上,哈達門溝金礦床主要受烏拉山山前大斷裂派生的次級近東西向斷裂控制,由此產出的礦脈總體走向表現出東西向帶狀分佈的特徵,相比之下,金廠溝梁金礦床受區域性東西向、北西—北北西向、北東向構造與巖體侵位及冷凝所形成的放射狀及環狀裂隙等派生構造聯合控制,由此產出的礦脈走向表現出北西西向、北西—北北西向,少量為北東向,西礦區表現為向南收斂,向北撒開的特點;(2)礦體形態也有差別,哈達門溝金礦床礦體呈脈狀、似板狀,基本沿片麻岩片麻理產出,單個礦體規模比較大,長度基本上在1000 m左右,最長達5800 m,厚度平均在1 m左右,最大厚度達12 m,礦體傾角在60°左右,相比之下,金廠溝梁金礦床單個礦體規模比較小,長度很少超過1000 m,長度在500 m左右,呈薄脈狀、透鏡狀、分支複合現象很常見,礦脈厚度一般在 m左右,礦體傾角一般大於70°,產狀較陡;(3)礦化型別也各有特點。哈達門溝金礦床礦石型別主要為石英-鉀長石脈型和石英脈型,其次為鉀化蝕變巖型和含金黃鐵絹英巖化蝕變巖型,品位在( ~之間,平均在5×10-6左右;而金廠溝梁礦石型別主要為硫化物及富硫化物-石英脈型、富硫化物蝕變巖型,品位在(之間,為富礦石;(4)圍巖蝕變也不大相同。

哈達門溝金礦床圍巖蝕變主要以鉀長石化為主。最為顯著礦區的找礦標誌,以 「紅」 為特點,而金廠溝梁金礦床圍巖蝕變主要為絹雲母化,近礦蝕變可見高嶺土化等,以 「白」 為特點,二者共同的蝕變特點,矽化均很強烈;(5)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方面,哈達門溝的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鐵礦,以出現磁鐵礦、赤鐵礦和鏡鐵礦為特點;相比之下,金廠溝梁的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其次為黃銅礦、斑銅礦、黝銅礦和白鐵礦等;哈達門溝表現出貧硫化物特點,而金廠溝梁相對硫化物含量較高;脈石礦物哈達門溝以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為主,而金廠溝梁以石英、絹雲母、高嶺石為主;(6)成礦時代不同,哈達門溝主要成礦時代為386 ma左右,為早泥盆世,後期又有多期岩漿-熱液活動疊加。而金廠溝梁主要成礦時代為131 ma左右,早白堊世,成礦時限短,成礦作用比較集中。

表5-2 哈達門溝與金廠溝梁金礦床地質特徵對比。

構造地貌的地貌分類,請問「地貌」 「構造地貌」 「地質構造地貌」這三者是一個概念嗎?

建靖之 構造地貌分為3個等級 第一級是大陸和洋盆 第二級是山地和平原 高原和盆地 第 是方山 單面山 背斜脊 斷裂谷等小地貌單元。第一級和第二級屬大地構造地貌,其基本輪廓直接由地球內力作用造就 第 是地質構造地貌,或稱狹義的構造地貌,除由現代構造運動直接形成的地貌 如斷層崖 火山錐 構造穹窿和凹地 ...

高中地理中構造地貌和地質構造的區別

西湖釣秋水 構造地貌是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表面貌,如背斜構造長形成的構造地貌是山嶺,當然在其他條件影響下也可能形成谷地,等等 地質構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質時期的構造和新第三紀以來形成的新構造。構造地貌的主要型別有 板塊構造地貌 斷層構造地貌 褶曲構造地貌 火山構造地貌 熔岩構造地貌和岩石構造地貌。地...

實習九認識地質圖,觀察地質構造立體模型

中地數媒 一 目的 1 通過對地質構造模型的觀察,初步建立不同產狀的岩層 褶皺 斷層和角度不整合等構造的立體概念。2 初步學習閱讀地質圖的一般方法和步驟。二 要求 1 掌握三種基本產狀的岩層在平面 剖面上的特點。2 觀察褶皺要素及背斜和向斜 斷層要素及各種斷層 角度不整合等在平面及剖面上的表現。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