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平衡是指完全沉澱之前嗎?

時間 2025-04-03 04:55:19

1樓:網友

在一定溫度下,當沉澱溶解和結晶的速率相等時,固體質量、離子濃度不變的狀態稱為溶解平衡。

沉澱溶解平衡。

固體化合物ambn難溶於水,但仍有部分an+和bm-離開固體表面進入溶液,同時進入溶液的an+和bm-又會在固體表面沉澱下來,當這兩個過程速率相等時,離子an+和bm-的沉澱與固體ambn的溶解在水中達到平衡狀態,固體的量就不再減小,得到ambn的飽和溶液。這種平衡狀態叫做沉澱溶解平衡。

其平衡常數。

叫做溶度積。

通常用ksp表示。

ambn(s)<=an+(aq)+bm-(aq)

以pbi2為例)

pbi2(s) ksp=c[ pb2+]c2[ i-]= l-3

溶解平衡的特點是動態平衡 即溶解速率等於結晶速率 且不等於零。

因此達到平衡時 溶質的質量一定不變 但形狀可以改變 並且一定是飽和溶液。

任何物質的溶解都伴隨著相應的結晶過程。

物質最終是溶解還是結晶則是由v(溶解)與v(結晶)決定的:

當v溶解》v結晶:溶質溶解 形成不飽和溶液。

當v溶解=v結晶:溶質不變 形成飽和溶液 「溶解平衡」

當v溶解溶解平衡:v溶解=v結晶。

溶解和結晶還在不斷進行,但兩者速率相同,巨集觀上表現為不再溶解,達到飽和狀態。

溶解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

蒸發溶劑或改變溫度,使v溶解≠v結晶,溶解平衡狀態被破壞,巨集觀上溶液不再是飽和狀態,會繼續溶解溶質或析出溶質,直到重新建立新的溶解平衡。

2樓:

度積時選取的狀態是哪個?

沉澱溶解平衡的影響因素

3樓:封琴瑟煙雨冢

沉澱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溫度下難溶電解質晶體與溶解在溶液中的離子之間存在溶解和結晶的平衡,稱作多項離子平衡,也稱為沉澱溶解平衡。

在一定溫度下難溶電解質晶體與溶解在溶液中的離子之間存在溶解和結晶的平衡,稱作多項離子平衡,也稱為沉澱溶解平衡。

以agcl為例,儘管agcl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並不是完全不溶解。

從固體溶解平衡角度認識: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兩個過程:

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脫離agcl表面溶入水中;

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負離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沉澱。

在一定溫度下,當沉澱溶解和沉澱生成的速率相等時,得到agcl的飽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動態平衡:

agcl(s)<=ag+(aq)+ cl-(aq)

溶解平衡的特點是動態平衡,即溶解速率等於結晶速率,且不等於零。

其平衡常數ksp稱為溶解平衡常數;它只是溫度的函式,即一定溫度下ksp一定。

中學裡介紹某溫度下100克水裡某物質溶解的最大克數叫溶解度。。習慣上把溶解度小於 水的物質叫「難溶物」。其實,從相平衡的角度理解溶解度更確切,即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固液達到平衡時的狀態。

這時把飽和溶液裡的物質濃度稱為「溶解度」,常用s(mol/l)表示。極性溶劑水分子和固體表面粒子(離子或極性分子)相互作用,使溶質粒子脫離固體表面成為水合離子進入溶液的過程叫溶解。溶液中水合離子在運動中相互碰撞重新結合成晶體從而成為固體狀態並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叫沉澱。

溶解、沉澱兩個相互矛盾的過程是一對可逆反應,存在平衡狀態,此平衡稱為沉澱溶解平衡。

在科研和生產過程中,經常要利用沉澱反應制取難溶化合物或抑制生成難溶化合物,以鑑定或分離某些離子。究竟如何利用沉澱反應才能使沉澱能夠生成並沉澱完全、或將沉澱溶解、轉化,這些問題要涉及到難溶電解質的沉澱和溶解平衡。

沉澱溶解平衡一定最終回達平衡嗎

4樓:生活百事通悅悅

答:一般來說,沉澱溶解平衡是一種穩族槐陪定的狀態,當外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沉澱溶解平衡是一定會最終回達平衡的。沉澱溶解平衡是物質在溶解過程中,溶質從溶液中沉澱出來,溶質和溶液的濃度相等,從而形兆蠢成的一種穩定的狀態,沉澱溶解平衡的特性是它可以自我維持,當明蠢外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沉澱溶解平衡是一定會最終回達平衡的。

但是,如果外部條件發生變化,比如溫度、壓力等,沉澱溶解平衡也會發生變化,溶質會有所沉澱,從而影響沉澱溶解平衡的穩定性。

下列有關沉澱溶解平衡的說法正確的是()。

5樓:舊暮要

c試題分析:a、agcl、agbr、agi的化學組成相似,因此溶度積常數越小,溶解度越小,所以根據溶度積常數可知常溫下在水中溶解能力agcl>agbr>agi,a正確;b、溴化銀的溶解度小於氯化銀的,因此根據沉澱更容易向更難溶的方向轉化可知,在agcl飽和液中加入足量濃nabr溶液有agbr沉澱生成,b正確;c、只要溶液中c(ag+

c(cl-ksp(agcl),溶液中就源旁有氯化銀晶體析出。所以在agbr飽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體可能有agcl沉澱生成,與溶度積常數大小並無直接聯絡,c不正確亂塌;d、在agi飽和雹陪橡液中加入nai固體,增大碘離子濃度,抑制碘化銀的溶解,因此有agi沉澱析出,d正確,答案選c。

影響沉澱溶解平衡的因素

6樓:網友

影響沉澱溶解平衡的因素如下:

1.內因:溶質本身的性質。絕對茄做不溶的物質是沒有的;同是微溶物質,溶解度差別也很大;易溶溶質的飽和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包括濃度、溫度等,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濃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顫槐衡向移動。溫度:

公升溫,多數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少數平衡向生成沉澱的方向移動,如 ca(oh)的溶解平衡。

同離子效應:向平衡體系中加入相同的離子,使平衡向生成沉澱的方向移動。其他:向平衡體系中加人可與體明慎系中某些離子反應生成更難溶的物質或氣體的離子時,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

資料擴充套件:

在一定溫度下難溶電解質晶體與其溶解在溶液中的離子之間存在溶解和結晶平衡。在飽和溶液中,電解質固體的溶解速度與離子結晶形成該固體的沉澱速度相等,達到該固體物質的沉澱與溶解反應的平衡狀態,即為多相離子平衡。

未飽和溶液和過飽和溶液中都未達到沉澱與溶解的平衡。在未飽和溶液中,溶解速度超過沉澱析出速度,固體將全部溶解。

在過飽和溶液中,沉澱析出速度超過溶解速度,使沉澱物不斷析出,溶液中離子濃度逐漸降低,直至沉澱與溶解達到平衡,成為飽和溶液。

沉澱溶解平衡之間的相互轉化有哪幾種方式?

7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沉澱的溶解中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動,即反應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動。

飽和溶液的判斷: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為qc。

當qc>ksp,溶液過飽和,有沉澱析出,直到溶液到達新的平衡;

當qc=ksp,溶液恰好飽和,沉澱與溶解處於平衡狀態;

當qc<>

沉澱溶解平衡和普通生成沉澱的方程式一樣嗎

8樓:

你好,很高興為你服務,為你作出如下解答:不一樣。溶解平衡是指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和沉澱的溶解度之間巧鬥空的平衡,而普通生成沉澱是指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和沉澱的溶解度之間的不平衡,即溶質的溶解度大於沉澱的溶解度。

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大於沉澱的溶解度,導致溶液中溶質的濃度超過沉澱的溶解度,從而使溶液中的溶質沉澱出來。解決方法:1.

降低溶液中溶質的濃度,使其低於沉澱的孝瞎溶解度,從而阻止溶質沉澱出來。2.增加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使其大於沉澱的溶解度,從而阻止溶質沉澱出來。

3.增加溶液中沉澱的溶解度,使其大於溶質的溶解度,從而阻止溶質沉澱出來。做法步驟:

1.首先,測量溶液中溶質的濃度,並計算溶質的溶解度。2.

然後,測量溶液中沉澱的溶解度,並計算沉澱的溶解度。3.比較溶質的溶解度和沉澱的溶解度,如果溶質的溶解度大於沉澱的溶解度,則採取相應的措施,如降低溶液中溶質的濃度,增加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增加溶液中沉澱的溶解度等,以阻止溶質沉澱出來。

個人心得小貼士:在處理溶解平衡和普通生成沉銷團澱問題時,要先測量溶液中溶質的濃度和沉澱的溶解度,然後比較溶質的溶解度和沉澱的溶解度,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阻止溶質沉澱出來。

沉澱溶解平衡時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嗎

9樓:網友

沉澱溶bai解平衡時的溶du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溶解zhi平衡的。

dao定義是:在一定溫度下,當回沉澱溶解和結答晶的速率相等時,固體質量、離子濃度不變的狀態。所以沒有未溶解的固體的時候才會出現溶解平衡的狀態。

因為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液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如果是液體與液體的溶液則是無限的,如:酒精與水的溶液。

溶質溶於溶劑的溶解過程中,首先是溶質在溶劑中的擴散作用,在溶質表面的分子或離子開始溶解,進而擴散到溶劑中。

急求!溶解平衡問題,化學溶解平衡問題

首先你看溶液裡頭有什麼離子,ch3coo cl ch3cooh h oh 很明顯ch3cooh是弱電解質所以會有 ch3cooh 在溶液中,再看各物質的濃度ch3coo 和ch3cooh一共是0。01mol並且cl 是0。002mol ch3coo 和ch3cooh的比值可以由弱電解質的溶解係數算出...

完全等效平衡和等效平衡有什麼差別

等效平衡是結果一樣,但過程不同 如在相同的條件下,將2摩爾nh3 3摩爾h2和1摩爾n2分別放入兩個體積相同的容器中進行反應,達到平衡時,nh3 h2 n2的組成是相同的。方程式前後氣體系數之和相同時 只要能使各物質初始物質的量之比相等就可以建立相似平衡。即兩平衡的關係是相似關係。兩平衡中各組分的物...

關於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問題

第一點 加入的是溶液不是硫酸鈉固體,因而要考慮水的稀釋 第二點 加入溶液後共計200ml水,而銀離子 ag 總的摩爾數不變即 0.034mol l 0.1l 0.0034mol,而其濃度為0.0034mol 0.2l 0.017mol l 第三點 硫酸根 so4 濃度計算,1 先看總摩爾數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