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蚊子灬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古代希臘人、羅馬人就稱我國為「塞里斯」,意即「絲國」。羅馬的大奴隸主們把我國運去的絲綢視為無上珍品,可是直到五世紀,他們還不s知道絲是從蠶兒嘴裡吐出來的呢。
公元前2023年 - 傳說公元前三千年,黃帝的妃子-嫘祖,發明了「育蠶治絲」的方法,把蠶絲作為紡織的原料。 這說明蠶絲的應用在我國已有非常久遠的歷史了。 全世界公認我國最早發明養蠶治絲, 歐洲稱我國為「絲國」。
2樓:曦和
5000多年前,相傳最早的養蠶人是黃帝的妻子嫘祖。
3樓:亮艦深藍
早在商周時期,就開始人工養蠶了.有3000多年曆史了.
殷代甲骨文中不僅有蠶、桑、絲、帛等字,而且還有一些和蠶絲生產有關的完整卜辭。
考古學家還不是一次在殷墓中發現有形態逼真的玉蠶,例如河南安陽墓和山東蘇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蠶。
《詩經》中就有許多詩篇提到蠶桑。例如《詩經·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愛求柔桑。」意思是:春天裡一片陽光,黃鶯鳥兒在歡唱。
婦女們提著籮筐,走在小路上,去給蠶採摘嫩桑。這描繪了當時婦女們採桑養蠶的情景。
周代已經大面積栽種桑樹。《詩經·魏風·十畝之間》中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的詩句,意思是:十畝桑園綠樹間啊,採桑兒多悠閒啊。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炎黃的妻子養蠶,此後漸漸成為風氣。
5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嫘祖與黃帝同期
養蠶在我國已有幾年的歷史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
夏代以前已存在蠶的家養,從桑樹害蟲中選育出家蠶,創造了養蠶技術。商代設有「女蠶」,為典蠶之官。甲骨卜辭中以蠶神與上甲微同祭,對蠶事極為尊崇。
當時有杯蠶(臭椿蠶)、棘蠶、慄蠶、蚊蠶四種,家蠶亦稱螺蠶。野蠶和家蠶都是多化性,逐步演變而成二化性和一化性,並以三眠蠶為主。
周代有「親蠶」制度,天子和諸侯都有「公桑蠶室」,夏曆二月浴種,三月初一開始養蠶,對浴種、出蟻、蠶眠、化蛹、結繭、化蛾等蠶的生長形態,已有一定認識。對養蠶工具曲(箔)、植(蠶架)、筐(蠶匾)、蓬(蘆蓆)等都有記載。
7樓:花之轉世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古代希臘人、羅馬人就稱我國為「塞里斯」,意即「絲國」。羅馬的大奴隸主們把我國運去的絲綢視為無上珍品,可是直到五世紀,他們還不s知道絲是從蠶兒嘴裡吐出來的呢。
公元前2023年 - 傳說公元前三千年,黃帝的妃子-嫘祖,發明了「育蠶治絲」的方法,把蠶絲作為紡織的原料。 這說明蠶絲的應用在我國已有非常久遠的歷史了。 全世界公認我國最早發明養蠶治絲, 歐洲稱我國為「絲國」。
8樓:嘎嘎尕兒
距今四五千年以前,我國已養蠶並有了絲織品。
------高中課本歷史必修二第9頁
9樓:4支鉛筆頭
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已有記載,至少在2023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人工養蠶。公元551年,有兩個外國修道士把蠶繭帶到歐洲。
黃帝的老婆嫘祖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有「先蠶」的稱號,
10樓:饒素琴邊霜
養蠶在我國已有(5000
)年曆史了
在桑蠶還沒有被飼養之前,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蠶繭抽絲了,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工養蠶,現在還難以確定。但是早在殷周時期,我國的蠶桑生產已經有很大發展,可見開發人工養蠶遠在殷周之前。從古老的文獻中,我們看到關於養蠶的直接記載。
反映夏末殷初淮河長江一帶的生產情況的《夏小正》中說:「三月……攝桑,……妾子始蠶。」這是說,夏曆三月(陰曆四月間)要修整桑樹,婦女開始養蠶。
殷代甲骨文中不僅有蠶、桑、絲、帛等字,而且還有一些和蠶絲生產有關的完整卜辭。
一九五八年,在浙江吳興縣錢山漾地區,結合在規模農田基本建設,發掘了這個新石器時代遺存。在錢山漾遺址的第二次發掘中,出土了一批絲織品,有絹片、絲帶和絲線。遺物大部分儲存在最下層(第四層)的一個竹筐裡。
與這些絲織品同一層位同一探坑還出土了大批稻穀,考古工作者將稻穀標本經碳-14測定,絕對年代距今4715約100
年上下,樹輪校正歷年距今5260約135年上下。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地下發掘,它說明在我國長江下游的太湖之濱,距今2023年前,我們的先人已經廣泛的利用蠶絲作為織物原料了。
11樓:於易麟
是有許多年曆史了,可是有幾年
養蠶在我國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12樓:新左右
流行最bai廣和影響最du大的一種論點是「嫘祖始蠶zhi」。螺dao祖是傳說中的內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容公元前2023年)的元妃。據《隋書。
禮儀志》記載,北周(557——581 年)尊螺祖為「先蠶」(即始蠶之神)。《通鑑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螺祖為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
」《路史》則稱:「伏羲化蠶,西陵氏始養蠶,故《淮南蠶經》雲『西陵氏勸蠶稼,親蠶始此』。」這種說法在宋元以後開始盛行。
直至本世紀五十年代,中外有關文獻在涉及我國養蠶起源問題時,幾乎都以基本贊同的態度加以引述。202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到割得很平整的半隻蠶繭。這件事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極大興趣。
有人把這半隻蠶繭與「螺祖始蠶」說互相印證,由此推定仰韶文化時期黃河流域養蠶業的存在。
2023年,浙江吳興錢山漾出土了一批絲織品,經鑑定其絕對年代距今已有四五千年;2023年,江蘇吳江梅堰出上了飾有蠶紋的黑陶;202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了紡織工具元件和飾有蠶紋和編織紋的牙雕小盅(距今6000多年)。
養蠶在我國已有幾年的歷史?
13樓:邶弘夙朝
養蠶在我國已有(5000
)年曆史了
在桑蠶還沒有被飼養之前,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蠶繭抽絲了,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工養蠶,現在還難以確定。但是早在殷周時期,我國的蠶桑生產已經有很大發展,可見開發人工養蠶遠在殷周之前。從古老的文獻中,我們看到關於養蠶的直接記載。
反映夏末殷初淮河長江一帶的生產情況的《夏小正》中說:「三月……攝桑,……妾子始蠶。」這是說,夏曆三月(陰曆四月間)要修整桑樹,婦女開始養蠶。
殷代甲骨文中不僅有蠶、桑、絲、帛等字,而且還有一些和蠶絲生產有關的完整卜辭。
一九五八年,在浙江吳興縣錢山漾地區,結合在規模農田基本建設,發掘了這個新石器時代遺存。在錢山漾遺址的第二次發掘中,出土了一批絲織品,有絹片、絲帶和絲線。遺物大部分儲存在最下層(第四層)的一個竹筐裡。
與這些絲織品同一層位同一探坑還出土了大批稻穀,考古工作者將稻穀標本經碳-14測定,絕對年代距今4715約100
年上下,樹輪校正歷年距今5260約135年上下。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地下發掘,它說明在我國長江下游的太湖之濱,距今2023年前,我們的先人已經廣泛的利用蠶絲作為織物原料了。
14樓:予意在山水
4000多年曆史
反映夏末殷初淮河長江一帶的生產情況的《夏小正》中說:「三月……攝桑,……妾子始蠶。」這是說,夏曆三月(陰曆四月間)要修整桑樹,婦女開始養蠶。
夏代以前已存在蠶的家養。商代設有「女蠶」,為典蠶之官。甲骨卜辭中以蠶神與上甲微同祭,對蠶事極為尊崇。
秦漢以來對野蠶仍繼續採集利用。魏晉南北朝時選種、制種技術有很大進步,己發明低溢控制家蠶制種孵化時間的方法。
宋代蠶事趨於完善,生產過程分為:浴蠶、下蠶、喂蠶、一眠、二眠、三眠、分箔、採桑、大起、捉績、上簇、炙箔、下族、擇繭、窖繭等。
明代對蠶種選擇和品種改良都很重視,浴種用天露法,利用石灰水、鹽滷水等浴法留取好種,淘汰低劣蠶卵。參考資料:http:
15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商周時期,就開始人工養蠶了.有3000多年曆史
16樓:匿名使用者
考古資料中有說到, 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我國人民就已經有養育蠶的歷史了。2023年在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過半個人工割裂的蠶繭~
17樓:被讀者
拋開神話傳說不談,根據考古資料,遲至新石器時代,我國人民已經開始種桑育蠶,抽絲織衣了。2023年在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過半個人工割裂的蠶繭。這個遺址屬仰韶文化系統,由此有人認為公元前五千年我國已經有了蠶桑事業。
18樓:矜黎
約四五千年。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
19樓:匿名使用者
5000多歷史 樓主 這是 真的阿 樓下的說錯了 希望採納
中國養蠶的歷史
養蠶在我國已有幾年的歷史
20樓:餘生還很久遠
早在商周時期,就開始人工養蠶了.有3000多年曆史了. 殷代甲骨文中不僅有蠶、桑、絲、帛等字,而且還有一些和蠶絲生產有關的完整卜辭。
考古學家還不是一次在殷墓中發現有形態逼真的玉蠶,例如河南安陽墓和山東蘇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蠶。 《詩經》中就有許多詩篇提到蠶桑。例如《詩經·豳風·七月》: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愛求柔桑。」意思是:
春天裡一片陽光,黃鶯鳥兒在歡唱。婦女們提著籮筐,走在小路上,去給蠶採摘嫩桑。這描繪了當時婦女們採桑養蠶的情景。
周代已經大面積栽種桑樹。《詩經·魏風·十畝之間》中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的詩句,意思是:十畝桑園綠樹間啊,採桑兒多悠閒啊。
21樓:匿名使用者
養蠶歷史已很悠久,據說是黃帝軒轅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養蠶,後人即奉她為神。杭州湖州一帶稱為嫘祖娘娘,並建有蠶神廟。絲織也有神,奉軒轅氏黃帝。所以這養蠶是在黃帝時代。
養蠶在我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22樓:亮艦深藍
早在商周時期,就開始人工養蠶了.有3000多年曆史了.
殷代甲骨文中不僅有蠶、桑、絲、帛等字,而且還有一些和蠶絲生產有關的完整卜辭。
考古學家還不是一次在殷墓中發現有形態逼真的玉蠶,例如河南安陽墓和山東蘇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蠶。
《詩經》中就有許多詩篇提到蠶桑。例如《詩經·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愛求柔桑。」意思是:春天裡一片陽光,黃鶯鳥兒在歡唱。
婦女們提著籮筐,走在小路上,去給蠶採摘嫩桑。這描繪了當時婦女們採桑養蠶的情景。
周代已經大面積栽種桑樹。《詩經·魏風·十畝之間》中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的詩句,意思是:十畝桑園綠樹間啊,採桑兒多悠閒啊。
23樓:匿名使用者
已由3000多年的歷史
介紹一下中國養蠶的歷史,養蠶,在中國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蚊子灬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 繅絲 織綢的國家。古代希臘人 羅馬人就稱我國為 塞里斯 意即 絲國 羅馬的大奴隸主們把我國運去的絲綢視為無上珍品,可是直到五世紀,他們還不s知道絲是從蠶兒嘴裡吐出來的呢。公元前3000年 傳說公元前三千年,黃帝的妃子 嫘祖,發明了 育蠶治絲 的方法,把蠶絲作為紡織的原料...
宋朝距今已有多少年,印度河距今已有多少年
小兔子的文集 一千多年吧,如果從南宋滅亡算起也有八百多年了 宋朝 960年 1279年 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
中國皮影戲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中國皮影戲已有多少年的歷史?大神們幫幫忙
震哥刷粉團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 電影始祖 皮影戲又稱 影子戲 燈影戲 土影戲 有的地區叫 皮猴戲 紙影戲 等,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 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