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愚若智
日本足球為什麼崛起那麼快?而國足卻在一步步後退?
曾經中國踢日本,真的是碾壓的。當時的日本在亞洲範圍內都不是強隊,曾經連續28年在奧運會預選賽沒有出線過。
不用去翻中國的歷史戰績了,這行當裡真的沒法兒拿「祖上闊過」說事兒。就拿俠客島老年男子足球隊隊長說的故事來舉例吧。曾經的國腳、當過國家青年隊主帥的沈祥福,是中國最早留洋的一批球員,88年起就去日本踢球了。
他踢球那會兒,在國家隊層面,中國幾乎「說贏日本幾個就贏幾個」。
但後來,沈祥福講了另外一個故事:當年他帶過的中國足球「超白金一代」,年齡差不多是85後。有一次和日本同齡孩子踢熱身賽,入場時候我們的孩子比對方普遍高出半頭到一頭,看著對方,心裡還存了幾分睥睨。
但結果呢?我們的球員根本踢不過半場,被這些比自己矮不少的對手按在地上反覆摩擦蹂躪。
沈祥福說,當時如果地上有個縫,他真的會鑽進去。
那可是**冠名的中國「超白金一代」——他們曾經還受過專業體制的訓練,在沈祥福集中訓練、拼命練技戰術和基本功的調教下,最終在世青賽上進了8強,阿根廷人跟他們踢完都哭著說贏得太艱難了。但又怎樣呢?最終也泯然眾人矣。
85後的一批是如此,後來好些嗎?並沒有。比如,2023年的孩子現在17歲,這個年齡段的中國隊也跟日本踢過,基本也是半場蹂躪。
任何一個認真觀察足球的人都會承認,中日足球這些年,尤其是在後備力量的培養上,與日本不僅沒有拉近,差距反而是擴大了。
國家隊只是後備力量培養的開花結果。土壤都沒有,不可能指望開出花來的。
2023年前,日本沒有進過世界盃;2023年後,日本未缺席過世界盃。在亞洲層面,日本已是鐵定的第一檔,甚至在廣州亞運會上,以業餘和大學生球員組隊的日本都可以奪冠。更不用說的是,日本女足已經拿過世界盃冠軍了。
為什麼日本會如此迅捷地崛起和成功?為什麼中日的差距越拉越大?這不是妄自菲薄,百戰不殆的前提是知己知彼。
歷程回過頭看,中日的起步時間類似,但發展歷程卻極不相似,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路途的不同,也結出了不同的果。
我們知道的是,日本足協當年搞了一個「百年計劃」:他們計劃2023年日本男足排名進入世界前十,足球人口(球員及其家庭、足球工作者、註冊的球迷)500萬人;2023年日本拿到世界盃冠軍,足球人口達到1000萬人。
現在看,雖然「世界前十」的目標沒有達成,但是足球人口500萬的目標已經達成了。僅僅是在日本足協繳費登記的登記人口,包括裁判和教練在內,就有130萬人左右,足球人口已有600多萬;2023年,日本的青少年足球選手就已經達到60萬人。
與之相比,2023年的時候,中國足協掌握的13—19歲的註冊小球員數字,是3000人。雖然成年段的數字一直沒有精確披露,但在冊可供國家隊選拔的,跟日本肯定不是一個量級。
其實,在日本足協搞「百年計劃」之前,中國職業化初期也有過類似的五十年計劃。當時日本人看了中國的計劃,「幾乎都絕望了」——在日本人看來,中國有更多的人口、更廣的選材面、更好的身體,如果按這個計劃執行下去,在亞洲是不可戰勝的。
但中日不同的地方在於,20多年過去,日本幾乎如一臺精密儀器般嚴格地執行了百年計劃;而中國卻沒有按照計劃實施,不斷變換著足球的掌門人,沒有人願意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事,都是急功近利地看著眼前。為了世界盃、為了眼前的戰績,我們甚至用了很多與職業化、與市場格格不入的方式管理足球。
在專業的足球觀察者看來,這是中國與日本最大的差別所在。
對比2023年,日本j聯盟成立,真正進入職業化的聯賽運營。2023年,中國職業化的甲a聯賽也開始執行。
到現在,日本的47個行政區中,有40個都有j聯盟俱樂部;中國的職業化則像一出大戲,在最初的火爆後,又經歷了反假球、反黑、反賭的蕭條,直到新一波金主進入,球市與資本齊飛,國家隊與競技水平卻難言飛躍。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是當別人在迅猛進步的時候,哪怕是原地踏步,也已經是後退了。就像我們都做過的應用題一樣,小中和小日從一個起點共同出發,但是速度不一樣,慢慢地,我們甚至被人家套了圈,甩得越來越遠。
坦白講,足球很長時間內都不是中國關注的焦點。更有人氣的乒乓球羽毛球,群眾基礎都在數千萬量級;團體專案的籃球排球,也有更多的傳統。雖然中日職業化起步時間點類似,但是其社會背景、發展階段則有著本質差別。
90年代初我們開始職業化的時候,小平同志剛剛南巡講話,要搞的市場經濟還是一張白紙。但彼時的日本已是發達的市場經濟,有法治、市場的高度支撐。
雙方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我們是從傳統的**體校專業培訓體系轉成職業體系,日本則是從從企業化足球轉向職業化足球。在這個過程中,得益於市場體系的發達,日本的轉變順暢無縫,不曾出現中國式的行政掣肘和反覆折騰;中國則走了太多彎路,在丟掉專業體系、丟掉專業化精神、丟掉基層教練和青少年訓練之後,沒有相應的體制進行彌補。
歷史的學費要交,我們認。但如果學費交了沒學到東西,那就有問題。
經驗有一部中國人去日本拍的紀錄片,叫《東瀛追球》,記錄了日本聯賽和青少年足球如何崛起。有時間的話大家可以去網上看看,花不了太長時間,卻會有很多收穫。
比如,j聯賽創始之初(2023年),就規定「財團不得冠名球隊」。同時,俱樂部不允許赤字執行。如果連續三年赤字,就要被取消營業執照。
他們的考慮是:如果是財團冠名,那就只是公司員工、家人親戚去支援球隊;但如果是以城市命名,就會有全部的市民來支援。今天j聯賽中的球隊皆是如此,他們的隊名,都是球迷自己想、然後票選出來的。
——據說現在中超俱樂部也在推「中性化冠名」、多股東入主,但實施起來估計要2020以後了。
又如,片中出現的日本足協,定位和職責就很明晰。全日本青少年足球教練技術指導手冊,是足協負責編寫的;青少年足球的訓練經費,足協劃撥;職業聯賽,則完全交給j聯盟去運營。「讓孩子們通過踢球鍛鍊身體,是日本足協的社會責任。
」事實上,足協的任務,就是國家隊、青訓。如果校園足球不抓,青訓完全交給短視和逐利的俱樂部,本質上是推卸責任。中國推行職業化後,推翻了自己原有的專業隊青少年培訓體系,後備力量的培養都交給了自負盈虧的俱樂部,直接導致了人才培養的斷層。
再如日本獨特的校園足球文化。學習掉隊的,不能選作球員參加比賽;球員首先是學生,必須在踢球的同時要高中畢業。職業化的聯賽,可以從俱樂部訓練隊、高中、大學球隊中選人,英雄不問出路,成才之路多條。
更重要的是,在學校階段,日本足球人的共識是,尊重失敗,尊重強者,但不以成敗為最終目標,更重要的是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塑造。
片中,學習足球的孩子家長說,足球教給孩子的團隊協作、奉獻精神、規則意識、拼搏精神,是家庭給不了的,這給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經驗和經歷。「日本社會認為,首先要有爭取對待足球的態度,才可能循序漸進、提高水平,持續上升」。
足球是一門專業,也是一門科學。足球的發展水平,體現出的是整體社會和理念。踏實幹,別折騰,是一個時代命題;不是立竿見影,而是久久為功。
「火熱的夢想,需要最沉靜的付出。」
這些年,我們學巴西,學德國,學西班牙,學前南斯拉夫,誰強就學誰,教練換了一波又一波。但其實,還不如把眼光投向日韓,看看我們的亞洲近鄰是如何培養人才、如何紮紮實實在進步。畢竟,學渣不能總盯著學霸幹什麼;當年跟自己差不多的渣渣小夥伴如何通過努力變成了中上游,這樣的經驗恐怕更有借鑑意義。
2樓:喜劇男配角
很簡單,不管體育還是藝術只要跟資本沾邊都不會太好,你看足球發達的國家,俱樂部都是地區球迷用會費還有廣告代言來經營球隊,俱樂部不會被資本掌控,亞洲頂級球隊日本的j聯賽俱樂部的名字看得出都是地區名字沒有資本廣告,你看中超,什麼更大不夠資本還要加個**上面,每個球隊全是資本家掌控,全民沒有一個愛足球的更不用談交會費去支援一個俱樂部球隊,沒有培養足球的土壤,怎麼可能強大,1000萬人口的城市球迷不超過1000個,歐洲幾千萬人的國家光俱樂部和入會球迷都有上千萬,日本幾億人口的國家有幾千萬入會球迷和幾百萬註冊足球有關的事業,不要怪中國足協不辦事,是足協沒辦法,不讓資本控制足球足協和俱樂部壓根就沒錢,球迷只會輸球就罵,又不交會費球隊只能讓資本運作球隊,這樣下去只會拔苗助長只有眼前的成績,以後就像俄羅斯方塊一樣全是漏洞!!!漏洞已經來了40大幾的還在踢球,被資本養的肥頭大耳不去摔跤去踢球,滿身***彎著腰走路看地上怕摔的人踢球,能不後退嗎?中國看女足都比資本圈養什麼鬼的踢的好看精彩,至少輸球還在拼搶個個有血腥有體育精神雖敗猶榮百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尊重,被資本圈養的一群什麼牛鬼蛇神隊,輸球就放棄到處遊走不尊重對面球隊也不尊重體育精神搞的對面球隊都不好意思進球也拿著球遊走,不說了,被資本圈養出來的不會有本田圭佑,大迫勇也,香川真司,孫興慜這種亞洲頂級球員,頂多出來個二線的吳磊
為什麼日本動漫那麼好看,日本動漫為什麼那麼好看?
安沐雨 個人認為我覺得日本動漫畫面精緻,有的很唯美。情節生動,吸引人。比如 多啦a夢 暢想了22世紀,相信一切都是可能的 守護甜心 講述了理想中的自己.數不清的例子,都可以證明日本動漫好看。日本動漫的風格也各有不同,這都需要我們在動漫中體會。至於那些不喜歡動漫的人,認為動漫幼稚的人,不要理他就好了!...
日本為什麼那麼猖狂,日本那麼小,為什麼可以打那麼多國家
美國在後面坐鎮,再加上我們的忍讓,日本人故意激怒我們,讓我們先出手,這樣會挑起事端,國際地位也會下降,沒準美國等虎視眈眈趁機以此為由,再次挑起戰爭 畢竟我們可是直接威脅到美國 老大 地位的國家。我有時也會憤怒,但一冷靜就會發現,先動手吃虧的是我們。所以,明爭不行但可暗鬥,外國 不只有美國和日本,他們...
為什麼中國足球那麼差勁?中國足球為什麼那麼差?
首先咱亞洲人的身體素質比較差,但是與韓日相比中國球員的人個素質,可以說足球智商比較低,再一方面就是培養模式,中國的球員過早的接受了一些技戰術方面的教育,而不是像國外一樣在培養的早期接受更多的是個人技術,這也可能是中國青年隊往往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的原因之一吧,當然,影響足球水平的因素有好多,足協的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