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妃子的品階從高到低是什麼

時間 2021-06-05 11:12:30

1樓:空白

1、周朝

周朝時期,正妻稱後。

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2、秦朝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稱號。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名曰皇后。妾皆稱夫人。

3、西漢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皇后稱號。又設定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妃嬪的稱號。

漢武帝時增加了婕妤、娙娥、傛華、充依。

至漢元帝又新置了昭儀。

妃嬪等級擴充到十四等。

4、東漢

東漢光武帝建國,去繁為簡,妃嬪稱號共有四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5、隋朝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正二品。

婕妤,十二員。正三品。

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正四品。

寶林:二十員,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員,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員。正七品。

以上各等級,總計一百二十人。

5、唐朝

唐承隋制,有: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6、兩宋元

五代、宋、遼皆略同唐制。

7、明朝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

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總管六局事務。

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

品級皆為正六品。

諸妃稱號為:賢、淑、莊、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

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

8、清朝

清聖祖康熙以後,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嬪等級。

皇貴妃,一名。

貴妃,二名。

妃,四名。

嬪,六名。

貴人、常在、答應,人數不定。

諸嬪妃各分居東、西十二宮。

2樓:冰箱裡的可樂

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

妃本為配偶之意,代指國君、天子的配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改天子之號為「帝」,天子正配稱為「後」,次皇后一等的諸王之妻則稱之為「妃」。

中國后妃的體制發始於周,形成於秦,自漢、隋、唐、宋、元、明、清以降、歷代多有增損,但大體仍不離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規定王者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謂後,在宮闈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則如同三公,九嬪如同諸侯,世婦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後及三夫人乃為天下母儀,制定婦禮。

沿制隋唐,皇帝的妾室亦稱為妃,如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等。皇帝的妾室與皇太子、親王、世子、郡王的妻妾均稱為妃。親王、郡王之妻稱為王妃,如秦王妃、周王妃、晉王妃等,妾室則稱為側妃。

以清代宮廷制度而言,宮闈制度的真正確立是在康熙皇帝的時候,規定皇后居中宮,主內治,以下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分居東西十六宮,佐皇后主內治,嬪以下還有貴人、常在、答應**,俱無定數,隨居東西各宮,勤修內職。

3樓:

尊一品:皇 後 (一名,執掌鳳印,統領六宮,有權升降全部的后妃)

尊從品:皇貴妃 (一名,協理六宮,有權升降正二品以下后妃)

正一品:貴 妃 (一名,管理六宮,有權升降正四品以下后妃)

從一品:賢妃 良妃 淑妃 德妃 (各一名,前加壹字封號)

正二品:容妃 宸妃 莊妃 敏妃 (各一名,前加壹字封號)

從二品:妃 (共四名,前賜貳字封號)

正三品:夫人 (共三名,前賜壹字封號)

從三品:昭儀 昭容 昭媛 (各一名,前加壹字封號)

正四品:淑儀 淑容 淑媛 (共四名,前加壹字封號)

從四品:芳儀 芳媛 芳容 (各一名,前加壹字封號)

正五品:貴嬪 (共四名,前賜壹字封號)

從五品:嬪 (共四名,前賜貳字封號)

正六品:充儀 充容 充媛 (各一名,前加壹字封號)

從六品:婕妤 (共五名,前賜壹字封號)

正七品:小儀 小容 小媛 (各一名,前加壹字封號)

從七品:容華 充華 (各六名,前加壹字封號)

正八品:承榮 承徽 (各八名,前加壹字封號)

從八品:貴人 美人 (各八名,前加壹字封號)

正九品:娘子 才人 (各八名,前加壹字封號)

從九品:更衣 選侍 (不限,前加壹字封號)

正十品:采女 御女 (不限,前加壹字封號)

從十品:常在 答應 (不限,前加壹字封號)

小結:從以上歷代妃嬪等級的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后的稱號從秦始皇以來,歷經二千餘年,從未改變。妃嬪的稱號卻是歷代屢有增減,且越是前朝設定的,地位越趨下降。

如貴人,東漢始置時是妃嬪中第一等,到了清代卻成了妃嬪(後宮主位)中最低的等級。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后妃的體制發始於周,形成於秦,自漢、隋、唐、宋、元、明、清以降、歷代多有增損,但大體仍不離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規定王者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謂後,在宮闈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則如同三公,九嬪如同諸侯,世婦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後及三夫人乃為天下母儀,制定婦禮。

九嬪掌教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世婦主管喪祭禮賓之事,御妻則侍奉天子之宴寢。除此還有女史、女況、典婦等多種名目,分掌內闈各種雜事。

后妃們的行動必須按照嚴格的禮制規定,聽從祖輩的訓戒,不得白由行動或隨意言笑。

所謂后妃,「妃」字,其本義即指配偶,古音即讀「配」。「後」字,其原義曾是國主,國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

後來天子的配偶稱為後,[後漢]班固在「白虎通」《嫁娶》曰:「天子之妃謂之後。何後,君也。

天下尊之,故謂之後。」

然而這裡所謂天下尊之,其尊者仍為天子其人,而不是后妃其人。尊后妃的實質,仍是尊天子。鄭玄注《禮記》曰:

「後之言,後言,在夫之後也。」因此,後地位雖位同天子,然而決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聽。

充其量,後只能輔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於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權也掌握在天子手裡。以天於的快樂為快樂,以天子的憂愁為憂愁。

一切惟天於是命,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質。

4樓:一可丁

中國古代允許納妾,統治者常妻妾成群。後宮指她們生活的地方,或其生活圈子。 1.

上古 媵是作陪嫁的人的意思,可以是未出嫁的妹妹或侄女,或者是其他國家的人(天子或諸侯娶妻時才會有)。例如女英是舜的媵。 在商朝有時有並後(同時有兩個王后)的情況。

《周禮》記載:王的后妃「編制」為:一後(嫡妻)、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諸侯一娶九女,且不再娶,可見妾是八個;大夫是一妻二妾;士則是一妻一妾。而庶民,則只許有一妻與之匹配,故而庶民被稱為匹夫匹婦。但《周禮》很可能是戰國晚期儒家的空想作品。

另外一些儒家作品則稱天子「一娶十二女」,「古者天子娶後,三國來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並稱諸侯「一娶九女」,也有稱天子「一娶九女」的。 先秦的后妃之制還比較簡單,王之妻稱後,王之主要妾及諸侯之妻稱夫人。

周朝的制度要求避免同時出現兩個王后或諸侯夫人的情況。 2.漢朝 西漢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

並立八品: 皇后 昭儀;至元帝時才被創設 夫人 美人 良人 八子 七子 長使 少使 婕妤,自婕妤至充依,此四等為漢武帝所增設 娙娥 容華 充依 五官 順常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等,五個位號並立為最後一級 太子妻稱妃,妾有良娣、孺人,共**;皇孫妻稱夫人,妾無位號,皆稱家人子。 東漢初開國時,後宮位號被大量刪減,只剩貴人、美人、宮人、采女等四等級,且人數不定。

但後來至漢桓帝、漢靈帝時,後宮女子不論后妃、女官、宮女等,總數多達二萬人。 3.魏 曹操為魏王時,於王后以下定五等:

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魏文帝時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省除順成,這樣在皇后以下定製十二等級:

1)夫人,位次皇后,爵無所視; 2)貴嬪,位次夫人,爵無所視; 3)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4)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5)昭儀,爵比縣侯; 6)昭華,爵比鄉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儀,爵比關內侯; 9)婕妤,視中二千石; 10)容華,視真二千石; 11)美人,視比二千石; 12)良人,視千石。 4.晉朝 晉武帝取漢魏之制,參用古法,始設三夫人、九嬪: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九嬪以下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5.隋朝 隋朝初時,由於隋文帝之皇后—獨孤伽羅善妒,因此後宮位號非常簡單,雖有設定、但仍不正式作為皇妾; 皇后一人 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

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 御女,三十八員,掌女工絲枲,視正七品。 又參循漢、晉舊制,設定六尚、六司、六典等女官職,以掌後宮典儀。

因獨孤皇后善妒,後宮位號形同虛設,在獨孤皇后崩後,隨文帝才又將之改為; 貴人,三位 嬪,增至九人 世婦,增至二十七人 御女,增至八十一人 隋煬帝時期,隋煬帝又參閱古典,自制嘉名以充實後宮; 皇后一人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品正第二 婕妤,十二員,品正第三 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品正第四 寶林二十四員,品正第五 御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 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 另又有承衣刀人,皆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6.唐朝 唐朝初開國時,參考前朝舊制而設立; 皇后一人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唐高宗時改製為; 皇后一人 贊德二人 宣儀四人 承閨五人 承旨五人 衛仙六人 供奉八人 侍櫛二十人 之後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改宮製為; 皇后一人 惠妃、麗妃、華妃、貴妃,各一人,正一品 六儀;波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為正二品 美人,四人 才人,七人 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 7.宋朝 宋朝立,沿唐制,設四妃、九嬪、等等。

真宗、仁宗在位時,把九嬪擴充至十八人,仁宗又在妃級別中增一位號名宸妃。 宋朝定宮製為; 皇后一人 四妃;貴妃、惠妃、麗妃、華妃 九嬪;太儀、貴儀、妃儀、淑儀、婉儀、順儀、順容、淑容、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 美人 才人 8.元朝 元朝時,後宮位號簡單樸素,只設有皇后、妃、嬪三等,但人數不定。

雖然位號很少,但這不代表後宮人數也簡單,元朝後宮以斡兒垛來區分后妃的地位,斡兒垛是宮帳的意思,一座宮帳裡面可能同時住著好幾位皇后和嬪妃,而在眾多宮帳中,以第一宮帳中的第一皇后地位最尊。 9.明朝 明朝的後宮位號,大體上並無嚴密的等級分別,對於後宮嬪妃的等級有著很大的彈性。

除以皇后為最高之外,貴妃僅次於皇后、明憲宗時又封萬貴妃加「皇」字為皇貴妃,以後漸成定製。 皇妃位號除貴妃之外,亦以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等為眾妃位號。 之後在明世宗朝和明神宗朝分別都出現了端妃和恭妃的位號。

明世宗嘉靖十年(2023年)仿古禮冊立九嬪; 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位在眾皇妃之下。 但又無嚴格規定以上位號非用不可,在明朝這二百七十六年間,後宮除去上述位號外,還出現過端妃、恭妃、慧妃、裕妃、成妃、昭妃,寧嬪等位號。 除去以上妃、嬪的等級分別之外,另外還有婕妤、昭儀、貴人、才人、美人、選侍、淑女、答應等位號雜置期間。

10.清朝 在清朝,將之分為八等級,分別為; 皇后一人 皇貴妃一人 貴妃兩人 妃四人 嬪六人 貴人不限人數 常在不限人數 答應不限人數 每個皇帝的妃嬪數目有很大差異:康熙皇帝擁有後宮嬪妃等79人,而光緒皇帝只有一後二妃三人。

古時候朝廷選拔妃子的時候,究竟有多苛刻

結婚生子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的重視傳宗接代,這關係到家族的傳承,血脈的延續,是中國人非常注重的一件事情。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齡,男女就需要結婚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也是自古以來都沒有改變過的事情。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古人更加重視血脈的傳承,如果沒有兒...

古時候寫優伶的詞

乞彩箋歌 唐五代 韋莊 浣花溪上如花客,綠闇紅藏人不識。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雲,有時剪破秋天碧。不使紅霓段段飛,一時驅上丹霞壁。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後開無力。孔雀銜來向日飛,翩翩壓折 翼。我有歌詩一千首,磨礱山嶽羅星斗。開卷長疑雷電驚,揮毫只怕龍蛇走。班班布在時人口,滿袖松...

古時候的「外人」是什麼意思,古時候「紅臺」是什麼意思?

外頭的人。如 桃花源記 桃花源村民對船伕說 不足為外人道也。意為 不足以向 桃花源 外面的人提起 來桃花源這件事 啊。古時候 紅臺 是什麼意思?刑場刑場 x ng ch ng 處決罪犯的地方。魯迅 華蓋集續編 阿q正傳 的成因 犯人未到刑場,刑吏就從後腦一槍,結果了性命。巴金 憶箇舊 在 蒙自 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