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投江的故事寫出了屈原熱愛國家,卻因種種原因鬱郁不得志,最後寧死不屈的精神。
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不苟且偷安、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始終「忍而不能捨也」。即使流浪以後,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跡,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個理想的高度。
楚國都城郢都被秦國佔領的訊息傳來,屈原心喪若死。屈原披頭散髮地遊蕩到了江邊,他在汩羅江邊一邊吟唱著詩歌一邊行走。有一個在江邊打漁的漁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於是好奇地問他:
「您不是屈原大夫嗎?為什麼衣冠不整的來這裡?發生什麼事了嗎?
」屈原回答道:「眾人皆醉我獨醒,整個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個人是清白的。他們不願聽見正確的聲音,所以我被流放到這裡了啊。
」漁夫追問說:「我聽說古時候的聖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響束縛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隨著世俗的變動而變化。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聵不智之人,為什麼不隱於眾人而要出來反對所有人呢,為什麼不隨波逐流呢?
為什麼一定要潔身於淤泥之中,顯耀於汙穢之上,卻使得自己遭受不應該承受的流放呢?」
屈原正色道:「我們都知道,剛清洗過頭髮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塵,剛剛沐浴的人要穿清洗過的衣裳。誰會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軀蒙受塵土的汙染呢?
對我來說,我寧可遠離那混沌的廟堂也不能忍受與他們同流合汙。哪怕要投入這汩羅江中葬身魚腹,我也不願讓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潔的汙垢。」於是屈原懷抱石頭,以身投汨羅江。
屈原的一生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悲傷情懷,他空有滿腔的報國情懷卻鬱郁不得志。兩度遭到流放,眼見故國淪喪卻無能為力,憤懣之情充溢他的胸懷,最後只能以身殉國。
2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的一生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悲傷情懷,他空有滿腔的報國情懷卻鬱郁不得志。兩度遭到流放,眼見故國淪喪卻無能為力,憤懣之情充溢他的胸懷,最後只能以身殉國。
3樓:美女的糖醋里脊
不屈不撓的精神,這個是個大丈夫
4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5樓:瘋狂的鈴鐺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兩千多年來,每逢這個日子,炎黃兒女們都要吃粽子、划龍舟等傳統方式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悉,**電視臺將在今年端午節當日現場直播汨羅江畔祭祀屈原儀式等。
祭祀屈原,就是要從其抱石投江的故事中汲取一種偉大的力量,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際行動。
屈原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幹,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先後任職左徒、三閭大夫,但其政改主張始終未能實現,最後被削職流放。後來獲悉秦兵攻破楚都郢,猶如晴天霹靂,悲痛萬分,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江自荊「屈原精神」綿延了2000多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這是中華民族的一筆精神財富,無論何時何地,對我們永遠都是一種教育和激勵。
這種精神是熱愛祖國的精神。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屈原雄心壯志,對內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後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終以祖國的興亡為念;明知面臨著許多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
這種精神是堅持真理的精神。從政期間,屈原堅持舉賢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雖九死而猶未悔」,表達了堅持真理的的無私無畏。流浪後,仍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銘志,鼓勵自己。
同時,在流放期間他還寫就了《天問》一書,連向蒼天提出172個問題,再次表現了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這種精神是寧死不屈的精神。任職期間,屈原志潔行廉,同情百姓,為民謀利,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作殊死鬥爭。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不苟且偷安、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始終「忍而不能捨也」。
即使流浪以後,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跡,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個理想的高度。
屈原故事是悲慘的,但「屈原精神」永遠是偉大的。二十一世紀初,中華民族迎來了復興的重要時期。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程序中,「屈原精神」無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幟。
高擎「屈原精神」這面旗幟,就可以向崇洋媚外者**,向隨波逐流者**,向同流合汙者**,煥發愛國報國的熱忱,煥發剛正不阿的正氣,煥發求索創新的壯志。只要中國人民目標明確,意志堅定,步調一致,不懈奮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屈原投江故事體會到屈原什麼精神
6樓:婉嫕男
屈原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幹,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先後任職左徒、三閭大夫,但其政改主張始終未能實現,最後被削職流放。後來獲悉秦兵攻破楚都郢,猶如晴天霹靂,悲痛萬分,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江自荊「屈原精神」綿延了2000多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這是中華民族的一筆精神財富,無論何時何地,對我們永遠都是一種教育和激勵。
這種精神是熱愛祖國的精神。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屈原雄心壯志,對內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後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終以祖國的興亡為念;明知面臨著許多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
這種精神是堅持真理的精神。從政期間,屈原堅持舉賢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雖九死而猶未悔」,表達了堅持真理的的無私無畏。流浪後,仍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銘志,鼓勵自己。
同時,在流放期間他還寫就了《天問》一書,連向蒼天提出172個問題,再次表現了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這種精神是寧死不屈的精神。任職期間,屈原志潔行廉,同情百姓,為民謀利,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作殊死鬥爭。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不苟且偷安、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始終「忍而不能捨也」。
即使流浪以後,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跡,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個理想的高度。
屈原故事是悲慘的,但「屈原精神」永遠是偉大的。二十一世紀初,中華民族迎來了復興的重要時期。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程序中,「屈原精神」無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幟。
高擎「屈原精神」這面旗幟,就可以向崇洋媚外者**,向隨波逐流者**,向同流合汙者**,煥發愛國報國的熱忱,煥發剛正不阿的正氣,煥發求索創新的壯志。只要中國人民目標明確,意志堅定,步調一致,不懈奮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7樓:壹次欣
愛國精神
屈原故事是悲慘的,但「屈原精神」永遠是偉大的。二十一世紀初,中華民族迎來了復興的重要時期。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程序中,「屈原精神」無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幟。
高擎「屈原精神」這面旗幟,就可以向崇洋媚外者**,向隨波逐流者**,向同流合汙者**,煥發愛國報國的熱忱,煥發剛正不阿的正氣,煥發求索創新的壯志。只要中國人民目標明確,意志堅定,步調一致,不懈奮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屈原投江的故事
8樓:洪春督未
5,屈原投江
屈原勸楚頃襄王蒐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
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麼話!
"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到了汨羅江濱,披散頭髮,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身體乾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
「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
「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
「聖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
為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
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汙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
」於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裡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當地的百姓想起這是屈原投江一週年的日子,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裡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人們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據說就是這樣來的。
屈原天問中的故事誰知道,誰知道屈原寫的《天問》的解釋
天問!問天!難啊!屈原的天問寫的都是什麼東西?誰解釋下! 殘花剩女沒人要 天問 為屈原所作。題目為何不為 問天 天尊貴因此不能向其發問,版 故而成權 為 天問 屈原被逐,心中憂愁憔悴。彷徨於川澤之間,遊蕩在平原丘陵之上。向蒼穹發出呼號,仰面嘆息。見到楚國先王的宗廟以及王室公卿的祠堂,牆壁上描繪著主宰...
寫出三國演義裡出血的故事名,並寫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
刮骨療傷。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毒已滲入骨頭,勸關羽回荊州 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將士們見關羽箭傷逐漸加重,便派人四處打聽名醫。一天,有人從江上駕小舟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治傷。關羽問華佗怎樣治法?華佗說 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環,把你的胳膊套...
《安徒生童話》中母親的故事的故檢寫出內容還有啟示是什麼
六月梅 母親的故事 一位淳樸 貧窮的母親,她唯一的孩子被死神帶走了。為了救回自己的孩子,母親踏上了追逐死神的路。四次問路,四次被勒索。第一次,夜神要求她唱歌 第二次,她不惜忍受暴風雪的吹打,用自己的體溫融化荊棘上的寒冰 第三次,她把自己明亮的雙眸獻給了湖泊 第四次,死神手下看守墳墓的老太婆索取了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