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杜國帝祖-南明太祖杜柯(杜國弒帝杜伯 師帝杜珂:)
2樓:龍春董
皇帝是沒有的 。 杜康又名少康,夏王朝時期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第五位國王。
3樓:幸雙文
古蜀國:蜀王 :杜宇為四川早期的蜀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後在蜀稱為望帝!現望帝陵在四川省成都市郫縣 望叢公園內:也稱望叢詞 目前是四川最大的陵墓,也是四川人尋根問祖的地方!
4樓:千督
如果諸侯國也算的話,周朝的杜國便有幾位。
另外還有一種傳說是:杜康又名少康,夏王朝時期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第五位國王。
5樓:大梁遊俠
蜀王杜宇,“望帝春心託杜鵑”那個,“杜鵑"就是來自你們杜家。。。古蜀國,真實存在過,被秦國滅掉了。。。
6樓:雲川子
唐朝做宰相的倒是一大堆,(11人)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杜氏家族。
具體為:如晦、淹、元穎、審權、讓能、黃裳、佑、悰、正倫、鴻漸、暹。
有人說杜宇,其實那時候還沒有姓氏,不能說蠶叢魚鳧是姓蠶、姓魚吧?中華杜姓起源於西周的杜國,地址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杜陵鄉。而杜國國君也不姓杜,姓姬。杜國滅亡後,子孫以國號為姓。
7樓:寶唄驛站
親 這個真沒有...嘻嘻...
歷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1、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現實主義詩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杜甫與李白並稱“李杜”,為了與晚唐的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後也常被尊稱為“老杜”。
杜甫家族出於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時京兆杜氏都多自稱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號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隱居於成都杜甫草堂)。
2、杜延年(?—前52年),中國西漢南陽郡杜衍縣(今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一帶)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京兆杜氏先祖之一。
漢宣帝地節四年(前66年)七月,霍禹等謀反被誅,杜延年因是霍氏舊吏而被免官。後任北地太守,“選用良吏,捕擊豪強,郡中清靜”,改任西河太守,政績卓著。甘露二年(前52年)以老病免,不久即死。
著有《杜延年律章句》(小杜律)流於世。
3、杜恕(198年-252年),字務伯,京兆杜陵人。三國時曹魏**、學者,曹魏尚書僕射、豐樂亭侯杜畿之子,杜畿死後繼承其爵位。
杜恕在太和年間任散騎黃門侍郎。杜恕在朝中不結朋黨,專心公事,每有政事有得失,都據引綱紀來說理,因此而得到侍中辛毗器重。
後來杜恕出任弘農太守,數年後任趙國相,後來因病離職。後來杜恕任河東太守,一年多後遷任淮北都督護軍,但又因病離職。不久被任命為御史中丞,但杜恕在朝廷中,因不能融入朝中風氣,所以多次任外職,後來就出任幽州刺史,加建威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
4、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詩人和古文家。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
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
其詩英發俊爽,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
5、杜悰(794年-873年),杜佑之孫,封爵邠國公,與李商隱是表兄弟,杜牧的堂兄。
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長慶五年(826年),公主隨駙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開成初年,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
會昌初年,詔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9樓:那個閃電
1、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
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3、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官至司隸校尉。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初),杜預逝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成侯。滅吳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
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4、杜淹(?-628年),字執禮,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隋朝河內太守杜徵之子。貞觀名相杜如晦的叔父。
杜淹出身於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為官,擔任御史中丞,後效力於王世充,授為吏部尚書。投降唐朝後,被唐太宗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楊文幹事件中受到牽連,被流放巂州。
唐太宗繼位後,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後以吏部尚書之職參議朝政,成為宰相。
5、杜光庭(850—933),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時,如為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
隨僖宗入蜀,後來追隨前蜀王建,官至戶部侍郎。賜號傳真天師。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
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蹟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虯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10樓:遊戲君疊疊醬
歷史上姓杜的名人有:杜鐵環、杜庭之、杜長天、杜甫、杜牧等等。
1.杜康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2.杜密
杜密,字周甫,潁川陽城(今河南登封)人。東漢時期名臣。被司徒胡廣徵召任職,不久調任代郡太守。
三次升遷後被調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後來漢桓帝劉志徵召杜密並任命他為尚書令,再調任河南尹,後轉調為太僕。黨錮之禍發生後,他被罷免官職回到老家,並同李膺一塊獲罪,而且他們的名氣和品行相近,所以當時人稱他們為”李杜“。
後來太傅陳蕃輔佐朝政,杜密再次出任太僕。第二年,他因為黨錮事件而被懲治,遂自殺。
3.杜秋娘
杜秋娘(約791—?),《資治通鑑》稱杜仲陽,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
15歲時成了李錡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錡正式起兵造反。後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子李湊的傅姆。後來李湊被廢去漳王之位,杜秋賜歸故鄉。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她又窮又老的景況,作了《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詩中附了一段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長唱此辭。”並沒有說這首七絕是誰所作,但後世多歸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詩三百首》。
4.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5.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11樓:戒為良藥
1、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2、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3、杜預
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官至司隸校尉。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初),杜預逝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成侯。滅吳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
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4、杜詩
河南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讚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5、杜聿明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漢族,陝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
2023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
2023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2023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
歷史上有沒有姓羅的皇帝,歷史上有沒有一個姓羅的皇帝
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姓羅的皇帝,但有過很多羅姓的名將,如羅士信 羅通 羅淇 羅良 羅澤南等。1 羅士信,隋末唐初時期猛將。羅士信原為隋朝齊郡通守張須陀部將,隨其征討農民起義軍,後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與王世充交戰時重傷被俘。後因不恥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槍刺王玄應,智取千金堡,...
歷史上有沒有姓樑的名人啊,歷史上有沒有姓邊的名人呢
樑 冀 東漢權臣,字伯卓安定 今甘肅涇川 人,外戚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時曾協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其父親為樑商,有一妹,是漢順帝的皇后。樑 楷 東平 今屬山東省 人,南宋畫家,擅畫人物 山水 道釋和花鳥。樑 興 平陽 今山西臨汾南 人,南宋抗金義軍首領。樑令瓚 蜀 今四川省 人,唐代畫家 文學家。...
歷史上有沒有姓 舒 的名人,歷史上姓舒的名人有哪些?
1 舒慶春 老舍 1899年2月3日 1966年8月24日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 鴻來 非我等。因為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 慶春 大概含有慶賀春來 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 捨棄自我 亦即 忘我 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2 舒行 舒行 1910年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