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戰國初期曾(隨)國國君乙的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葬於公元前433年或稍後。
1978 年發掘。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豎穴墓。南北 16.
5 米,東西 21米。內建木槨,槨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為夯土。槨內分作東、中、北、西四室。
東室置曾侯乙木棺,雙重,外棺有青銅框架,內棺外面彩繪門窗及守衛的神獸武士。中室放置隨葬的禮樂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車馬器等。
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歲左右;殉葬者為13~25歲的女性。
墓中共出土隨葬品萬件以上。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青銅禮器主要有鑊鼎2件、升鼎9件、飼鼎9件、簋8件、簠 4 件、大尊缶 1對、聯座壺1對、冰鑑1對、尊盤1套2件及盥缶 4 件等。
其中尊盤系用先進的失蠟法鑄造,表現出戰國時期青銅冶鑄業所達到的高水平。墓中還出土了編磬、鼓、瑟、笙、排簫等大量樂器,為研究中國古代**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出土的一件漆木衣箱蓋上,繪有包括青龍、白虎、北斗圖形及二十八宿名稱的天文影象,說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創立二十八宿體系的國家之一。
墓中還出土金盞、金盃、金帶鉤及長達48釐米的十六節龍鳳玉掛飾,是曾侯乙生前奢侈生活的具體寫照。許多青銅器上有「曾侯乙乍�(作持)」之類銘文,為判定墓主提供了證據。
2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南方小國曾的國君,姓姬名乙,生於公元前約475年,卒於公元前約433年,其人其事,史籍無載。2023年,在今湖北省隨州市區西約一公里處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對其墓葬進行了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包括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兵器、樂器、鑄造精良的青銅器等文物。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視樂器製造與音律研究,興趣廣泛,同時也是擅長車戰的軍事家。
出土文字明確記載,他是一位名乙的曾國諸侯王。從楚惠王送給他的一件青銅鎛上的三十一字銘文看,曾侯乙死於公元前433年或稍晚。根據對墓主骨骼的鑑定,他死時年齡在42―45歲之間,綜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當生於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登極為王約在公元前463年前後,在位約三十年。
曾國為姬姓諸侯,其國君與周天子同姓,故曾侯乙其人也可稱為「姬乙」。
曾侯乙墓的歷史價值
3樓:☆柒柒
墓中隨葬以九鼎八簋(guǐ,音軌)和編鐘、編磐為主的禮樂器,遵守了周代諸侯的身份,反映出先秦社會嚴格的禮樂制度,以及人們對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十二律俱全的64件青銅雙音編鐘(不包括楚王所送鎛鍾)、玲瓏剔透的尊盤和完整地書寫二十八宿(xiù,音秀)名稱的衣箱等,體現了先秦時期中國在藝術、技術、天文等方面的極高成就。 曾侯乙墓出土青銅禮器是歷年來我國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種類較全的一次。
因發掘前未經擾動,真實地反映了墓主人享用器物的儀式,這在考古發掘中極為罕見。曾侯乙墓的青銅禮器的大體組合沿襲春秋時期的傳統: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組、豆成對,盤、匜匹配。
曾侯乙墓青銅器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特點,採用了渾鑄、分鑄、等冶鑄技術和平雕、浮雕、圓雕、透雕、錯金、鑲嵌、鑄鑲、銅焊、鑞(là,音臘)焊、鉚接等多種工藝,集先秦青銅製造技術之大成,集中反映了我國當時先進的冶鑄科學水平。 曾侯乙墓出土地編鐘、編磬(qìng,音慶)、建鼓、琴、瑟、笙、箎(chǐ,音尺)、排蕭8種共125件樂器。其中編鐘、編磬各1組,琴、箏、五絃各件,瑟5件,笙1件,懸鼓1件,還有建鼓、排簫、抱鼓等罕見樂器。
用於擊奏樂器的工具12件,各種樂器的構件、附件1714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出土時各種樂器基本位於原位,排列有序,真實地再現了戰國時期樂器的組合情況。種類全,數量多,製作精,儲存完好,其中其中不少樂器是新發現,為世界考古史上所僅則見。
其中115件出自中室,用於演奏宗廟禮樂;另外10件出自東室,用於演奏房中樂(寢宮**)。這批樂器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紀我國**文化的高度水平,是中國**史研究的珍貴資料。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木用具是先秦墓葬出土最多的;墓中出土的金盞重2156克,是先秦最重的金器;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小動物有牛、羊、豬、狗、雞、鴨一類家禽家畜,似乎是祈禱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墓中出土的兵器包括戈、矛、戟(jǐ,音幾)、殳(shū,音書)、弓、箭、盾、甲冑等,其中「殳」和多戈戟是考古發現中僅見或少見的兵器;墓中還出土了許多車馬器,其中兩件矛狀車具是用於增強戰車戰鬥力的新型車具;墓中出土的竹簡,總計共6696字,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竹簡實物。 曾侯乙墓展覽陳列了該墓出土後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現了2023年以前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曾侯乙墓的歷史背景
4樓:葉惠君
湖北隨州,扼北進中原之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要地。在春秋戰國時期,它是楚國問鼎中原必經之處,從地勢看,隨棗走廊和南陽盆地作為當時南北要衝,又是華夏北方中原文化與南方楚文化交匯之地。戰國時,這裡曾存在過一個小諸侯國——曾國,由於它實在太渺小,以至於在留存至今的史籍中完全找不到對它的記載。
然而,隨著2023年曾侯乙墓的開啟,小小曾國開始在2000多年後名揚四海。墓中共出土各類隨葬品約15404件:青銅器宛如剛放入地下,漆木器鮮妍如新,竹簡墨跡清晰,尤其是配套完整的編鐘、編磬等樂器更是世所罕見。
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編鐘為代表的萬件文物,以在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而震驚世界,作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備受世人關注,然而曾侯乙史籍無載。
曾侯乙墓萬件文物中以車馬兵器最多,其種類之全、數量之眾、綜合功能之強,前所未見。其中射遠兵器居多,長杆兵器尤為特殊,且有極為罕見的矛狀車軎,這些都是用於車戰的**裝備,說明曾侯乙是一位擅長車戰的軍事家和指揮官。
曾侯乙墓隨葬數量龐多的樂器,鐘磬銘文中有大量樂理樂律銘文,顯示了曾侯乙生前對於樂器製造與音律研究的重視程度。墓內還有大量鑄造極精的青銅器珍品,及繪畫、雕塑藝術、書法精品,並且大量文物並非冥器,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多為他親自督造,說明他興趣廣泛,具有多方面的才華和較高的藝術鑑賞力。
曾侯乙編鐘對中國**史學科建設的意義?
論述曾侯乙墓出土編鐘的科學價值及其歷史意義
5樓:夢尼
剛好考試也考這個 希望可以幫到你
湖北隨縣擂鼓墩遺址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編鐘,是目前同類出土樂器中一支數量較多,規模最大,音域最寬,音律較準,儲存較好的樂器。是我國十二樂音體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階關係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調樂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的編鐘**文化所達到的驚人成就。
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對我國古代**史有著重大意義。
1)整套編鐘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鈕鍾19枚,分三組排列。中下兩層為甭鍾,有45件,也分三組。編鐘之外另有一件是楚惠王鑄贈曾侯乙的銅鈸。
這套編鐘是目前所見古代編制最為龐大的一套編鐘,為後人瞭解曾國宮廷**的規模、**活動情況進一步提供了實物資料。它標誌著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所達到的高度水平。
2)編鐘的總音域達到五個八度,十二律齊備。鐘上共有2800多個錯金銘文,記載了當時楚、齊、晉、周、申、曾等國的各種律名、階名、變化音名的對照情況。這些都反映出春秋戰國之際各地**文化交流的實際情況,併為研究戰國時期的古代樂律提供了實證資料,這也說明我國**文化中的旋宮轉調問題不止是確鑿有據的理論,而且已有**實踐成果。
3)多數甬鍾可發兩音(分別在鼓部和隧部)引發了研究者對雙音規律實際運用的範圍、意義及出現時代的思考。
4)編鐘的上層鈕鐘的律制與三分損益律近似,說明三分損益律較早運用於實踐中。各組編鐘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戶層三組編鐘的律制近似純律,說明這套編鐘是複合律制。
由此可以看出,從編鐘製作、月律學理論等方面,研究者都能從曾侯乙墓編鐘得到直接的解答和啟發。
曾侯乙編鐘在科技史和文化史上的價值及其現代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編鐘是世界**史上的奇蹟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氣勢最巨集偉的一套編鐘,堪稱「編鐘王」。凡有機會耳聞目睹過的人,無不為此千古絕響驚歎叫絕,讚譽它不愧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瑰寶,世界**史之奇蹟。 在曾侯乙編鐘上,刻有關於記事、標音、律名關係的錯金銘文2828字,加上鍾架筍樑(橫樑)、編懸配件上的銘文、磬銘文、磬盒銘文總字數3775字,其內容是先秦樂律的重要資料,被專家學者稱之為「一部珍貴的**理論論著」,「一部不朽的古代樂律學典籍」。
64件編鐘(楚惠王送給曾侯乙的 鍾除外),每件都能發出兩個樂音,每鍾雙音並呈和諧的大小三度關係,其音階相當於現代國際上通用的c大調。全套編鐘音質純正、音色優美、音域寬廣,達五個多少8度(c2——d7),12個半音齊全、且有變化音,能旋宮轉調,演奏各種 採用和聲、復調以及轉調手法的中個樂曲。實踐證明: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而不是此前有些專家認為是秦漢時代,更不是來自古希臘傳入的泊來品),我國**就已發展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在7聲音階、5個8度音、12個半音以及旋宮轉調的表現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論與實踐。因而,編鐘的出土,使用權傳統樂律學不得不重新估價,世界**史不得不重新改寫。著名**家賀綠汀說: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中國古代**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二.編鐘是古代鑄造史上的頂峰
編鐘及其曾侯乙墓中的文物,不僅為考古學、天文學、古文字學、歷史學、古代科技史、**史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還對研究古代青銅鑄造史提供了大量實物。 墓中出土的4640餘件青銅禮器、樂器、加上青銅質地兵器、車馬器在內,重達10噸之巨,消耗的銅、金、錫、鉛等金屬約12噸。這些青銅器物造型之複雜,紋飾裝璜之精美,都是世所罕見的。
通過現代科學鑑定,在其製做工藝上,綜合使用了渾鑄、分鑄、錫焊、銅焊、雕刻、鑲嵌、鉚接及溶模鑄造技術。尤其是編鐘鑄造,為保證其樂鐘的音響效果及綜合效能,合金原料高純銅及鋁錫的科學配比以及鐘壁厚度的科學設計,都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這些都表明,當時我國金屬冶煉和鑄造的工藝水平,也達「世界之巔」。
三.編鐘是中華文明所創造的輝煌「 中國是鐘的王國」。
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鐘,並有過「鐘鳴鼎食」的燦爛文明。 我國的鑄鐘史從原始到戰國,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發展時期。據考,鐘的前身是鈴,從原始的瓷甬鍾到早商的扁園形銅鈴,至殷商的鐃,西周中期三件一組的穆王編鐘發展到八件一組,歷經春秋時期的九件、十三件一組,繼而發展到戰國時期的大型 編鐘。
從單音鍾到按音階編列演奏的樂鍾,凝聚著古老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結晶。 史料表明,世界文明古國的埃及、巴比倫、印度也都有過鑄鐘的實踐,但他們的鐘口都是園形,而園形鍾無論怎樣敲,都是一個基音,且延續(餘音)長,很給形成音律。而曾侯乙編鐘之所以能成為樂鍾,關鍵在於它洽當地運用合金材料在科學配比的基礎上,成功地採用了「複合陶範」鑄造技術、鋁錫為模料的熔模法,加上鐘壁厚度的合理設計、鼓部鍾腔內的音脊設定、爐火純清的熱處理技術,才能使鑄件形成「合瓦形」,產生「雙音區」,構成「共振腔」。
才能達到編鐘的浮雕花飾,還在於對它所在的振動區起著負載作用,達到加速高頻的衰減,有助於編鐘進入穩態振動。所有這些,無不折射出那個遙遠時代中華文明所創造的輝煌。 華中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劉克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認為:「曾侯乙編仲是科學技術史上一項最早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它具有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豐富的工程技術語言,具有世界一流的鑄造技術,在工程圖學上極有價值,是世界任何一部科學技術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的寫照,同時,它也為科學技術技術的未來發展做出了楷模。堪與古埃及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巴比倫空中花園等世界奇蹟相媲美。
哈利波特的故事是發生在哪個歷史時期的
加爾基 在 哈利 波特與密室 中,差點沒頭的尼克的五百年忌辰晚會上,寫著他死於1492年,那時哈利上二年級,所以哈利12歲時是公元1992年。哈利 波特 harry potter 是英國作家j k 羅琳 j.k.rowling 於1997 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 共7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
中國哪個歷史時期,是最適合老百姓生活的時代
小鑫侃文化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之中,有著不少盛世,比如漢武盛世 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永樂盛世 康乾盛世等等,而盛世所代表的也不僅僅是國力 文化昌盛,更是指老百姓安居樂業,能吃的飽,而且賦稅低。那麼在中國歷史時期上的眾多盛世之中,哪個是最適合老百姓生活的呢?我認為是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李...
打倒反動派的口號是在哪一歷史時期
古代不用這幾字但一直用這意思,叫逆黨 賊逆。當然,反動派,也是互相會這麼稱呼的,這點很重要。不過經常自己騙自己罷了。比如說報道會說,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人民絕大多數都是友好的,壞的是日本軍國 可這會愣是忘了還是假裝忘了,那個壞 是日本人民高票選出來的。這樣看問題,會冷靜一點 黑白顛倒的年代!黑白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