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水清
樓上回答的篇幅都很大,不知道樓主找到答案了沒有,我也簡單說說:
1、魏晉南北朝,又叫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通常以魏朝(曹魏)為正統,晉朝是繼承魏朝的,分西晉和東晉,所以又叫兩晉。西晉曾實現全國統一(280年),滅亡後,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即五胡亂華時期),皇室成員在南方重建晉朝,這就是偏安的東晉。東晉在420年被篡後,先後出現宋齊樑陳四個朝代,統稱南朝;北方被鮮卑拓拔氏建立的魏國(史稱北魏)所統一(439年),北魏後來**為西魏和東魏,且分別被北周和北齊取代,它們統稱北朝。
以上就是魏晉南北朝,這是中國的大**時期。最後,是北周的外戚楊堅581年建立的隋朝,在589年滅亡南方的陳朝,再次實現了中國的大統一!
2、漢朝是劉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的,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公元8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西漢滅亡;但公元25年劉邦的後裔劉秀(已經不是皇室成員),取得政權,重建了漢朝,因定都(在西安以東的)洛陽,被稱為東漢。
3、比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也即是「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西元就是公元,是臺灣那邊的叫法,是**紀年,其曆法就是我們今天用的公曆。公元(西元)元年是耶穌**誕生之年,此前則為公元前某年。
說西元是因為那是西方國家的歷法,說公元是因為它是世界通用的歷法。
以上,希望能解樓主之惑。
2樓:一抹芙蓉哥
詳細的話。前面tx們已經講了。
這裡我總結幾句
1,魏晉以後,中國陷入大**。總體上是南北朝對峙。北朝按照一個軌跡發展。南朝按照一個軌跡發展。我聽您的意思是,把魏晉等同於魏晉南北朝了。它們指代的範圍不一樣。
2,東漢,西漢還有北宋之類的。一般都是以國都的地理位置為依據的。
3.西元 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西元的說法啦。**時期,我們就是按照西元來翻譯的。建國後才改譯的。不是,現在臺灣香港還有海外某些華人地區仍然是用西元的。
周杰倫的這首歌名,應該有兩層意思。一是時間上,mv的故事背景是在古巴比倫。時間上當然是在西元前。
還有一層意思是說,自有西元元年(公元元年), 耶穌**誕生,那種愛戀是不一樣的。。。
3樓:化學天才
因為通常來說,大多數史學家對三國時期是奉行以魏為正統的,所以三國時期就簡稱魏朝了,而沒有把蜀和吳列入。
西漢和東漢的劃分是根據都城的位置不同來劃分的。
西漢都長安,東漢都洛陽。
4樓:沐雨穹歌
南北朝應該是隻南方和北方。當時的南朝應該是指樑朝,「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就是說梁武帝的。而北方則有北魏,後魏將樑吞併後,北周又將魏吞併。
西漢是指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東漢時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我只知道西周東周是因為東周建立在原西漢的東側,史學家因此稱之,漢就不清楚了,不過洛陽(東漢都城)的確也在長安(西漢都城)東側,所以應該同理吧。
西元是公元的意思。
因為是理科生,所以答案只能作為參考,慚愧……
魏晉南北朝為什麼要稱魏晉
5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的「魏晉南北朝」,它是幾個朝代統稱的複合詞,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國家,可以多達幾十個。
我們不妨就先從「魏晉南北朝」一詞開始,「魏」指的是三國裡的曹魏。由於曹魏受漢室禪讓,在三國時代及後世被肯定為中原王朝,而「蜀」、「吳」兩國為該時代的附屬割據王國,所以「魏」為正統,可以稱為「魏朝」。而「晉」主要指的是三國滅亡後,由司馬氏所建上的西晉王朝與後來割據在南方的半壁江山東晉王朝(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南北朝」則指晉朝正式滅亡後,南北對峙形成的幾個朝代,南方包括宋、齊、樑、陳四朝,北方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統一中國南北方後,自東漢滅亡後,長達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才算正式結束。
除了魏晉南北朝一詞外,也有以「六朝」來指稱這個時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孫吳、東晉、宋、齊、樑、陳,這幾個朝代的時間基本上與魏晉南北朝相當,它的特點是這六個朝代都立國於江東地區,而且國都都在建康(或稱建業、建鄴,即今日之南京)。
三國包括了魏、蜀、吳,分別是曹操父子、劉備父子及孫權父子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建都洛陽,史稱魏或曹魏。統治範圍有整個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長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肅、陝西、遼寧的大部分地區。亡於公元265年,共歷五帝、46年。
蜀漢為劉備所建立的國家,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於成都,國號曰漢,史稱蜀或蜀漢。統治區域有今四川、雲南、貴州全部和陝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為曹魏所滅,共歷二帝、43年。
孫吳為孫權所建立的國家,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建都於建業,史稱孫吳或東吳。統治區域有今長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兩廣地區。公元280年為晉朝所滅,共歷四帝、59年。
晉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稱帝(晉武帝),國號曰晉,建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統一全國,秦漢以來的**,至此再度統一。
統治疆域東、南至海,西至蔥嶺,西南至雲南、廣西,北至大漠,東至遼東。
但晉武帝死後不久,宗室之間爆發「八王之亂」,曹魏以來入徙塞內的遊牧民族也乘機起兵稱帝,全國又陷入**混戰的局面。
匈奴人劉淵建立漢政權(後改國號曰趙,史稱前趙),公元316年,劉淵族子劉曜攻佔長安,俘晉愍帝,西晉亡國,共歷四帝、52年,北方從此進入所謂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晉朝宗室司馬睿在南方重建晉王朝,佔有今長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稱東晉。公元420年,劉裕代晉,改國號曰宋,東晉亡,共歷十一帝、104年。兩晉共歷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國,自公元304年劉淵稱王起,北方各民族紛紛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國,直到公元439年被鮮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為止,共歷135年。在此期間,共有六個種族各自建立王國,包括.運、
匈奴、鮮卑、氐、羌、羯;這些王國的統治區域分佈在北方和四川一帶,共計有成漢(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連氏)、前趙(匈奴劉氏)、後趙(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後秦(羌族姚氏)、西秦(鮮卑族乞伏氏)、前燕(鮮卑族慕容氏)、後燕(鮮卑族慕容氏)、南燕(鮮卑族慕容氏)、北燕(漢族馮氏)、前涼(漢族張氏)、後涼 (氏族呂氏)、西涼(漢族李氏)、南涼(鮮卑族禿髮氏)、北涼(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國。但另外還有漢人冉閔的魏、鮮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國等不被計算在內,此即史稱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這時諸國彼此混戰,僅有前秦苻堅時,曾經一度統一北方,但為時不久。
南朝分為宋、齊、樑、陳四代。宋乃劉裕於公元420年奪取東晉政權後所建立,國號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劉,故史稱劉宋。
強盛時統治區域有今黃河以南、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當中疆域最大者,後來河南、淮北漸為北魏所奪。公元479年為蕭道成所篡,共歷八帝、60年。
齊,公元479年蕭道成所建,國號曰齊,建都建康,為了與北朝的北齊加以區別,史稱「南齊」,也因皇室姓蕭而稱「蕭齊」。
統治區域有今長江抭域和珠江流域各省,東昏侯時國內大亂,公元502年為蕭衍所篡,共歷七帝、24年。
樑,公元502年蕭衍所建,國號曰樑,建都建康,皇室姓蕭,故稱蕭樑」。梁武帝時國力頗盛,統治區域有今長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漢中。公元557年為陳霸先所奪,共歷八帝、56年。
陳,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樑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統治區域有今長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當中版圖最小者,589年為隋所滅,共歷五帝、33年。
北朝主要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鮮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國時代為代國,淝水之戰後拓跋珪重建代國,後改國號曰魏,史稱北魏,或稱後魏、拓跋魏、元魏。
公元398年建都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號稱帝,逐步併吞十六國中的夏、北燕、北涼諸國。
公元439年統一北方,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北至遼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嶺為界,與南方的劉宋對峙。
北魏國力頗強盛,孝文帝拓跋巨集於公元493年遷都洛陽,進行一連串的漢化運動,但因種種因素,卻造成漢化與反漢化兩大陣營的對抗,引起「六鎮之亂」,瓦解了北魏王朝。
公元534年** 東魏與西魏,隔黃河而治,東魏後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從拓跋珪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歷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晉南北朝王國中立國最長久者。
東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權臣大將高歡脅迫,逃往關中。
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
統治區域有原北魏領土洛陽以東的地區。公元550年為高洋(高歡子)所代,東魏共歷17年。
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將領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魏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統治區域有今原北魏領土洛陽以西的地區及益州、襄陽等地。
公元557年 宇文覺(子文泰子)所代,西魏共歷三帝、24年。
北齊,公元550年東魏大將高歡子高洋奪取東魏政權稱帝,國號齊,建都於鄴,為與南朝的蕭齊區別,史稱北齊,因皇室姓高,故亦稱高齊,統治區域相當於東魏領土。公元557年 北周所滅,共歷八帝、28年。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將禹文泰子宇文覺奪取西魏政權稱帝,建國號周,都於長安,史稱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稱宇文周。
公元577年滅北齊,統一中國北方,並繼續攻取江北、淮南,統治區域擴大到長江北岸。公元581年隋所代,共歷五帝、25年。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楊堅受禪稱帝,國號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興(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滅南方的陳朝,結束南北朝**的局面,全國再度統一。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歷代之盛,極於此矣。
西漢時期形勢圖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西漢為漢太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公元紀年,又稱西元紀年,簡稱「西元」或「公元」。公元紀年就是**教紀年法。西元在中世紀拉丁文的寫法是anno domini,簡寫ad,意為「主的年代」(in the year of the lord)。
以西元525年羅馬僧侶狄歐尼休認定的耶穌生年為紀元元年。西元前則在英語中表示為bc,即**之前的年代(before christ)。西元紀年採用的歷法叫西曆,也稱公曆。
西曆的學名叫格里高利曆(gregorian calendar)。格里高利曆是純粹的陽曆的一種,最初用於計算復活節。該曆法是由中世紀梵蒂岡教皇格里高利(pope gregory xiii )於西元2023年頒佈施行的。
格里高利曆法的前身儒略曆(julian calendar)是於西元前45年1月1日執行的。儒略曆就是取代舊羅馬曆法的羅馬曆法,也是以頒佈者凱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的名字命名。公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教國家應用。
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檔案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高利曆,現在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準。
現代由於西元紀年的通用和標準化,為避免非西方和非**教徒的反感,英語的西元前和西元后從bc和ad變為bce和ce。bce即before common era,ce即公元common era。但是**教圈子裡卻認為bce指的是**世紀前(before christian era),ce指**世紀(christian era)。
同時西方也有很多人反對common era代替ad,他們認為這種代替是想要抹殺**教對西方的貢獻,並且無論非**徒反感與否,common era仍然是**紀年這一點是無法掩蓋的,公曆也同樣建立在**教的格里高利曆法上,名稱再怎麼改也改不了曆法和紀年是以**教為絕對之絕對又絕對的中心和標準。因此西方這種自大傲慢的態度仍然促使了擁有古老優秀文明的猶太人、印度人和伊朗人使用他們自己國家悠久和準確的傳統紀年和曆法。不過中國在2023年為了和世界接軌採用了公元紀年法。
這是2023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與世界接軌,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但是,華夏中國的歷法,夏曆仍然沿用於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節日(華夏的元旦被篡改到了西曆新年)。
魏晉南北朝包括哪些朝,魏晉南北朝分為幾部分 具體時間是什麼
所謂的 魏晉南北朝 它是幾個朝代統稱的複合詞,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國家,可以多達幾十個。我們不妨就先從 魏晉南北朝 一詞開始,魏 指的是三國裡的曹魏。由於曹魏受漢室禪讓,在三國時代及後世被肯定為中原王朝,而 蜀 吳 兩國為該時代的附屬割據王國,所以 魏 為正統,可以稱為 魏朝 而 晉...
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政治的特徵,魏晉南北朝貴族政治特徵,元朝地方行政體制的特點以及什麼原因造成了元代地方行政區劃的混亂局面
夜雨朝下 1 自來曹魏設立九品中正制後自,逐漸形成家族式的門閥制度現象,九品中正製成為士族把持選舉,操縱政治的工具,由此而形成了以後的門閥政治。極大地影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國家政權被幾個大的門閥家族所左右,如東晉的謝氏,王氏等 2 元朝地方行政體制廢除了郡縣的地方行政區劃,改行行省制度。3 混...
魏晉南北朝是不是相互攻擊的,魏晉南北朝是什麼意思?
然而,由於皇子相互間的爭權奪利,最後以至與相互殘殺,這是劉裕始料未及的不妨從 魏晉南北朝 一詞開始,魏 指的是三國裡的曹魏,晉 主要指 小摩擦不斷,大的戰役好像不多。著名的像淝水之戰,元嘉北伐。魏晉南北朝是什麼意思?魏晉南北朝時期另一大顯著特徵是什麼?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政治的一個轉型期,政治進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