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到底靠什麼力量,可以15次打敗匈奴

時間 2021-09-06 11:11:24

1樓:木瑾瀚

我覺得能夠戰勝匈奴的因素是有很多的,最為主要的就是要有錢。西漢經過三朝皇帝的積累,文景之治為漢武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國庫充裕。所以漢武帝在討伐匈奴時,有底氣,不會因為經濟原因放棄。

還有就是大力鼓勵養馬,組建騎兵。而且衛青,霍去病等優秀的將領渴望建功立業,還有舉國同心,全力支援攻打匈奴。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所以才能夠多次的擊敗匈奴。

古代匈奴時和中原大地積怨已久,在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秦國,燕國就曾經修建過長城來阻擋他們的侵略。秦朝的時候秦始皇也是安排了大量的精銳部隊鎮守邊關,到了漢朝,整個國家更是容忍了六十年的屈辱,所以可見當時漢朝人民對於匈奴的痛恨。這就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民心,一致對外。

當時的漢朝已經具備了所有的打仗的因素,可以說整個國家士氣高昂。首先就是財政,漢初皇帝無為之治,文景之治更是讓國家富裕無比。而且漢武帝更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前去西域引進汗血寶馬,鼓勵民間養馬。

而且當時漢朝名將眾多,軍事實力強大,不覷匈奴。對於君主來說,秦皇漢武之一的漢武帝全域性戰略觀更是頂尖的,所有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了,當然可以平定匈奴。

所以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帶領之下,漢朝軍隊無往不勝,所向睥睨。但是對於討伐匈奴,漢朝也是元氣大傷,但是保證了邊關之地的安全,也為漢朝的萬邦來朝坐下了鋪墊。

2樓:麥穗娛樂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當時漢朝的國力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頂峰。國富民強,所以說打敗匈奴也不在話下。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當時的匈奴的力量並不是那麼強,所以說可以15次打敗。

3樓:高中晴晴老師

國家有足夠的實力,而且當時大家都很痛恨匈奴,並且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名將,所以可以15次打敗匈奴。

4樓:loser的無賴

我覺得其實能夠打敗匈奴很大程度上是靠他們國家的一些實力,然後有足夠的資金去提供這個打仗

5樓:啊羨

漢武帝靠的是手中的軍隊,手中擅長統兵打仗的將領,以及整個西漢王朝做支撐

6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主要是當時漢朝經濟發達,國家也有這個實力吧,所以才多次打敗匈奴。

7樓:蘇梓晨

可能就是自己本身實力以及自己那麼多的謀士幫助自己出謀劃策,這樣就能贏了。

8樓:洛洛來了

我覺得這隻能說明當時的漢朝是真的很強盛的,漢武帝也沒有靠什麼力量,他靠的是國家的力量。

9樓:一口養樂多

這個應該就是靠的自己的實力以及那種不怕輸的精神支援著他大勝仗的,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10樓:sillyfox敲可愛

漢朝軍事力量強大,而且中原地區很富裕,可以造很多厲害的**,再加上秦始皇當年修築的長城也起到抵禦的作用。

11樓:小戰閒談文化

當然是靠著自己國家的軍隊實力,還有充盈的國庫,最重要的一地是秦朝修建的萬里長城。

漢武帝是否真正的打敗了匈奴?

12樓:油潑面不要蔥姜

沒有。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調集30萬兵力埋伏於馬邑周邊,欲一舉殲滅匈奴主力。但如此大規模兵力集結,很難保密,匈奴單于得知漢武帝計劃後,退兵出塞。

這次未實現的伏擊開啟了漢匈之間近百年的戰爭。馬邑之謀固然展示出漢武帝的強烈進取心,但他畢其功於一役的好大喜功也暴露無遺。早在前138年,漢武帝的急於求成就初露端倪,他派張騫出使西域就為「欲事滅胡」。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可分為三個時期:從馬邑之謀到前119年的漠北決戰,漢軍頻繁出擊匈奴;前118-104年間的停戰與政治和談階段,雙方要麼無戰事,要麼也是低烈度衝突;前103年之後武帝再度大規模出擊。

前129年的龍城之戰,漢武帝派4萬漢軍分四路出征匈奴,然而其中三路或者無功而返,或者損兵折將,甚至全軍覆沒、主將被俘。龍城之戰西漢軍人一共死傷1.7萬,只有衛青一路斬敵700,攻破匈奴人會盟祭天的龍城,漢武帝首戰不利。

此後,在西漢對匈奴的進攻戰中,逐漸形成一套「間接」攻敵的戰略,由衛青和霍去病等優秀指揮官較好地貫徹執行。無論是衛青奪得並鞏固河套地區的兩次漠南之戰,還是霍去病攻下河西走廊的兩次河西之戰,漢軍一般有一路軍隊在非主攻方向發動佯攻,迷惑匈奴單于,令其難以支援,而主進攻方向也不是簡單的硬碰硬正面攻擊,多采用大範圍迂迴、長途奔襲、出乎意料的奇襲等發揮騎兵速度優勢的戰略戰術。

13樓:夢魘邪笑

漢武帝時期並沒有徹底消滅匈奴,但仍然極大的打擊了匈奴的實力,威震西域。西域各國仰慕漢朝的威儀和文明,紛紛同漢朝做生意,建立了一條「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融合。漢武帝徵匈奴為華夏民族塑造了強勁的風骨,但始終沒有被徹底擊倒,雖沒有徹底打敗,但是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取得的成就對歷史是不可估量的。

14樓:hellobaby蔚藍

其實只能說是打擊了匈奴的勢力,但並沒有徹底打打敗匈奴。漢武帝對匈奴作戰在前期取得不少重要勝利,但後期連遭挫敗,三十多年的戰爭付出了極高的代價。僅僅在前期14年的戰爭中,西漢軍民**十多萬,損失幾十萬匹戰馬,並耗盡了「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

15樓:蓮塘賈斯汀

從表面意義上來說漢武帝是打贏了匈奴,但是本質上說是沒有的。首先,漢武帝打匈奴,雖然贏過幾回,但總體成績並不咋地,尤其是他在位後期那十多年,好幾回都打輸了。即便是前面打贏的那幾回,代價也是相當的大。

漢武帝好大喜功,總想一下解決問題,所以老發動正面進攻,但是對付匈奴,迂迴戰才管用。

16樓:轉身回眸之間

有人說在歷史上真正打敗匈奴的並不是漢武帝,而是一個不怎麼出名的人,在他的帶領下,採取主動出擊的戰略方針,打的匈奴人到處亂竄,才使得武漢武帝他們能夠真正的進入匈奴攻打下來。但是要是沒有漢武帝,匈奴是不可能退卻的。而真正的打敗也談不上,就是讓他們不再猖狂了,只要留下活口,就說不上真正的打敗。

17樓:ok不奢求不強求

漢武一朝確實打垮 了匈奴,匈奴本身內部也四分五裂。但是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的作戰註定耗時耗力不可持續。而且漢武當時不光對匈奴連年用兵,也經常對西域用兵。

所以從根本上意義上是打敗了匈奴,畢竟積怨已久怎麼可能不去攻打匈奴,怎麼不會想著去殲滅他們。

18樓:徐瑪莎

只能說是匈奴戰敗了,但是沒有打敗。當時不光對匈奴連年用兵,也經常對西域用兵。但是因為匈奴是草原民族,不像中原有定所,他們是在草原上隨處遷徙,所以他們就是打了就跑,反正跑了我也不會吃什麼虧。

所以當時只是把匈奴打遠了。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的作戰註定耗時耗力不可持續。

19樓:匿名使用者

匈奴人最終對西漢構不成威脅,更大程度上是因為自然災害打擊下的脆弱人口經濟結構以及部分由此導致的內亂與**。而不是因為漢武帝耗盡國力。漢武帝好大喜功、對外窮兵黷武、對內橫徵暴斂,與匈奴作戰雖有重大勝績,也頗多慘敗,並給西漢的財政、經濟、社會和環境帶來嚴重破壞。

西漢未亡既是漢武帝的運氣,也是西漢前幾十年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打下了良好基礎。

20樓:可愛的我

無數社會的事實告訴我們:沒有。漢武帝終其一生好大喜功、對外窮

兵黷武、對內橫徵暴斂,與匈奴作戰雖有重大勝績,也頗多慘敗,並給西漢的財政、經濟、社會和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司馬遷評價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於亡秦之禍」,西漢未亡既是漢武帝的運氣,也是西漢前幾十年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打下了良好基礎。漢武帝雖耗盡國力卻沒有平定匈奴邊患,匈奴人最終對西漢構不成威脅,更大程度上是因為自然災害打擊下的脆弱人口經濟結構以及部分由此導致的內亂與**。

漢武帝為什麼能打敗匈奴求答案

21樓:佴鑲天

雖然漢朝到了漢武帝時期已經經過了"文景之治 " 國力大為提高 但是景帝時的"七國之亂"又使這個帝國大傷元氣.漢武帝之所以能打敗匈奴關鍵是他自己的英明神武,他一方面採取積極措施治理國家,使國家變的富強,另一方面只人善用,提拔了一大批人才,如衛青 霍去病 ... 這些都為打敗匈奴奠定 了基礎.]

22樓:手機使用者

漢朝初年,絕大部分的統治者都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尤其是文景之治之後,在經濟上已有了一定實力.漢武帝即位後,又湧現出了象衛青,霍去病一樣的軍事人才,內外政治都協調的很平衡.再者,匈奴畢竟只是一個遊牧民族,他門可以在短時間內靠著駑馬嫻熟朵得一定的優勢,但是他們沒有象農業社會那樣的良好的行政組織和經營經驗,沒有駕御一個農業帝國的能力,而且匈奴也是疲於連年的征戰,漢朝在一天天的強大,而匈奴卻有日薄西山之勢,孰勝孰負顯而易見.]

23樓:離殤必死

1.西漢經過建國初年長期休養生息,到武帝時期國力空前強盛.2.

人才也重要的。如衛青 霍去病 。。。3,匈奴內部開始分化。。

依稚邪單于高壓統治。4。採取了正確的戰術。

5。外交政策正確。孤立匈奴。,。]

24樓:天降豆子繫

拿歷史說事,弄成這個樣子,難怪中國人養成「成王敗寇」玩世不恭的歷史觀;到了近代,胡適博士更說歷史是供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胡適這話是說笑了,但以小姑娘對待歷史的,確實大有人在。錢穆先生**中國古代歷史上北強南弱的原因,突發奇想,認為馬匹之多寡決定了雙方的勝敗。

他舉例說,漢朝初年,匈奴冒頓單于以40萬騎圍高祖於白登,到了漢武帝,有馬40萬,民間養馬無數,大家聚會在一起,經常找不到栓馬的地方,乃大伐匈奴,「漠南無王庭」。(

,民間養馬無數,大家聚會在一起,經常找不到栓馬的地方,

,民間養馬無數,大家聚會在一起,經常找不到栓馬的地方,,民間養馬無數,大家聚會在一起,經常找不到栓馬的地方,

25樓:浮世安擾丿朄

因為漢武帝當時有足夠實力,而且傾全國之力去打匈奴,當然能贏。不過後果就是人民過苦日子]

漢武帝是怎樣打敗匈奴的?

26樓:羽朗

參見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列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消滅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遂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

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漢武帝被罵成千古暴君,漢武帝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

在文化思想上,漢武帝為了控制老百姓的思想,他選擇了只要儒家文化,其他什麼文化通通都不要了。還有在商業上亂收稅,百姓舉報偷稅漏稅的無論真假,接到舉報直接就查抄被舉報者的家產,長久下去百姓就反了,所以綜合這兩點漢武帝被罵成千古暴君不冤。一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文化思想上,漢武帝為了控制老百姓的思想,他...

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什麼建議 漢武帝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麼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元光元年 前134年 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提出 天人感應 大一統 學說。他認為 道之大原出於天 自然 人事都受制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不符合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許其發展下去,不允許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那些亂七八糟的教派和學...

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什麼建議 漢武帝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麼

專注文化知識解答 1 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 漢武帝這樣做的目 通過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來加強封建主義 集權,維護統治。 揭問夏侯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目的 鞏固統治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元光元年 前134年 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提出 天人感應 大一統 學說。他...